我们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1、月饼的别称较多,许多地方还称月饼为小饼,团圆饼,月团,宫饼,胡饼等,主要作为中秋佳节祭拜月神的贡品,后来慢慢流传至今,便有了中秋佳节吃月饼的风俗习惯。因为中秋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秋佳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又圆又大,十分明亮。因此,从古至今,人们都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期盼团员相聚的美好愿望。
2、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饼、团圆饼等,因为月饼的外形跟月圆相似又称月饼。中秋吃月饼被当做一个固定的节日流行开来起源于元末。相传为朱元璋联合义军起义时,怕泄露消息,就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于饼中,送与各路义军。在起义成功后,中秋节再次来临前,朱元璋就把起义时用来传递的消息的饼赏赐给众将士,称之为月饼,最后在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逐渐的在全国范围内传开。
中秋节我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扩展资料: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30字内)
答: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习俗,要祭拜月亮婆婆的,月饼圆圆的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30字内)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扩展资料:中秋节的习俗:1、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2、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3、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4、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能做点啥?其实,作为古人过中秋比我们有仪式感多了,比如祭月、观潮、猜谜、赏桂花饮桂酒、竖中秋、耍禄仔、舞火龙、玩兔爷等~1、祭月:古人对于月亮总是有不一般的情感,比如诗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有大家熟读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何那一点点乡愁总是落在月亮身上呢?这是因为古人在中秋节当天会准备瓜果月饼等祭品,在月下对月神许愿,可以祈求福佑、家人团圆平安。甚至由此衍生了赏月、追月的活动,都是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愿望。2、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也会相约三五友人去观潮,甚至直到现在观潮这个习惯也依然被当地人保留着,钱塘江大潮盛景往往也在八月十五前后。不仅当地人,外地人也会慕名前往,但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观潮是贺中秋的习俗之一呢?钱塘江观潮盛景3、猜谜:猜谜准确来讲并不是中秋节独有的习俗,但猜谜和古人认为值得大肆庆祝的节日逃不开,这也证明了中秋节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猜谜虽说是习俗,但其实也是古人为了男欢女爱而发明的一种文雅的谈恋爱的方式。中秋节当天的长街上会挂满写着谜语的灯笼,参加的人往往都是年轻男女,通过猜谜来展现自己,有的人找到了爱情,甚至有的人因为猜谜的惊艳表现一举成名,比如爱吃猪肉的那位~4、赏桂花饮桂酒:桂花一开香飘千里,在香气的萦绕与节日的加成下,赏桂花饮桂酒简直就是放松舒缓的美事,可桂花的妙用可不止这些!因桂花药用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古人认为饮桂花酒可以有长寿的功效,女人饮用则能美肤养颜,并且由于桂花性温,用桂花泡水有减缓痛经的功效呢~5、竖中秋:竖中秋其实为“树中秋”,小孩子在家乡的协助下,做自己喜欢样式的花灯,点燃后竖立在高杆上,孩子们之间会因为谁挂得高而产生比赛竞争,灯火熠熠下是家人团聚的身影。6、耍禄仔:说起耍禄仔让人不得不怀疑万圣节不会有偷偷借鉴我们吧?古时会用柚子壳刻花,中间放蜡烛或者灯油,小孩子们提着灯成群结队的沿街而行,一边唱着“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玩得尽兴了,再回家吃月饼。7、舞火龙:舞火龙作为一个北方人是从来没见过,这种庆祝方式主要在香港被一直沿用,铜锣湾大坑地区会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大会,火龙可长达70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整个热闹的场面让人非常震撼。8、玩兔爷大约在明末流行起来了中秋玩兔爷,主要流行在北京。传说北京城闹瘟疫,几乎全城都得了,嫦娥便派了玉兔去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感谢玉兔,纷纷送上自己最好的东西,但玉兔都没要,等消除瘟疫便回了月宫。最终北京人为了纪念她,便会用泥塑创造各式各样的玉兔形象,便称为玩玉兔。北京城有没有发生过瘟疫无法求证,但北京确实有玩兔爷这么个习俗。曾经去过北京的一个特色饭馆,还有叫做兔爷儿的一道菜,主料是土豆泥做成的兔爷形象。整体来说,味道无功无过,但做得真的挺好看。最后再聊一聊中秋最常见的月饼,仿照月亮形状做成糕点用于祭月,随着时代变迁慢慢演化成中秋节最独特的象征,提起月饼便知中秋。而月饼最早时期用于祭月,却也不止用于中秋节。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随后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宫廷,也称“宫饼”。时尚流行的文化往往是自上而下传递的,直到在百姓之间流传起来,便取了更加吉祥的意象,称为“月饼”。中秋吃饼最豪奢的还是要看王廷,比如清朝中秋宫宴宴请大臣,皇帝与天下同乐,准备的是月饼超级plus版本,据记载"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重达20斤的月饼,你还能一口吃一个吗?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一般认为,月饼的起源与人们在古代中秋时祭拜月神有关,代代相传,发展至今,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称为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月饼的饼馅一般分为软硬两种,软馅中含水分较多,只能保存7到10天左右,而硬馅月饼则可保存1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