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贾国宇

时间:2024-11-08 13:14:09 编辑:莆仙君

什么是人格权?它包括那些内容?为什么法律确认并保障公民享有人格权?<高手来答>

  l 人格权是每个人所固有的权利。人格权自公民出生之日起、自法人成立之日起即由公民、法人所享有、不论公民的年龄、智力、民族、种族、社会地位,都平等地享有人格权。法律规定.人格权专属于公民和法人所有.不得由主体转让、抛弃和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和限制。
  2人格权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人格利益是指主体的人身和行为安全、自由以及精神自由、尊严等方面利益。具体包括主体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健用、姓名或名称、名誉、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多体现了一定的精神利益。尤其是名誉、肖像、隐私、自由贞操等利益,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为核心而构成的,是典型的精神利益、而即使如生命、健康等人格利益.虽然侵害它们对人身这一物质性客体造成了损害,但伤害人身给公民造成的精神痛苦无疑也侵害了公民的精神利益。
  人格利益虽然多表现为一定的精神利益, 并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人格权仍与地产具有相关联性。
  (1)人格仅是主体从事社会交往和活动的必备条件,人格权的享有会影响其财产权利的享有及行使。
  (2)对人格权的损害往往间接给受害人财产带来损失, 如侵害生命健康权造成受害人的丧葬费、医疗费等损失。
  (3)侵害人格权的责任方式也包括赔偿损失,受害人还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4)人格权是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如果主体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就不能享有人格权;但公民享有人格权后.就能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主体的人格独立和自由。甚至说.主体如果不享有人格权,就不可能作为主体而存在。


一般人格权和人格权保护的一般条例的区别

  人格尊严即一般人格权究竟是怎样一种权利,应当进行说明。在法律上,具体的人格权是多种多样的,如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隐私权、信用权、人身自由权等等。在这些具体人格权之上,有一个抽象的人格权,就是一般人格权。这就是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人的基本权利。在一般人格权的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中,其核心和基本内容,就是人格尊严。因此说,法律规定了人格尊严,实际上就等于规定了一般人格权。

  一般人格权有三种基本功能:

  一是解释功能。一般人格权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对各项具体人格权具有指导意义,决定并解释各项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性质、具体内容。对具体人格权进行解释,必须依据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为标准。对于不符合一般人格权基本原理的对具体人格权的解释,应属无效。例如,在对肖像权进行解释的时候,有些人主张应当将“营利目的”作为侵害肖像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只要使用他人的肖像不具有营利的目的,就不构成侵权。这种对肖像权侵权构成的解释,不符合一般人格权关于着重保护公民、法人人格的精神利益的规定性,因而是无效解释。

  二是创造功能。一般人格权是具体人格权的渊源权,从中可以引发各种具体人格权。纵观现代十数种具体人格权,无一不是依据一般人格权的渊源而创造出来的。新生的具体人格权需要一般人格权的确认,依靠一般人格权创造出新的具体人格权。例如,知情权和生活安宁权究竟是不是一种独立的具体人格权,目前还无法说清,经过进一步发展,依据一般人格权,可以创造其为具体人格权。

  三是补充功能。一般人格权也是一种弹性的权利,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可以对尚未被具体人格权确认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发挥其补充的功能,将其概括在一般人格利益之中,以一般人格权进行法律保护。当这些没有被具体人格权所概括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时,即可依侵害一般人格权确认其为侵权行为,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救济其人格利益的损害。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格权最重要、最现实的作用,是后者。法律规定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规定具体人格权虽然要求其尽可能完备,但是往往挂一漏万。法律创设一般人格权这种基本权利,就有可能穷尽一切法律应当保护的人格利益。在一般人格权这种基本权利面前,只可能有人们对它认识的局限性,而不会有一般人格权不能包含的人格利益。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关于保护人格尊严即一般人格权的规定,认定这种行为为侵权行为,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惊吓、恐吓、电话骚扰、语言骚扰,以及非法门缝广告等违法行为,究竟侵害的是何种具体人格权,很难确定。对此,发挥一般人格权的补充功能,就能对凡是有损于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尽管都不能以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等论处,但都可以侵害一般人格利益为侵权客体,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保护一般人格权。


3·15晚会的节目评价

晚会曝光了国际国内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揭露了在新消费环境下的骗局和陷阱,彰显了媒体的责任与公信力,传递了对民生浓浓的关怀。晚会上播出的调查节目紧跟当下的消费热点,深度追踪消费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曝光了坑害消费者权益的利益“黑幕”,获得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积极回应。(中国新闻网评 )晚会有助于推动市场治理,更有助于监管部门和企业反省自己的行为。3·15晚会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建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不能迷恋于一台晚会的成功,它本质上不是消费者权益的胜利,而是舆论的胜利。(钱江晚报评 )

201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节目形式

2015年3·15晚会充分利用新媒体,将“虚拟观众”引入直播现场是2015年3·15晚会的一大亮点。晚会在现场大屏幕上设置了100个虚拟观众席位,网友们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参与“抢座位”,抢到座位的网友在晚会直播过程中结合节目内容发表看法,参与现场互动。晚会用炫彩的灯光、全息摄影和多变的升降台舞美元素,营造出开放、包容、大气、温暖的现场氛围。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场内外观众充分参与到晚会互动,实现了电视的大屏幕和手机的小屏幕的完美组合。针对消费预警环节的内容,充分利用全息等新技术,让“真、假骗子”同台亮相,将视频节目与现场主持人有机结合,并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场实验发出消费提示。2015年3月15日起,多路记者分别赶赴上海、广东等地,在晚会直播的同时,对曝光企业商家进行回访,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查处情况予以报道。 2015年“315”晚会从接受投诉的单向模式,变成有投诉有反馈的双向模式。对接受的投诉及时做出分析整理,根据其普遍性以及对消费者的侵害程度、对社会的危害大小等因素,以投诉热点的形式向消费者定期公布,增强晚会的互动性,充分调动消费者参与晚会的积极性。晚会将改变往届以专题片为主的局面,加大消费预警环节,进一步强化晚会的服务功能。针对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风险的隐形行为发出预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揭露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实质,告知消费者如何去识别防范。“权威发布”环节比往年将更为简洁,减少仪式感,改变发布语态,贴近权威发布与现场观众的距离,强化发布内容的权威性。

  • 上一篇:小贵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