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天仙子张先

时间:2024-11-08 06:08:19 编辑:莆仙君

宋词三百首·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後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作品赏析

【注释】

原题注: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①嘉禾小倅:嘉禾,宋时郡名,今浙江嘉兴市。小倅:小官。倅,副职。
②水调:曲调名。
③流景:浙去的光阴。景,日光。
④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评解】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叹老嗟卑,是
封建时代诗词中常见的内容,但由于作者长于炼句,精雕细琢,使本词所写春天夜景颇
有新意。“临晚镜,伤流景”,词人的感慨与暮春景色交融,深沉而含蓄。


《天仙子·张先》原文与赏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时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五十二岁。《天仙子》词即作于此年。 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题作“春恨”,刻意伤春兼寓伤别,真切地表达出他怅惘失意时的感情。这对我们多侧面地了解封建时代文人的境遇和心理,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词的上片自午及晚,突出一个“愁”字。“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把酒听歌,原为乐事,但诗人内心愁情郁郁,难以排遣。“水调歌”相传是隋炀帝开汴河时所制,后舟人远客传唱,多为悲离之音,更使诗人闻之伤怀。他怅饮一醉,本想借酒浇愁,在昏睡中求得暂时的解脱,不料午醉虽醒,愁思依旧,倒反平添了醒来时的怅惘和苦涩,越觉得情味难堪,境况悲凉了。从听歌而触愁,到午醉欲消愁,到最后醒后更添愁,曲折地写出了诗人愁肠百转难以自拔的心情。“送春春去几时回?”这里的“春”含意是十分丰富的,自然的春天终有归去的一天,但人生易老,青春不再,自然使人想到人生的短促,富贵的无常,世事的变迁,人情的冷落。青春年华和往日的欢情,都随“春去”而不复返,空留下诗人的哀吟,这就是诗人愁丝万缕的缘由。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几句紧接“春去”而来,诗人由流光易逝,想到人事难凭,把“愁”再推进了一层。镜中的容貌凋尽了朱颜,留下人生苦辛的痕迹;岁月匆匆,当年炽热的恋情,虽已渐渐平静下来,但偶一触及,又在心中复燃,变得更加深沉。“往事”如梦,“后期”又渺茫难知,即使再有相见之日,只怕也已经物是人非万事休了。一个“空”字,极写愁之深远,恨之难消。明知无益,“记省”却不由自主地更加深切。“记省”一番以后,最终也只能是徒然,心中没有着落,只留下一片空虚。在上片中,诗人酒入愁肠,触景生情,把伤春和恨别,把如花美眷和似水流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生,两相映带,妙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下片专写晚景。“愁”是全词情调的总括,但在下片中,把诗人的愁思愁情都寓于客观具体的一景一境之中,物我相融,只觉得处处有景也处处有情。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鸳鸯结伴,双宿双飞,从愁人眼中看来,更觉寂然独处的凄清。“云破月来花弄影”,在朦胧夜色中忽然现出最富情味的“月”、“花”、“影”,这是一幅绝妙的图画,使诗人感到一丝欣慰。然而玉人不知何处,空留下诗人流连低回。“云破”一句,是张先平生最得意的佳构,他外号“张三影”,这一句堪称三影之首,描摹景物确有独到之功。古人诗有“风动花枝月中影”之句,意象相近,但情味远逊,关键在于“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有这一“弄”,不但使整个画面上的景物都活了起来,有着动画般的效果,而且又赋予一切景物以人的感情。“云破”似乎有意,“月来”也脉脉含情,花枝舞动,顾影自怜。云、月、花,各有各的动态,呼之欲出,一句一个画面,一句一个境界,一境推出一境,又联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创造了夜色中最美的意境,寄托着诗人风露立中宵,含愁怀远人的真挚的感情。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几句又是另一番境界。写进屋以后,百感交集,面对孤灯长夜,耳闻风催花落,益发愁思渺远,难以释怀。在密幕之中,清冷的寒夜使诗人更感孤独和寂寞,岂料窗外又传来阵阵风声。“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词人的推测之辞,和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对照,使读者不禁感叹如此美好的事物转眼成空,落花飘零,复归尘土。这又一幅残红满径的画面,描绘出春归人去的冷落凄凉。全词一个“愁”字写下来,至此似结非结,点明了春去之可伤,离情之难遣的主旨。词的结尾似于无意中又开拓一层新境,勾起读者无穷的遐想。在这首词中,作者不明写愁情,而满腔愁思溢于言表,极尽含蓄蕴藉之致,深细地表达了自身微妙复杂的心绪。 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坠风絮无影”,世称颂之,号“张三影”。(陈师道《后山诗话》) 有客谓子野曰: “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 “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 “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予平生所得意也。”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 六月五日早抵秀州,以赴郡集于倅廨中,坐花月亭,有小碑,乃张先子野“云破月来花弄影”乐章,云得句于此亭也。(陆游《入蜀记》卷一) 张子野长短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往往以为古今绝唱。然予读古乐府《唐氏谣·暗别离》云: “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意子野本此。(吴开《优古堂诗话》) 听“水调”而愁,自伤卑贱也。“送春”四句,伤流光易去,后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与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结句仍缴送春本题,恐其时之晚也。(黄苏《蓼园词选》) 一身花月张三影,千古评来此射雕。俪白把青词愈妙,好教风调继南朝。(张峙亭《论词绝句》)


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悴

  《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悴 》    作者 :张先    原文 :   时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府满径。    注释 :   1、时为嘉禾小悴(cuì):嘉禾,宋时郡名,今浙江嘉兴市。悴,副官,张先此时在嘉兴做判官。   2、《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音调悲切,唐宋时很流行。   3、流景:流年。意为似水年华。景,通“影”。   4、后期:后会的期约。记省(xǐnɡ):清楚地记得。   5、并禽:成对的鸟儿,此处指鸳鸯。   6、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得句于此,并自建花月亭。    翻译 :   乐伎弹奏着“水调”的乐曲,   我一面喝酒一面品听。   在乐曲声中,   我因不胜酒力而昏昏入睡,   午睡醒来,酒醒,愁却未醒,   依然觉得烦闷满胸。   年年柳送春归去,   而春天去后几时才会回来?   傍晚对着镜子,   更加感伤年华如流水,   留待以后回忆和反省。   来到庭院中四处观望,   沙滩上,鸳禽双栖交颈,   水池上一片昏暝。   忽来一阵轻风,浮云被吹破,   皎洁的明月露出头来。   花枝在微风中摇曳,   仿佛在卖弄她的倩影。   回到卧室之中,我放下帘幕,   一层又一层,密密地遮住那盏小灯,   人们都开始安静休息了,   风却还在吹个不停,明天清晨,   一定有许多花瓣被风吹落,   铺满院间的小径。    赏析 :   这是一首临老伤春之作,突出一个“愁”字。上阕写作者感叹已近暮年,愁闷无聊至极;(m.taiks.com)下阕专写晚景,道出“送春”之意。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的享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