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八阿哥的传奇一生

时间:2024-11-08 00:24:51 编辑:莆仙君

八阿哥胤禩的一生?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出生,由于出生时生母良妃地位较低,因此少时由胤禔生母惠妃抚养。年幼时书法差劲,康熙帝令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胤禩部署夺嫡,颇得朝野支持,人称“八贤王”。康熙帝深恶胤祀争储位,夺其贝勒,并拘禁之。胤禩后复为贝勒,转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克承大统,惟康熙帝遗命皇四子胤禛登基称帝。
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为避讳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又封允禩为廉亲王,任理藩院尚书,管工部事务,期间多次借故谴责允禩失职。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议罪状四十款,被迫自行改名“阿其那”(有人释为“冻鱼”,表示他当时心冷绝望的状况),并为其子改名“菩萨保”;其妻被革去福晋,勒命自尽。雍正帝称允禩“凶恶之性,古今罕闻”。同年九月初五,于拘禁中病故。
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下令恢复允禩原名,收入皇室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康熙八阿哥胤禩的一生有哪些事情?

  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 康熙于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
  皇十四子胤祯
  皇次子、太子胤礽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所生。赫舍里氏生下他后几个时辰就死于坤宁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帝对结发妻的去世很是悲痛,次年即封胤礽为皇太子,并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又请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等为其师。胤礽经父、师指点,幼年时确实显露出几分聪明,文通满汉,武熟骑射,仪表堂堂,着实惹人喜爱。但他愈大则愈发挟宠恃骄,养成了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康熙四十二年,胤礽的叔伯索额图因涉嫌谋逆而被关押,皇储之间的矛盾已然升级。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帝出塞行围时,随行的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忧色,康熙亲自回銮看视。九月,胤祄死。而胤礽对其弟之死,毫无友爱之情,就更加深了康熙对他的恶感。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帏幄扒裂缝隙向里窥视。此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深为不安,终于是年九月初四日拘执太子。   旋即,九月初七日,康熙令留京的胤禩署内务府总管事。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尤其在当时讳暗不明、满朝震动的情况下,更是体现出康熙对他非同一般的信任与器重。   九月十六日,康熙回抵京城。十八日,遣官以废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将胤礽幽禁于咸安宫。对太子位觊觎已久的皇长子胤禔此时蠢蠢欲动,大有舍我取谁之意,遭康熙严斥,谓其“秉性躁急愚钝,岂可立为皇太子”。逢此重创,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宝,便向皇父推荐胤禩,言“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钦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此番言论惹得康熙勃然大怒,遂命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并于当日召诸皇子至,追述胤禔前言,说:“朕思胤禔为人凶顽愚昧,不知义理,倘果同胤禩聚集党羽,杀害胤礽,其时但知逞其凶恶,岂暇计及于朕躬有碍否耶?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也。”此时的康熙认为胤禩有希冀大宝之心,对其予以防范。    雍正帝
  逮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废太子胤礽之奶公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帝曰:“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次日再召众皇子至乾清官,云“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著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向来与胤禩交之甚深的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带了毒药前去阻谏,胤禵奏言:“八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斥曰:“你们两个要指望他做了皇太子,日后登极,封你们两个亲王么?你们的意思说你们有义气,我看都是梁山泊义气。”胤禵于言语间冲撞了康熙,帝怒,拔出小刀对他说:“你要死如今就死”,欲诛胤禵。亏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众皇子叩首恳求,康熙方才收下小刀,命诸皇子将胤禵责打二十板,逐之出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场父子间的流血冲突。   不日,张明德一案审结,顺承郡王布穆巴供:“张明德言普奇谓皇太子甚恶,与彼谋刺之,约我入其伙。我不从,故以语直郡王胤禔。直郡王云:‘尔勿先发此事,我当陈奏,可觅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张明德往直郡王府。”胤禟、胤禵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胤禩供:“曾以此语告诸阿哥是实。”问张明德口供亦无异。康熙帝因之谓胤禩闻张明德狂言竟不奏闻,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张明德情罪极为可恶,著凌迟处死,行刑时令与此事有干连的诸人俱往视之,实乃杀鸡吓猴,令众毋效尤。   此案方毕,皇三子胤祉又于十月十五日奏称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于废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谬。康熙大怒,革去胤禔王爵,幽禁于其府内。   十月二十三日康熙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召见胤禩,随后又召见胤礽。继而内侍传谕曰:“自此以后,不复再提往事。”不知康熙与胤禩相见时都谈了些什么,但料想父子之情犹在,唏嘘之间必能将前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事情释然一二。此时胤禩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纵有一二屑小之人于此间挑拔搬弄,亦非他之罪。若非此后的百官保举一事,恐其父子之情亦当一如往昔。   康熙于此期间,对废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有召见,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意。逾数十日,康熙大概估摸着满朝文武皆了然其心,于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言:“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谁想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谕曰:“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康熙帝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语,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诺诺是矣。十一月十六日,胤礽得释。   十一月二十八日,康熙复封胤禩为贝勒。   次年正月下旬,康熙旧事重提,查问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言:“今马齐、佟国维与胤禩为党,倡言欲立胤禩为皇太子,殊属可恨!朕于此不胜忿恚。况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贱族,今尔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为皇太子,不知何意?岂以胤禩庸劣无有知识,倘得立彼,则在尔等掌握之中,可以多方簸弄乎?如此,则立皇太子之事,皆由尔诸臣,不由朕也。”   值得玩味的是,康熙拒绝了康亲王椿泰等人对马齐所定的斩刑,反而将其交由胤禩拘禁。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即二废太子时,马齐受命署内务府总管,重受倚用,可见康熙对他还是颇为信任的。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一切铺垫停当,胤礽顺理成章的重立为太子。尔后,康熙加封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著封为亲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俄俱著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着封为贝子。未受封爵的成年皇子只有已遭囚禁的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与大失圣心的胤禩了。
  造化弄人
  经此废而复立,朝局为之一变。诸阿哥的势力加强,太子则气弱,对峙之势较早先愈发毕露,夺嫡之心纷起,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波涌。诸大臣亦于其中左右是难,小心游走。康熙虽多次下谕言及此事,但也没什么作用。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都统鄂缮、尚书耿额、齐世武、副都统悟礼等人俱被锁拿,太子一党每况愈下。   胤禩于此后一年间,倒未见遭何责难,《圣祖实录》中唯有其数次随帝出巡之载。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胤禩心甚悲痛,“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所引之语出自雍正元年责其之谕,恐是一分事实十分夸大,以为讥刺。但胤禩对其母纯孝之心天可见也,加行祭礼,焚化祭物,寄托其身为皇子而不能侍奉于母妃左右的一片哀思。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康熙谕曰:“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自此,当了三十余年太子的胤礽只得在咸安宫内忍度余生,卒于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追封和硕理亲王,谥曰“密”。   东宫位虚,诸臣以为不妥,屡有向康熙谏言早立太子,其中以胤祉、胤禛、胤禩呼声为高,但康熙俱不置可否。这样又过了两年,到康熙五十三年又发生了一件对胤禩而言有着至关深远影响的事件,使其就此一蹶不振,彻底断绝了他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太监带了两只将死的老鹰送给康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尔后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次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   据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由胤祉上奏满文奏折中可得知,胤禩于八月底染患伤寒,病势日益加重,康熙只批“勉力医治”四字。九月十七日,再于御医奏报胤禩病情的折子上朱批:“本人有生以来好信医巫,被无赖小人哄骗,吃药太多,积毒太甚,此一举发,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气不净再用补剂,似难调治。”为避免途经胤禩养病之所,在康熙帝的授意下,诸皇子在皇父及祖母于九月二十八日结束塞外之行回驻畅春园的前一日,不顾胤禩已近垂危,将其由邻近畅春园的别墅移至城内家中。当时只有九阿哥胤禟予以坚决反对,说“八阿哥今如此病重,若移往家,万一不测,谁即承当。”康熙说:“八阿哥病极其沉重,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十月初五日,胤禩病愈,康熙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总算是保全了点父子间的情份。   即便如此,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仍然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翌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事缮折请安。康熙帝手书谕旨:现今皇太后之事未满百日,举国素服,乃将大庆之事渎请,朕实不解。诸臣随具折以愚昧请罪。   是岁,十二月十二日,十四阿哥胤禵号抚远大将军西征。出师礼极为隆重,用正黄旗纛、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此次西征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策妄阿喇布坦及其分裂势力,当时前湖广总督、署西安将军额伦特及侍卫色楞等曾由青海进军拉萨,在藏北与策凌敦多卜激战多事后全军覆没。因之,抚远大将军的任命不仅关系到扭转曲线战局,实际还涉及到清朝今后的安危问题,因为准噶尔部控制西藏,就有可能借黄教煽动蒙古各部脱离清朝统治。所以康熙必须认真对待,选择他所最信任、认为最有能力的人出任大将军,代替他亲征。最后胤禛等皇子落选,大任落在胤禵肩上,可见康熙对他的青睐。此时,胤禵成了人们心目中最有可能的储位继承者。胤禩、胤禟也全力支持胤禵克承大统,胤禟曾言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并热心为胤禵试制军备。然而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初四日,抚远大将军胤禵领功回京陛见,朝中诸人皆认为胤禵有望承继。然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十五日,帝命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贝子胤禵仍回军中,令胤禩、胤禟颇为失望,胤禟曾语其亲信秦道然云:“皇父明是不要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后难于安顿他。”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去皇家猎场南苑行围,十一月七日因病自南苑回驻畅春园。初九日,因冬至将临,命皇四子胤禛到天坛恭代斋戒,以便代行十五日南郊祭天大礼,同时自己也宣布斋戒五日。胤禛每天遣侍卫、太监等至畅春园请安,均传谕“朕体稍愈”。十三日凌晨丑点左右,病情恶化,寅时许,召见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以及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到御榻前,面谕:“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胤禛闻召,于辰时赶至,先后三次觐见问安。当晚,康熙崩于寝宫。隆科多向胤禛宣布皇帝遗沼,连夜将康熙遗体送回大内。二十日皇四子胤禛遵照康熙遗命即帝位,改年号雍正。二十八日恭定康熙庙号为圣祖,翌年四月,安葬遵化。此即是《清实录》所载康熙逝世及雍正即位之经过。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于太和殿行朝贺礼,继皇帝位,是为雍正帝,以次年为雍正元年。至此,烦扰了康熙政局近二十余年的争储之事方告一段落。对于胤禩而言,他一生最为不幸的时刻也由此开始。雍正尚未正式登极,即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示以优宠。十二月十一日加封为和硕廉亲王,十二月十三日授为理藩院尚书,次年二月十七日命办理工部事务?连他的福晋郭络罗氏也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透彻,当胤禩加封亲王,她的母家来称贺时,她说:“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何日”   雍正在企图稳住胤禩的同时,对于胤禟、胤俄、胤禵、鄂伦岱、苏努等与胤禩休戚相关之人的处置: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遣公爵鄂伦岱仍往军前并办理驿站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逮太监张起用、何玉柱等十二人,发遣边外,籍没家产。张起用,康熙宜妃宫中太监;何玉枉,贝子胤禟之太监。谕称:“伊等俱系极恶,尽皆富饶.如不肯远去,即令自尽,护送人员报明所在地方官验看烧毁,仍将骸骨送至发遣之处。”;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帝命贝子胤禟往驻西宁。谕称:大将军于京,其往复尚未定,俟胡土克图喇嘛等到日,再为商榷,西宁不可无人驻扎,命九贝子前往;   雍正元年正月十六日,遣皇十弟敦郡王胤俄等护送已故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龛座回喀尔喀蒙古;   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雍正帝因即位以来,施政受阻,被议者多,责皇九弟胤禟及贝勒苏努等,本日将苏努之子勒什亨革职,发往西宁,跟随胤禟效力;其弟乌尔陈因同情其兄,一并发往;   雍正元年三月十三日,以吴尔占、色尔图等“无知妄乱,不安本分”,遣往盛京居住,夺其属下佐领,谕称:“从前伊父获罪于皇考,贬其亲王之爵,伊等怨望,肆行诽谤。”“伊等希图王爵,互相倾害,陷伊宗嗣于死地。”吴尔占,故安亲王岳乐之子,色尔图,岳乐之孙,本年十二月,撤安亲王爵;   雍正元年四月初二日,命皇十四弟、贝子胤禵留遵化守陵,又命胤禵家人雅图、护卫孙泰、苏伯、常明等永远枷示,伊等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枷;   雍正元年五月十三日,革贝子胤禵禄米。   雍正将与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予以孤立,并多次谕臣下之人勿蹈朋党习气,可谓是敲山震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罚,如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圣祖皇帝及其四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其皆为新制,故而油气薰蒸,雍正大怒,命管工部事之廉亲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太庙前一昼夜;是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帝就丧事奢诽靡罪责胤禩之党。   雍正元年后期至二年间,青海战事吃紧,使得他将全部精力放诸于外患。但对于胤禩等人仍时加防范训斥: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十弟敦郡王胤俄从边外陀罗庙坐车入张家口关,署宣化总兵官许国桂奏闻,雍正帝密谕以“不可给他一点体面” ;   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责胤禩,谕诸王大臣:圣祖生前,因胤禩种种妄行,致皇考暮年愤懑,“肌体清瘦,血气衰耗”,伊等毫无爱恋之心,仍“固结党援,希图侥幸”,朕即位后,将胤禩优封亲王,任以总理事务,理应痛改前非,输其诚悃,乃不以事君、事兄为重,以胤禟、胤禵曾为伊出力,怀挟私心。诸凡事务,有意毁废,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因胤俄逗留张家口。再责胤禩;   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胤俄被革去王爵,调回京师,永远拘禁;   雍正二年五月十四日,处置苏努,著革去贝勒,撤出部分佐领,同其在京诸子于十日内往右卫居住,“若不安静自守,仍事钻营,差人往来京师,定将苏努明正国法。”本年十一月十九日,苏努卒于右卫戍所;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日,谕责胤禩及其亲信,称: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皆夤缘妄乱之人,为廉亲王胤禩之党,命将七十革职,六月二十一日,将七十连同妻子发往三姓地方;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因言嗣统事,责胤禩、胤禟、胤禵;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裕亲王保泰因“迎合廉亲王”,被革去亲王;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因胤禩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雍正谕责其诡诈;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时,不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等人盘费事,再受谕责;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因胤禩等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可省运费事,雍正谕工部:此特胤禩存心阴险,欲加朕以轻陵工、重财物之名也;   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汝福为胤禩之党,其伯父、宗室佛格任尚书、都统时,“凡事舛错”,将佛格、汝福均交宗人府监禁;   雍正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责胤禟“外饰淳良,内藏奸狡”,其属下人“纵滋骚扰民间”,命都统楚宗前往约束之;   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谕胤禩责“怀挟私心,遇事播弄,希动摇众志,搅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言:皇考梓宫运往山陵,向例用夫役二万余名,而胤禩密奏拟减省一半,胤禩又称上驷院畜马太多,欲行裁减,无非彰皇考糜费之名,或使将来有缓急时无所取资,此外又以破纸写奏章,祭祀所用破损桌案奉祝版,更衣幄次油气熏蒸,“胤禩非才力不及、智虑不到之人,而存心行事或此,诚不知其何意。”;   雍正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再责胤禩、胤禟、胤俄、胤禵,本日谕中又责阿灵阿、鄂伦岱二人乃胤禩等之党首,罪恶至重,命将鄂伦岱发往奉天,与阿尔松阿一同居住,使其远离京师,不致煽惑朝政;   雍正三年三月十三日,工部于行文时将廉亲王抬写,果亲王胤礼等参奏,谕:“如此方是,甚属可嘉。王大臣等所行果能如此,朕之保全骨肉,亦可以自必矣。”本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革退胤禩王爵,谕称:“可任其妄为,伊妄为力竭,或有止日。尚望其回心归正,庶几与朕出力也。”;   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胤禩无功有罪;   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谕责管工部事胤禩。   一二年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且观其间数次谕责,皆因胤禩署理工部事务欲节省支出所致,此举皆出于公,却被雍正责为“存心阴险”,令人恶目而瞠,哭笑不得。正当雍正欲一鼓作气将胤禩诸人惩治殆尽时,他的心腹密臣年羹尧悖逆事发,使他不得不腾出手来先处置这个真正的危险。待年羹尧于雍正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降为闲散章京在杭州行走,已成为笼中之鸟时,雍正正式向胤禩诸人动刀:   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胤禟被革去贝子;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胤禩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胤禵因任大将军时“任意妄为,苦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糜费”,经宗人府参奏,由郡王降为贝子;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随行,实为监视;   雍正四年正月初四日,胤禟因以密语与其子通信被议罪;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   雍正四年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本日雍正谕:“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胤禩之子,今胤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于胤祹,令其约束养赡。”;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简亲王雅尔江阿因“专惧胤禩、苏努等悖逆之徒”,被革去亲王;   雍正四年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旨曰:尔等乘便行文楚宗,将胤禟唐之名并伊子孙之名著伊自身书写;胤禩及其子之名亦著胤禩自行书写;本月十二日,胤禩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四日,将胤禟改名为“塞思黑”;   雍正四年五月初二日,禁锢贝子胤禵,其子白起甚属不堪,著与胤禵一处禁锢;   雍正四年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   胤禩共有罪状四十款,主要有:欲谋杀胤礽,希图储位;与胤禵暗蓄刺客,谋为不轨;诡托矫廉,用胤禟之财收买人心;擅自销毁圣祖朱批折子,悖逆不敬;晋封亲王,出言怨诽;蒙恩委任,挟私怀诈,遇事播弄;庇护私人,谋集党羽,逆理昏乱,肆意刑赏;含刀发誓,显系诅咒;拘禁宗人府,全无恐惧,反有不愿全尸之语。雍正称其为“凶恶之性,古今罕闻”。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胤禟因腹泄卒于保定。未几,九月初八日,胤禩亦因呕病卒于监所。   胤禩利用职务之便,给雍正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主持康熙葬礼时提出,为了节省开销,可缩运送康熙梓宫夫役人数,同时改在陵寝当地采办建陵红土:制作大典所用的乘舆法物则用断钉薄板,敷衍塞责,致使祖宗牌漆流字漫,欲陷雍正“以不敬之名耳”。同时,胤禩继续结党营私。工部侍郎岳周拖欠了应缴的钱粮,胤禩慷慨解囊,代为完纳,布下人情。雍正将这些事早已记在心里,解决完胤禵,就对胤禩进行了猛烈地进攻。雍正四年召见群臣,声称“廉亲王允禩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二月,降胤禩为民王,圈禁高墙。三月,下令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满语意为"俎上冻鱼")。(各中日期、事件以及涉及到的人物地点可能版本繁杂,不能统一,仅做参考)


历史上八阿哥后来怎样了?

被幽禁至死。八阿哥就是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扩展资料:《宫锁心玉》里的故事主线就是历史上的九子夺嫡: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清朝八阿哥的结局

被雍正囚禁后折磨致死。据史料记载,八阿哥于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被雍正削去宗籍降为民王,圈禁于高墙之内。同年三月,雍正还下令将其改名为“阿其那”(满语中“狗”之意)。雍正四年九月初十(1726年10月5日),受尽牢狱之苦的八阿哥饥寒交迫,胃中已没有任何食物,呕吐物中仅剩鲜血,最终惨死于禁所。康熙末年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除皇长子、皇次子(废太子)是被康熙囚禁而死外,只有皇十三子允祥得到重用,最后善终,其他皇子的命运都不好,特别是皇八子、皇九子被赐名阿其那、塞思黑,受尽折磨而死。爱新觉罗·胤禩(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康熙为什么不喜欢八阿哥

康熙不喜欢八阿哥的原因是八阿哥在私下里结党营私,笼络人心,野心昭然若揭,这让康熙十分的厌恶。康熙最讨厌儿子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了,八阿哥虽然聪明,但他不如老四那样懂得隐藏锋芒,在朝野中声望太强已经威胁到了皇权。从出生来看,八阿哥生母地位较低,在封建王朝等级下,皇帝对生母的宠爱程度,决定皇子的地位。康熙管太子,太子管皇子,而八阿哥以贤著称,与太子不是一个路数,这让康熙警惕。废太子后,八阿哥竟然得到多个部门,京内京外的官员支持,让康熙惊恐。八阿哥的治国理政能力欠缺,但笼络人心擅长,康熙是强人也是高手,焉能不知其几斤几两。分忧办差,凡有难度就退后闪躲,凡是利于争夺皇位的,就趋利避害,康熙不会不察觉。心怀异心,表现明显,业务不突出,与康熙不合拍不交心,所以不喜欢。


历史上的八阿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会让康熙如此反感?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 ”千古一帝”。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子嗣众多,24个阿哥是各怀才能,,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但是,他却唯独将八阿哥给彻底封杀了,甚至,还说他是假仁假义,自己看到就生气。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八阿哥做了什么事情,会让自己的父亲如此反感呢? 在1712年,康熙的大儿子,太子胤礽被废,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废太子之位,想来也是再无翻身之日。这个消息被传开之后,「 ”八王党”们纷纷向八阿哥道贺,认为他将成为太子的理想人选。而这些举动,也让胤禩有点飘飘然。 在八阿哥看来,自己的父皇在三年之前,重新立大阿哥为太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自己,却因为被众大臣推荐承太子位,受到迁怒。如今,太子再次被废,自己的霉运也该到头了,距离自己翻身之日,肯定会不远。 期盼被重用,想要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重生的八阿哥,不知道是哪根筋没有搭对,既然昏头涨脑地跑到康熙老父亲那里,假意的问道:「 ”如果大家还继续推选我当太子的话,我该怎么做呢?”接着,他又故作烦恼地说道:「 ”我宁可卧病不起。”意思是告诉自己的父亲,如果有人要推选我做太子的话,我就装病把,免得再保荐我。 话说,八阿哥这出自导自演的苦情剧,真是让人难以理解,这愚蠢的举动,还真的跟大阿哥有一拼。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惠妃纳喇氏果然带出来的都是「 ”人才”。正是老八的这个举动,才让康熙看出了他的虚情假意,所以,气不打一处来。 看着八阿哥这种假模假样,欲说还休的样子,康熙非常生气,当场就是一顿狠批:「 ”你不过就是个贝勒,还跑到这来跟我说这些没有用的话?你是过来试探朕的吗?你身为贝勒,有这样的非分之想,还跑来试探朕的口风,你这个行为真是大逆不道。” 康熙的话,给八阿哥当头一棒。自讨没趣的他,自知犯了错,赶紧跑开了。 康熙之所以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也很明白,现在胤禩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八阿哥的确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赏识,并且,之前也有很多大臣极力保荐自己。而此时的康熙,却年事已高岁月不多,所以,在八阿哥看来,自己受众臣推崇,没有人能跟自己争夺太子之位,因此,才这么得意妄为。 如今,太子被废,八阿哥在三年之前,就受到了众臣的公举推荐,所以,康熙如果一死,胤禩很轻易地就会被大臣们推选上台,登上皇位。而此时的胤禩,面对康熙如此直白的训斥,被喷了一鼻子灰,心里也是非常的窝火。 那么,八阿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为什么康熙对这个儿子如此不待见,心存这么多的芥蒂和疑虑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胤禩,天资聪慧,能力颇高,才智过人,他的聪明与才能是不可否认的。就连老四雍正,都说:八阿哥的才能和操守,在众臣中无人能及。甚至说:自己的才能跟八阿哥比也是旗鼓相当,不相上下。而很多人,对于胤禩的评价,都是:朴实、正气,有人缘,待人处事有风度,且在众多阿哥之间,他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满汉大臣,以及皇室宗亲愿意与之结交。人脉广,评价好,这可不是靠单纯的拉拢关系、结党营私就能做到的。但是,这些在外人看来是优点、是长处的地方,在康熙的眼中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在康熙看来,胤禩性情太过柔懦,而且,太会迎合他人,笼络人心,甚至,有点故意而为之,假仁假义之嫌。 比如,在1711年的时候,八阿哥的亲生母亲良妃卫氏去世,这让他感到非常悲痛。因此,八阿哥为母亲操办的祭奠非常隆重,即使过了三个月,胤禩还需要人搀扶走路,可见悲伤至极。而且,母亲的仪容画像,也一直供奉在他的家中。 面对这样的孝行,康熙却说他是沽名钓誉,因为,有人暗中举报他在私下里,曾经偷偷喝酒。另外,说丧事过了百日,还需要别人搀扶走路,也是装样子,而这其实,都是九阿哥出的主意。 都知道,康熙一直以来都非常推崇孝道,利用外儒内法的措施治理国家,但是,他实际上并不喜欢一味仁义的皇子,而更欣赏处事果断、刚毅、有魄力的皇子。而且,胤禩惧内的事情早有传闻,试问一个连老婆都怕的男人,做事柔仁性太强,有恩无威,绝对不是一个能够治理国家,执掌江山的合适人选。 就像康熙在众臣推荐胤禩做太子的时候训斥这些人说的话:「 ”你们推选八阿哥做太子,是想他上台之后,任由你们摆布吗?”所以,众臣们越是推崇八阿哥,康熙就越是要打压他。这一行为,当然也有康熙为了巩固皇权,不受他人挑唆摆弄,故意为之的成分。 康熙打心底里觉得,如果自己一旦遭遇不测,胤禩顺利上位的话,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搞不好要像明朝的一些皇帝一样,成为傀儡,被群臣所牵制。从太子两度被废,以及胤禵得罪康熙没有被罚,反被赏赐册封等情况来看,康熙从心里的确是更偏爱那些有胆有谋,敢作敢为的阿哥。 除此之外,康熙对待老八的态度和指责,有的时候也是无中生有,属于一味指责,甚至,是有点蛮不讲理。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康熙对八阿哥性格不是很喜欢之外,其实,对其个人威望过高,私党结派有可能威胁皇权意见很大。 可以说,康熙一辈子铁马金戈,独断专行,他怎么能容忍别人的威望超越自己呢?而且,在康熙看来,众大臣给自己推举的接班人的人选,并不是为自己解忧,而是一种 *** ,甚至,可以理解为逼宫,有要挟的成分。所以,在当时那个专制独裁的统治社会中,得人心的人,不一定得君心。 相反,越是得人心的人,越是离君心越远,更是容易遭到君王的嫉恨,变得不得宠、倒霉。因为,毕竟康熙还在位,还是一国之君,天下还是他的,他只会把江山留给他心中的理想人选,而不是大臣口中的理想人选。 在康熙的心中,天下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没人能够从自己的手中得到这大好江山,太子不行,老八更不行。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