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训练中失事,飞行员在事故发生时是如何降低风险的?
一起不幸的事件就这样发生了,一架空军的歼7在进行正常训练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事故,这架飞机还不是在十分偏僻的地方发生意外的。还是在居民区发生意外的,所以造成的一些灾难就更加严重了,飞机坠毁将民房给弄毁,并且造成了起火,这些还只是财产的损失,最关键的是还造成了人员的伤亡,这一点真的是难以接受的。平白无故好好的在家中坐着,却无缘无故丢掉了性命,好在这一次的飞机出了事故,但是飞行员却成功跳伞,只受到了一点轻伤,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那么飞行员在事故发生时如何才能够降低风险呢?首先这得根据平常经常的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肌肉反应,有了这些肌肉反应,那么在发生紧急情况之下,才能够不加思索,瞬间去完成处理这种情况,这是第一,靠平常的训练,才能够减少,降低出事故的风险率。而在出现了这样的紧急事故之后,那么也就得有预备方案,就是跳伞,通过跳伞也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这自然也是要经过平常严格经常的训练,这些也都才能够避免,才能够将这些躲避开来。而这个飞行员这一次也是靠着跳伞所以才能够保证自己生命的安全。而真正能够做到降低风险,毫无疑问的就是飞行员对业务熟练,对飞机设备熟悉,每一步的发生都会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这个就是降低风险的核心,在出现最紧急情况的时候,自己的应变能力也会瞬间提升一个档次。而除了有这些预警,自然是训练的时候,发生危险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居民区,不然造成的危害真的是特别强大的,造成平民无缘无故的死亡,平民的财产损失都是不应该的。
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湖北襄阳失事,造成的损失有多严峻?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令人痛心不已的消息,就是一架空军的歼7飞机在训练的时候失事,导致飞机坠落砸到了居民的房屋,而本次事故造成了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从视频的画面来看,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员死亡。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对于事故的原因是因为飞机结构故障而导致的。一、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比较严峻飞机失事的地点位于湖北襄阳,而本次飞机坠毁造成两人轻伤一人死亡,以及一座房屋倒塌的事故结果。所以本次因为飞机失事造成的损失比较严峻。事故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就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救助。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本次飞机失事的飞行员及时跳伞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二、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应为结构故障而导致的要知道歼七战斗机是一款很老的战斗机型,这款战斗机一般不用于作战任务,适用于飞行员的训练任务。但是由于这款战斗机是一款老款战斗机,所以导致飞行员在驾驶这辆飞机的时候因为结构故障问题而导致飞机失控,从而才发生了这个悲剧。对于本起事件的发生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希望在这次飞机失事中死去的人一路走好。总结总的来说,这次空军歼7飞机失事导致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是非常严峻的。所幸的是飞行员及时跳伞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现在飞行员和受伤群众已经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事故责任划分将在官方通告之后才能知晓。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国内的空军训练发展还有待加强,加强飞机结构的安全检查才能降低事故率。
歼-7系列战机,
歼-7系列战机歼-7战机是我国空军装备发展中的代表之一,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整个服役期间,该战机先后出口至亚非地区众多国家,累计完成500多架出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经过多方沟通终于从苏联获取了米格21战机及其相关技术。期间,沈阳飞机设计所从苏联方面得到13吨重的大量图纸并立即进行全面翻译。直到1964年,我国才利用上述资料和相关配件,成功组装了首架米格21战机并实现首飞目标。而到了1966年,首架米格21仿制战机实现了首飞任务,并最终获取了歼7的代号。为应对不确定的国际局势,歼-7的研发被转移至成都飞机设计所等单位实施,从而开启了传奇经历。在上世纪70年代初,132厂共量产了34架歼-7I系列战机,不过受制于多种技术改进所限,该战机滋生了不少隐患。空军本来不想接收歼-7I战机的,但由于得到重新技术标准调整,还是让其成功服役。此后,许多亚非地区的国家纷纷打起了歼-7系列战机的主意,比如埃及曾于1980年以2亿美元敲定了60架,由此打开了外销局面。这项军备交易不仅为我方带来巨额收益,而且推动设计理念的彻底改变。再比如约旦以2.2亿美元,采购了80架歼-7战机,当然这主要由伊拉克空军所用。为进一步提升该系列战机性能,国内曾同英国达成了改进的协议,期间由于外汇紧张而不想要继续购买歼-7IIA这款升级版本。还好约旦及时向我国抛出了采购战机的橄榄枝,于是我方以歼-7IIA为基础而搞出了歼-7M这款战机。据了解歼-7M战机的推出受到国外高度关注,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纷纷提交了订单,从而推高了战机出口。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611所通过实施结构改进等,逐步推出了歼-7E这款新型战机。据悉,该战机更新使用大量国产装备,整体性能更加出色,引起邻国巴基斯坦的关注。2002年,611所又一次打造了歼-7G这款终极升级版机型,其与歼-8F这款机型一道被广泛出口至孟加拉国等国。2013年后,军方将歼-7系列战机生产线彻底关闭。歼-7战斗机大致可分为3大发展阶段,最终成为我国战机外销的明星。在其研发进程中,611所的技术能力被有效提升,终于设计出了歼-10和歼-20两款重要机型。
中国歼-7战斗机是怎样设计的?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这使得大约在20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的产物。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