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属于哪个市
邯郸市。临漳县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临漳古时称邺,是建安文学发祥地。
临漳佛教文化繁荣地,都城建设肇始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铜雀台所在地,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邯郸,是河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它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市区总面积12073.8平方千米。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的距离均在200千米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450千米以内。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内,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
邯郸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
河北省临漳县有哪些乡镇
1997年,临漳县辖5个镇、9个乡:临漳镇、孙陶镇、柳园镇、南东坊镇、称勾镇、习文乡、西羊羔乡、杜村乡、狄邱乡、张村乡、柏鹤乡、砖寨营乡、香菜营乡、章里集乡。2007年,临漳县辖5镇(临漳镇、南东坊镇、称勾镇、柳园镇、孙陶镇)、9乡(章里集乡、西羊羔乡、柏鹤乡、香菜营乡、狄邱乡、杜村乡、张村乡、砖寨营乡、习文乡),42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临漳镇建安路。2007年,临漳县辖5个镇、9个乡,425个行政村。2018年,临漳县辖7个镇(临漳镇、南东坊镇、称勾集镇、孙陶集镇、柳园镇、邺城镇、章里集镇)、7个乡(狄邱乡、张村集乡、西羊羔乡、杜村集乡、柏鹤集乡、习文乡、砖寨营乡)。扩展资料临漳县地处东经114°20′—114°46′、北纬36°7′—36°24′,处于中原腹地,位于太行山东麓,东邻魏县,西接磁县,北达成安县,南连河南省安阳县,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6.5公里,总面积744.06平方公里。临漳县属漳河冲积扇平原,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海拔60—80米,地表平坦,耕地广阔。土壤由漳河淤泥沉积而成,分褐土、潮土、沼泽土、风沙土四个类型,其中壤质潮土占80%,有机质含量较高,达1.17%,每公斤含碱解氮58毫克、速效磷21.4毫克。临漳县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2006年,临漳县全年太阳辐射量达112.2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419.5小时,大于0℃积温4992.8℃,大于10℃积温4481.7℃,无霜期203天,日平均气温13.2℃;平均降水量556.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漳县
古代的临漳县叫什么来着?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临漳标志性建筑战国属魏。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唐宋时邺县和临漳县属相州邺郡。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道治在卫辉。民国十三年废道,直属河南省。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置临漳县。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临漳的由来
临漳古时称“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都城,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是古代从山东通往西北,从中原连接幽燕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腰脊”之称。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向齐桓公建议在邺地筑城设防,以防戎狄族沿太行山南下,进而保卫中原。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在邺地筑城。《管子·小匡》有齐桓公“筑五鹿(今濮阳,一说今大名东)、中牟(今汤阴)、邺(今临漳)、盖(今长清)与牡丘(今聊城),以卫诸夏之地”的记述。这是邺邑建城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