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消失的国家:1、奥匈帝国(1867-1918) 奥匈帝国,又称双元帝国、二元帝国,全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国家。奥匈帝国双首都,分别为奥地利的维也纳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1867年,匈牙利获得自治,同年奥地利帝国正式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1867年后匈牙利从法理上脱离奥地利帝国,但两国的外交立场保持一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奥匈帝国解体。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权之下的中央政府。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奥匈帝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2、奥斯曼帝国(1299-1922) 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西部及北非大部分领土。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过分裂宣布独立,奠定奥斯曼国家雏形。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大道最高峰。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败于协约国,奥斯曼帝国分裂。之后开摩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1922年,奥斯曼帝国灭亡。 3、锡金王国(1642-1975) 锡金王国,简称锡金,首都甘托克。1642年,菩提亚族的蓬楚阁.纳穆加尔建立那穆加尔王朝(南杰王朝),锡金为世袭君主国。 1947年,英国殖民者撤出后,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1949年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新政府。1950年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1973年,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1975年,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喜金国王,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锡金国王,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锡金灭亡。锡金王储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动军队解散锡金的王宫卫队,软禁国王并使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锡金的未来,过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1975年4月23日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把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邦”。被废黜的锡金国王在纽约病逝后,王储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继位为第十三代国王,新国王表示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1982年1月29日,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在美国纽约逝世,王储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即位,成为锡金第13代国王,他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
图瓦共和国在哪个位置
图瓦共和国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图瓦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管辖,亦属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位于中西伯利亚南部,萨彦岭以南,唐努乌拉山以北。小叶尼塞河和大叶尼塞河在此交汇,合称叶尼塞河。历史上属于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170,427平方公里。西部是阿尔泰共和国,西北部是哈卡斯共和国,北部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东北部是和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南部和东部与蒙古国接壤。俄语、图瓦语同为官方语言,首府为克孜勒。1924年,图瓦境内发生政变,喇嘛丹都克出任“国家元首”。亲苏的图瓦人民革命党员被驱逐出政府,转而与蒙古国的上层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并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彼此的独立。历史背景图瓦在1911年以前是清帝国领土,称唐努乌梁海。南部和东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北部邻伊尔库茨克州,西北接哈卡斯共和国,北部为布里亚特共和国,西部为阿尔泰边疆区,北部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北距长420公里,东西宽约630公里。主要河流有大叶尼塞河。1917年的俄国革命,共产党于1920年1月占领图瓦,在1921年8月14日,图瓦的布尔什维克(由俄国支持)建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图瓦语称“TannuTuva”。首都“Belotsarsk”(Белоцарск)改名叫克孜勒“Kyzyl”(Кызыл),图瓦语称“红”。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在1926年签订条约,将其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并肯定其独立地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图瓦人民共和国
世界上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消失的国家有: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越南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南斯拉夫等等。1、奥匈帝国(1867-1918)。奥匈帝国,又称双元帝国、二元帝国,全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国家。奥匈帝国双首都,分、别为奥地利的维也纳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867年,匈牙利获得自治,同年奥地利帝国正式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1867年后匈牙利从法理上脱离奥地利帝国,但两国的外交立场保持一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奥匈帝国解体。2、奥斯曼帝国(1299-1922)。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西部及北非大部分领土。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过分裂宣布独立,奠定奥斯曼国家雏形。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大道最高峰。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败于协约国,奥斯曼帝国分裂。之后开摩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1922年,奥斯曼帝国灭亡。3、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58-1961)。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组的泛阿拉伯国家。原计划还包括伊拉克,但因伊拉克局势不稳定未加入。一个月后,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后来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即北也门)以合众形式加入,联盟改称“阿拉伯合众国”。由于埃及的个别霸权主义政策,1961年叙利宣布退出,后北也门退出。阿拉伯合众国解体。4、越南共和国(1955-1975)。越南共和国,又称“南越”,由吴庭艳在越南南方建立的政府,首都西贡。越南共和国管辖的地方在1949年至1955年称为“越南国”。1954年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国赢得对法国的胜利。根据瑞士1954年日内瓦会议决议,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国以北纬17度线分治。1955年越南南方在西贡市举行全民公决,废除越南末代皇帝,建立越南共和国。1961年,北越展开攻占南越的越南战争。1973年,越美签订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越南南方被全部解放,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越南共和国灭亡。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199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占有东欧大部、北亚、中亚及西亚一部分,面积达2240.22万平方公里。苏联实行邦联制,由15个加盟国联合组成。首都莫斯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与美国冷战,并与中国发生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南下侵入阿富汗,东欧剧变后,苏联的加盟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苏联第二大加盟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走向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国家权力移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天后,苏联自我解散,苏联作为主权国家正式结束其存在。6、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990)。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通称东德),首都为东柏林。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议,决定德国战败后一分为四,分别有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占领,合组“盟国管制委员会”来治理德国。1948年,美英法盟国委员会排除苏联占领军发行货币整合,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1989年,“柏林墙”开放,联邦德国提出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德国民主共和国正式推出华沙条约组织,德意志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分裂四十多年的德国统一。7、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1992)。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原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简称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谋求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捷克斯洛伐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决议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一个月后,再次改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协商,决定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离,两国解体。史称“天鹅绒分离”。8、南斯拉夫(1918-2006)。南斯拉夫,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民主联盟、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塞黑),南斯拉夫素有“七个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南联邦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5年,波黑正式独立。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取消“南斯拉夫”名称。2006年,黑山脱离塞黑,塞黑解体。南斯拉夫正式消失。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