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元旦有升旗仪式吗
2023年1月1日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扬起国旗。伴随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三军仪仗队队员们走出天安门城楼,穿过金水桥,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将五星红旗护送到天安门广场。跟随《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民众自发齐唱国歌,面向国旗杆行注目礼。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万羽和平鸽腾空而起,绕着天安门广场盘旋,人群中也爆发出阵阵欢呼:“祖国万岁!”“我爱你祖国!”“新年快乐!”。不少人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天安门广场每日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从太阳的上缘露出地平线、到下缘离开地平线,为升旗时间。
2023元旦有升旗仪式吗
2023元旦有升旗仪式。2023年1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元旦升旗仪式。晨晖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国旗升起的庄严一刻。伴随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三军仪仗队队员们走出天安门城楼,穿过金水桥,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将五星红旗护送到天安门广场。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扬起国旗。天安门广场每日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从太阳的上缘露出地平线、到下缘离开地平线,为升旗时间。跟随《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民众自发齐唱国歌,面向国旗杆行注目礼。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万羽和平鸽腾空而起,绕着天安门广场盘旋,人群中也爆发出阵阵欢呼:“祖国万岁!”“我爱你祖国!”“新年快乐!”。不少人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发展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35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2018年1月1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看到,解放军仪仗队、军乐团以“亮相即精彩、出场即震撼”的标准,高质量完成调整后的第一次任务,充分展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风貌。2021年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升旗仪式上你看到什么了?
“在一声铿锵有力的‘升国旗、奏国歌!’的号令后,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地响起,升旗手迎风振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霞冉冉升起,随风飘扬在中卫市政府上空”,这样的场景不知已在武警中卫支队一中队官兵的军旅生活中出现了多少次。今天,他们面向国旗有话说。杨震:“见你之前,我总会反复擦拭我的马靴,认真整理我的军装,只为将最好的自己呈现在你眼前,能守护好你。只因能亲手将你抛向高空是我此生最大的骄傲”刘存圆:“陪伴你的时候,内心是激动的;看着你冉冉升起时,内心是自豪的;转身离开,内心是不舍的,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入伍已两年,我很开心能一直守在你的身旁。”杨护城:“仍记得,为与你第一次会面,我在寒冬腊月苦练‘三把枪’的场景:胳膊举得酸痛难忍、手指冻得失去了知觉,汗水浸湿了我的绿军装,我却感到分外满足,只因能与你相见。”
新升旗仪式背后有什么故事?
经党中央批准,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此前守卫国旗35年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光荣结束使命。2018年1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10万名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了新年第一次升国旗仪式。这也是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任务后,首次举行的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那么,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全新亮相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20天!时间紧、任务重因为时间紧迫,新年首次国旗护卫的任务,对于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所有参与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张海峰说,他是在2017年12月11日下午接到的通知,距离执行新年首次国旗护卫任务仅有20天的时间。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张海峰:我脑袋一片空白。我们从来没执行过这个任务,但是我们解放军军乐团建团65年了,从建国以来就执行国家的内外事重大工作,从党代会,人代会开幕会,政协会开幕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基于我们这种积淀,我有这个自信。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十几天的时间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在担负这项任务的同时我们还有正常的仪仗司礼任务,还有其他一些临时性重大任务同时都在进行着,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个训练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创新!新增22秒《升旗号角》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在执行国家重大的仪仗司礼任务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而在这次被全新赋予的国旗护卫任务中,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实现创新,新增了《升旗号角》环节。2018年1月1日7点32分,30名礼兵在金水桥南侧列队完毕后,天安门城楼上的八名礼号手吹响了《升旗号角》拉开了这次升国旗仪式的序幕。作为新增加的环节,礼号演奏成了2018年元旦升国旗仪式中最大的一个亮点。然而,在这短短22秒的礼号声背后,蕴藏着八名礼号手异常艰苦的付出。冰凉!需提前将号嘴含在嘴里焐热无论是从温度还是从空旷度来看,室内和室外对声音的感受与判断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工作场所在室外的礼号手们,每天无论温度多低,都坚持在室外训练。记者:冷对于乐器,乐器的反应是什么?解放军军乐团礼号手许鹏:乐器有的时候会失效会失灵。比如这个按键,它里面都是不锈钢的,如果温度低于零度,因为演奏时候里面有水蒸气,它可能会冻住。所以我们在做预备动作上乐器的时候,都会往号嘴里哈气,提升它本身乐器自身的温度。解放军军乐团礼号手王瑞光:纯金属的乐器,拿一会儿以后,就像冰块一样,非常非常凉。吹的时候,像冬天把一个冰块放嘴上,一点儿感觉都没有,所以必须提前把乐器上到位,用嘴含一会儿,把它焐热,这样嘴跟乐器号嘴的感觉才有。分寸!保证指令仅能在城楼上听到除了寒冷之外,八名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字排开后,最远的两人距离将近20米,如何控制下令声音的大小成了另外一个难题。记者:你下这命令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要控制在多大呢?解放军军乐团礼号手王瑞光:这个声音要保证大家都能听清楚,但城楼下面有很多观众,不能传到观众下面,只有城楼上面可以听到。经过多次的测试,才达到现在的音量。紧张!第一次演练出现了失误升旗当天,在现场负责指挥的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充满自信。然而,事实上,在之前举行的两次实地演练过程中,并非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长安街是青条石板,所以仪仗队走上去后,马靴底比较滑。而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强调的是整齐有力的动作节奏,因此有时候脚下一打滑,战士们就对自己的动作控制不那么精准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加强训练的基础上,他们还在前脚掌上钉上了一种胶皮底,以增大摩擦力。此外,在2017年12月28日凌晨举行的第一次演练过程中,还出现了因为升旗手的失误而导致国旗没有按时升起的问题。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在升旗的过程当中他要按升旗的电钮,但是在那天晚上,他前后有两次没有找到按钮。这就会导致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国旗还没动,到最后国歌46秒演奏完毕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国旗还没有到顶,等于是出现了升旗的失误。记者:您问过他感受吗?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他说有点儿紧张,有点儿没找到位置,我说有什么紧张的,一个是老仪仗兵了,再一个执行任务很多了,把心态还是要放平和。自豪!下达口令:向国旗敬礼2018年1月1日7点36分,包括解放军仪仗队执行队长董世伟在内的3名分队长同时下达“向国旗敬礼”的口令。在整个升旗仪式中,董世伟下达的口令共有5个,他觉得“向国旗敬礼”的难度最高,也最激动人心。解放军仪仗队执行队长董世伟:“向国旗”是由我喊,“敬礼”是由三个分队长同时喊,因为中间有间隔,所以这个口令很难卡到一块去,这十几天我们大概练了得有2000多次。没事就在操场上练,回办公室叫在一块练。有时候在饭堂遇见了,说来来来凑到一块儿,咱们练练口令。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你作为一名军人你感觉最让你激动的是哪个环节?解放军仪仗队执行队长董世伟:向国旗敬礼那个时候。因为国旗是非常神圣的,我感觉由我指挥我们护旗方队队员做动作,那种感觉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种自豪感是由内而外迸发出来的。严丝合缝!奏国歌与升国旗时间分秒不差在升旗现场,对“向国旗敬礼”口令感受格外深刻的还有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张海峰。按照程序,“向国旗敬礼”口令下达之后,升旗手按下升旗按钮,同时张海峰开始指挥军乐团演奏国歌,这样才能确保国旗在46秒国歌演奏的时间内成功升起。记者:奏国歌的时间和国旗升起的时间必须严丝合缝,这个时间你们怎么配合和掌握?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张海峰:升国旗时,乐队面向天安门,我面向乐队,升旗手和仪仗队执行队长面向天安门,他们都背对着我。2017年12月28日凌晨预演,我说我打3拍起,就是口令“敬礼——”123起,但是等2017年12月30日再预演的时候,就发现不行。因为按升旗按钮有个距离时间,所以当时仪仗队就提出来说,国旗晚了。我说那再来一遍,“向国旗敬礼——”我打了4拍正好了。所以第2次预演的时候严丝合缝了,我们就按这个4拍走。张海峰说,仪仗队里的军人们,听了无数次国歌,国歌速度已经在所有人的血液里、骨髓里了,跑都跑不掉。掌握这个速度就跟念自己的名字一样,想念错都难。就算背对背,不知道彼此在干什么,也能高度一致。这是一种默契和互相的信任,因为,他们必须计算到秒,必须严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