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一、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教育技术,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美丽的圆明园、壮丽的长江三峡、笔陡的华山、汶川大地震的感人场面等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的感受。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电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前导入、精读欣赏、重难点突破还是讨论探究,时时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的身影。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失去了教师这根“拐杖”,必然得打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什么是多媒体
【摘 要】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多需要多媒体做辅助。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传递,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兴趣 想象力 课堂教学
近十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始渐渐走入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数据投影仪,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使课堂也像一个小剧场,它集声、文、图、形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中学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电教多媒体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春》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运用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配以委婉的古曲《阳关三叠》,再加上教师的范读,一种凄凉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王维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1)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诗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在进行说话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
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幻灯片展示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
如:在教学生写作文对话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动作、神态、音乐等配上对话,然后朗读。学生兴趣很高,都能积极参与。
(3)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如:写作文《春》时,播放班得瑞的《春》,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听流水潺潺,听鸟语风清,听心中的感情,作文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优良率大大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分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展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促其形成整体认知。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的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形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浑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2、会看路线图,根据路标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相应路线。 二、活动准备 :箭头、路线图等。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春天天气暖洋洋,兔宝宝们也出来找东西吃了。妈妈告诉小兔们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又新鲜又好吃食物,那怎样才能找到哪个地方呢?别着及,看妈妈给小兔们留了两个精囊妙计,你们想看哪个? (二)根据箭头,学看路线: 1、教师分别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吗?对了,这四个箭头表示四个不同的方向,那光看这四个箭头,小兔能不能找到那个美丽的地方,怎么办?好我们打开第二个精囊妙计。 2、介绍路线图和地形图:这好象是兔妈妈去找食物时拍的照片,上面的是路线图,有很多箭头和数字;下面的地形图,有很多的圆点…… 重点路线图:我们来猜猜,在迷宫图中这些箭头代表什么?(路标)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行走路线的方向),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这张路线图一共要走多少才能走到终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重点地形图:这是一张迷宫图,迷宫图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怎样才能从起点走到终点呢?路线图中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 学习在迷宫图中根据路线图画出相应路线: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路标在迷宫图中画出起点出发的第一步路线。第一步所画出的路线与路线图中所指示的路线一样吗?小朋友真聪明,我们走的第一步都必须从起点出发。 哪个小朋友按路标画出第二步与第三步的路线:请小朋友看着这三步路线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兔妈妈的每一步是怎样走的?走多少距离?通过观察与讨论,每一步路线都要接着上一步的路线走,每一次走一格,也就是脚印跟脚印之间的距离。 老师走:走错了,怎么办?还是小朋友的眼睛亮记性好。不过,兔宝宝也有话要说了:我们没有大二班小朋友聪明,有的时候眼睛发花,象姚老师一样……,有的时候记性太差,走过的路标又忘记了,有什么办法来记住已经走过的路标呢?(商量)兔妈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找到了那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拍手吧!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讲述开心的活动,用连贯的语言描述笑话故事情节。 2、尝试用复写纸印画和描画方式合作制作笑话故事书。 3、体验滑稽,有趣的活动方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自绘故事图片,制作好的图书,复写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近期开心的活动 师:最近我们班开来说给客人老师听听! 幼:幼儿个别表述(我们玩踩泡泡游戏,很开心;我们学做吹牛大王,很开心;我们拍“好朋友”的照片;我们玩挠痒痒的游戏,很开心;老师给我们讲“一根头发”的笑话故事;我们和老师一起包饺子……) 二、迁移故事“笑出来的眼泪” 师:昨天,我们又学习了笑话故事“笑出来的眼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带领幼儿借助漫画图片描述故事。 (图1:猴子给狮子做理发师,猴子给狮子剪成了光头。图2:听说鳄鱼眼泪抹在头上,可以很快长出头发,猴子和狮子就去跟鳄鱼要眼泪,讲:“我不小心给猴子剪成了光头……”,鳄鱼听了哈哈大笑,眼泪笑出来哈哈……)师结合幼儿表达进行。 三、介绍自制图书“笑出来的眼泪” 师:老师把这个笑话故事,编成了有趣的漫画图书,看!这就是我编的漫画图书。我用了一种神奇、滑稽的方法编出了一模一样的书(师引导幼儿看四本一模一样的图书)。你们想试试吗? 师:引导幼儿共同了解制作方法(这张复写纸夹在中间,上面第一张放图画纸,白纸放在最下面,只要用劲认真描画这上面的图画,就能印出一模一样的图画) 四、合作制作图书“笑出来的眼泪” (1)复写纸印画法师:这本书一共有几页(5页),一人印一张,我们每一小组几人(5人),然后按顺序排好,就可以装订成和老师一模一样的书了。 (2)描画修饰法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按图样细心的描画,然后按顺序排好,就可以装订成和老师漂亮的书了。 五、装订书本,展示制作图书。 幼儿翻阅自制的图书,讲述故事。 结束活动:我们把自己做的图书借给其它班小朋友看看,也让他们来讲讲这个笑话故事好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盆栽的草莓秧 一盘草莓(实物) 果酒、果酱、布丁、蛋糕装饰图片 活动目标 知道草莓能制成食物。 草莓对身体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一盘草莓(实物) 1、这盘红红的是什么啊? 2、草莓的味道是不是酸酸甜甜的啊? 3、草莓的外形像什么啊? 4、那你们看过草莓长在什么上啊? 二、盆栽的草莓秧 1、这盆里长的绿绿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这就是草莓的秧,就是根部。 3、看上面开的白花就是结草莓的。 三、出示图片 1、看看图片里的食物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制成的吗? 2、草莓能制成果酒、果酱、布丁等等,还能装饰糕点。 四、 草莓的本领 1、草莓饱含丰富的营养,对我们身体有很多好处。 2、食用草莓对嗓子好,可以让我们唱出来的更好听。 3、食用草莓还可以促进胃口,让我们吃饭越来越香。 4、草莓还有很多本领,我们以后还要了解更多。 5、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话,放学回家让爸爸妈妈上网查一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大班教案 篇5 主题的选择 一次欣赏迪斯尼经典动画片《三只小猪造房子》后,许多幼儿对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围绕“房子”生成了数节教学活动。 房子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从出生后就每天与房子打“交道”,首先进出自家房子,然后注意到周围的房子,再后来认识托儿所、幼儿园的房子------孩子在成长中不断的看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房子,渐渐地对房子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房子的外型特征,然而房子为什么要由这些部分组成?造房子能用些什么材料呢?是否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造房子呢?幼儿从房子这一简单的词语中想到了许多许多的问题,各式各样的房子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使这个贴近自己生活而又常被忽略的主题被幼儿重新拾起。 主题网络 三只小猪造房子(VCD欣赏)各式各样的房子(科学) 房子为啥这个样?(科学)有趣的房子(欣赏)未来的房子(绘画)房子(报纸撕贴) 制作房子(手工)房展(参观) 我设计的房子(语言) 表示幼儿生成 表示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 表示教师生成 主题活动提纲 一、开始阶段 目标: 1、引导幼儿从各种途径中获取房子的信息,激发幼儿对房子的兴趣。 2、鼓励幼儿能用语言清楚的讲述观察到的事物。 活动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活动要求:1、教育幼儿做事情不要图省力。 2、幼儿知道大灰狼撞草房、木房、砖房的不同结果,帮助 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重点:1、能让幼儿叙述出三幢房子的坚固程度。 2、适度让幼儿了解房子的特征。 (由于幼儿对房子产生了兴趣,教师就此引导幼儿收集资料。) 活动二??搜集资料 活动要求:1、收集有关房子的资料,了解一些常用的信息 收集方法和途径,如:参考图书、图片、查询电脑、外出参观------- 2、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仔细认真的观察周围事物。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了各式各样的房子,于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了下一个课题。) 活动三??各式各样的房子 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如:图片、照片、录像------ 感知房子的外型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与个性特征。 3、能用语言清楚地讲述观察到的格式房子的外型。 (在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房子、知道了房子的共同特征后有位幼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房子是这样的?) 活动四??房子为啥这个样? 活动目标:1、认识房子的结构。 2、了解不同的材料造出的房子不同。 指导重点:1、为啥房子要有门、窗、顶、墙? 2、可以用什么材料造房子? 3、说说城市里的代表建筑。 (在收集资料中幼儿发现了几种外型特别的建筑,并且询问:为什么房子也有奇怪的样子呢?于是教师就组织幼儿欣赏了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二、发展阶段 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技能大胆创作。 2、通过 活动更深的了解房子。 活动一??有趣的房子 活动目标:1、能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2、通过欣赏各式建筑物,提高审美能力。 (在欣赏过后,区角活动中有几位幼儿在美工角画起了房子来,有的是画住宅房、有的是画别墅、有的是画著名建筑、有的干脆自己设计。) 活动二??未来的房子 活动目标:1、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指导重点:1、大胆想象设计出不一样的房子。 2、注意建筑物的结构关系。 (在活动过后,教师提出:什么东西也可以做成房子?幼儿回答出出各式各样的结果,教师采用了两种设计成课。) 活动三??报纸撕贴房子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使用废旧报纸进行撕贴创作。 2、通过撕、拼、贴等方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组合造型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自然、朴实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1、学习使用旧报纸撕贴成房子。 2、根据观察、想象撕贴出房子,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关系。 活动四??制作房子 活动目标:1、使用盒子、瓶子等废旧材料制作观察到和想象中的房子。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的能力。 3、培养 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设想、敢于尝试,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材料的特征。 三、结束阶段 目标: 1、培养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及交往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一??房展 活动目标: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展览区内,培养创新能力。 2、通过欣赏交流,开阔思路丰富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展览的过程中幼儿非常的自豪,并不时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当然也有幼儿在一旁不作声,注视着自己的作品,于是教师把本打算结束的课题延续下来,开展了一个大带小的活动,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设计想法。) 活动二??我设计的房子 活动目标:1、通过带领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参观以及 与教师合作完成展览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2、鼓励幼儿能大胆、自然地在陌生人面前表述,增加自信心。 指导重点:能大胆的在陌生人面前表述,态度自然大方。 主题活动小结 这一大班关于房子的生成主题活动,借鉴了瑞吉欧教育方案让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活动相结合。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幼儿的兴趣所在,使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与儿童的需要、兴趣相结合。 活动主题是由幼儿或幼儿和教师共同建构而提出来的,不是教师强加的,属于幼儿对生活中某一现象或事物的关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有利于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很尊重儿童自发生成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生成活动,而且给予极大的鼓励,并为此创造一定的条件,能在很大程度顺应儿童的发展满足儿童的需要,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自我满足,有利于自我发展,使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这次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自发生成,所以将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正确的教育理念。 这一主题活动分为三阶段:开始阶段(收集、准备、讨论阶段)、发展阶段(创造、建构阶段)、结束阶段(组织、展示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可以清楚的看到幼儿自主式学习的成长痕迹。第一阶段让幼儿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寻找可以利用的材料、资源,通过谈话、讨论等活动唤起幼儿的经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从中得到信息。懂得不少知识,同时 又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大胆的创作,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活动,帮助幼儿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造,使幼儿的动手操作活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第三阶段运用展览的形式让幼儿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教师、幼儿共同布置场所,请家长、教师、幼儿参观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可以帮助幼儿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这三个阶段一环扣一环,渐渐深入,教师捕捉住教育的时机,使生成与预设达成一致,提高了幼儿全面的发展。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两段音乐的变化及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要尊重和热爱邮递员和送牛奶的人。 活动准备: 事先教三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请三位幼儿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的情境表演引入歌曲。 4、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 5、教师朗诵歌词并演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倾听这首歌曲中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让幼儿简单谈谈邮递员叔叔、送牛奶阿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意义,启发幼儿热爱和尊敬他们。 7、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请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在音乐声中再次表演。 8、教师与幼儿即兴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结束活动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用夸张的图形和局部对称的方法根据葫芦瓢造型设计小丑。 2、感受小丑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颜料、毛笔、水笔、葫芦瓢、抹布、水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课件:看,这是什么呀? 2、看了小丑心里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丑的特点) 3、小结:原来小丑有一个红红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一双有趣的眼睛,看上去很有趣,真滑稽。 二、引导幼儿根据葫芦瓢造型设计小丑。 1、今天老师想在葫芦瓢上设计小丑,看,这里有三个葫芦瓢,我想设计一个带尖帽子的小丑,你觉得哪个葫芦瓢最合适?为什么? 2、老师也觉得这个长柄的葫芦瓢最合适,下面大大的圆可以做小丑的脸,上面细细长长正好做一顶帽子,那我就来试试设计一个小丑。 3、看课件,讲解:先在圆圆的脸上的中间位置画一个红鼻子,下面画一张大大的嘴巴,要很大很大,让人一看就觉得好笑,鼻子上面画眼睛,眼睛画什么样的呢?就画个五角星的眼睛吧,要对称,再画上对称的眉毛,还要戴上一顶漂亮的帽子。 4、看看,还有两个葫芦瓢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能不能设计出和老师不一样的小丑呢?这个葫芦瓢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小丑?那么这个呢?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交代要求:老师给你们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葫芦瓢,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先看看葫芦瓢是什么样子的?再想想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小丑?画的时候先用水笔画,再涂色。最后我们看看谁的小丑最滑稽! 2、幼儿操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葫芦瓢外形,进行创作。 (2)提醒幼儿用笔、洗笔的注意事项。 四、讲评。 1、展示幼儿作品。 2、欣赏,讲评:哪个小丑最滑稽?你喜欢哪个小丑?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通过小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丑的外形。并让幼儿尝试描绘自己喜欢的小丑。引起幼儿的兴趣。感受小丑夸张的外形,让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夸张、滑稽的小丑。幼儿都能顺利完成所要求的滑稽小丑的制作。并且有大部分孩子的作品可称得上很完美,漂亮。幼儿在了解了小丑的形象特点后,开始大胆想象,积极制作滑稽的小丑,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完成的较好,作品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不大,易于操作。 活动中,尽量规避以前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摆出困难,让孩子在操作中自己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追逐跑游戏的玩法。 2.追逐游戏的玩法,感受游戏快感。 3.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 长绳、捕鱼工具、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头部、上肢、躯干、下肢、跳跃和全身运动。 二、具体过程 1.老师交代场地布置。场地分开始区、逃亡区和安全区。 2.集体追逐。两人一组面对面在开始区站立两队,一对命名为狮子战队,一对命名为恐龙战队,听老师指挥,当听到老师叫狮子战队时,狮子战队跑向安全线,恐龙战队马上去追狮子战队,反之,则玩法相反。每一次追逐结束后回到开始区重新游戏。 3.猜拳追逐。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在开始区进行猜拳游戏,谁赢谁跑,谁输谁追,当跑的小朋友被抓或成功逃到安全线游戏重新开始。 猜拳方法:石头、剪刀、布 4.情境角色游戏:渔夫捕鱼(老师扮演渔夫,幼儿扮演小鱼) 老师讲渔夫捕鱼的故事,故事内容重点是在捕到鱼的种类:小小鱼、大鲨鱼、美人鱼等以此来引导小朋友进入角色并配以简单的儿歌(小朋友:捕鱼,捕鱼,捕到什么鱼?老师回答:捕到一条…鱼)。当老师回答的时候小朋友开始四散跑,教师追逐。 结束部分: 随着音乐幼儿学鱼儿在水里游泳动作。 教学反思: 活动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梦",初步唱出歌曲的优美情绪与意境。 2、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并创编歌曲替换词,尝试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抒情歌曲所带来的情趣与氛围。 活动准备 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 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一盒蜡笔; 音乐磁带; 已学会唱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 唱摇篮曲开始导入过渡语:"听着优美的摇篮曲,有些客人都做梦了,它们的梦就藏在一段音乐里,一起来听听" 二、学唱新歌 1、听音乐弹奏一遍,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配乐唱歌曲(轻轻弹奏):"歌里有谁做梦了?听老师来唱一唱吧。"提问:"歌里有谁做梦了?"(边随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是什么样的梦呢? 3、再听老师唱一遍, :"还有几张卡片,他们也想来加入,请你们仔细的听,看看他们要放在哪里?"请幼儿上来对应摆放图片,要求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小草的梦,绿绿的。 摆好后一起听音乐读歌词。 4、一起看图唱: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这首歌有个名字叫"梦"。(出示字卡梦)练习对唱,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听清前奏,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注意那里唱的比较响亮。 (1)老师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2)请一位孩子和大家对唱。 5、取掉部分图片,逐步加难练习唱歌曲。 (1)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请把眼睛闭好,(取掉星星的图片)瞧,谁的梦不见了?没有这张图片你们能唱吗? (2)我多拿掉一些行吗?那我们再来(取掉宝宝、天空、小草四张图片),现在能唱吗? (3)如果我把图片全拿掉,你们能唱吗? (4)小朋友你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创编歌曲的替换词 刚才我们唱了他们四位的梦,还有谁也会来做梦,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1、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鼓励孩子进行交流。 2、个别说,教师示范简笔画:把想的画出来,在右边涂色做个标记。 画满四个就一起唱一遍。"变成了一首新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幼儿创作画,要求:(同时放《梦》的伴奏带旋律)都想告诉大家,请你也象老师刚才用简笔画的方式也来画一画,有谁来做梦,做的是什么样的梦? 四、替换歌词并练习歌唱 1、把一位幼儿的作品拿出来,这是XX小朋友的,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唱他的梦吧。 2、替换上另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集体唱。 3、拿着自己的图唱给客人老师听。 回家可以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现在把你编的梦唱给好朋友听听吧! 五、延伸活动 继续提供纸笔,鼓励孩子创遍自己的《梦》的歌词,并唱给同伴听 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感知运动的关键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2、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愿望。 重点: 借助故事让幼儿去感知物体运动的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难点: 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愿望。 准备: 1、自制故事形象:滚滚和蹦蹦(可将乒乓球包入短统袜中制成)。 2、挂图第11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4页,故事磁带 过程: 一:引题:谈话入题,引起幼儿兴趣。 二:谁是滚滚?谁是蹦蹦? 1、出示自制故事形象。有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他们为何叫这个名字呢? 2、引导幼儿讨论,知道滚滚喜欢滚来滚去,蹦蹦喜欢一蹦一蹦。 3、我们一起来听听滚滚和蹦蹦的故事,好吗? 三:如何滚,如何蹦? 1、幼儿倾听故事第一节至地三节。 2、滚滚是如何滚的?蹦蹦有是如何蹦的?(“轱辘辘”的滚”,”蹦哒蹦哒”地蹦。引导幼儿以象声词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 4、提问,你们觉得滚起来有趣还是蹦起来有趣?滚滚会说哪一种有趣?蹦蹦呢? 四:往哪里滚?往哪里蹦? 1、滚滚说滚起来有趣,蹦蹦说蹦起来有趣。接下来,他们俩则没样了? 2、结合挂图,倾听故事第四节至第八节(从”滚起来有趣”到”......掉到地上蹦不了了”) 3、滚滚想要滚到那里去?蹦蹦想要蹦到什么地方去?(滚到海边,蹦到月亮上) 五如何才能滚?如何才能蹦? 1、提问:滚滚到了海边了吗?蹦蹦到了月亮上了吗?(让幼儿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猜想推想) 2、结合挂图,倾听故事第九节至结尾(从”风停下来......”至”......嗓子都哑了”) 3、滚滚为何躺在那里动不了了?蹦蹦为何掉到地上蹦不了了?滚滚如何才能滚起来?蹦蹦如何才能蹦起来?(要有风滚滚才能滚,风停了,滚滚就躺在地上动不了了,自行车碾了一下,蹦蹦才能蹦起来,没有自行车碾,蹦蹦也动不了) 4、让幼儿来想想有其他好办法让滚滚滚起来,让蹦蹦蹦起来吗? 幼儿一边阅读幼儿活动材料>,一边完整倾听故事磁带。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交流收集的有关绳线的的资料,了解一些绳线的用途,为外界事物感兴趣。 2、能发现身上的各种绳线,大胆发问。 活动背景: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所以本活动以孩子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将一些零星的经验作归纳,并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即激发孩子的表达表现的欲望,又促进它们了解观察周围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孩子寻找身上的绳线,鼓励孩子大胆发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的资料:如顾婧逸小提琴的琴弦、周俊伟的半导体的天线等。 活动过程 : 一、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这些日子呀,我们在举行有关“绳线”的活动,我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一下。 二、介绍自己的资料信息 1、幼儿分享交流。 2、老师随时小结。 三、发现自己身上的各种绳线,并大胆提问 1、幼儿发现问题。 2、尝试解决。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旅游节的开幕。国庆节又将至,孩子们从花车巡游到F1赛车中国站的比赛,无不津津乐道。在逛街时,他们看到清河路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相对来说城区中心广场——博乐广场倒是有点冷清,毫无节日气氛。孩子们发现了这一问题,说“如果多放一些花花草草就好看了,心情也会舒服的”。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对周围事物开始关注,也能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于是我就预设了此活动,把周边资源和孩子现有热点问题变为孩子学习活动的基点。在幼儿生成、师生共建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预设的活动,整合数的排序经验和社会性情感,通过个体习得的排序经验,享用共同的经验,并加以拓展运用,同时也激发了积极的情感——关心周围事物并乐于帮助。 在组织形式上,我通过旅游节吉祥物乐乐设计情境,以此为主线,适时适度的发问、点拨、提升,使幼儿的情感态度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同时也根据大班的课题研究,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在个别、小组活动中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关心周围事物,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式花盆;2、绘画板;3、画有房子等背景的纸四张;4、幻灯片:乐乐来嘉定等。 活动流程: 1、欣赏与引疑: 1、观看幻灯:乐乐来嘉定(一): ——“博乐广场冷冷清清,我们可以做什么?” 2、实践与思考: 讨论:你打算怎么摆花盆? 借助材料操作。 交流摆花盆的方法及一共用了几个花盆(提醒幼儿用已学过的按群数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 3、迁移与创造: 观看幻灯:乐乐来嘉定(二): ——引出问题: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去打扮呢? 幼儿说说议议。 小组操作实践(自由组合四人为一组,提出四个要求:为小组取名、为什么地方打扮、怎样摆花盆、一共用了几个花盆。) 4、交流与分享: 1、观看幻灯:乐乐来嘉定(三): 每组选一代表介绍本组成果。 乐乐表扬,为自己的小组设一个奖,进行颁奖。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在和幼儿的交谈中,我常常听到有些幼儿伤感地说自己不想离开幼儿园、老师、朝夕相处的'小朋友。但是幼儿在伤感之余,没有仔细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幼儿的友谊保持下去,为了幼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联系,我们每年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都会请幼儿制作友情卡,希望通过友情卡更好地维系大家的情感。因此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使幼儿了解友情卡,同时知道卡中应有的重要信息,为他们设计制作友情卡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也满足他们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的意义,并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2、毕业之际,通过制作、互赠友情卡,提升幼儿与周围人之间的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将要上学了,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准确知道自己家中的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重点、难点: 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并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自然地围坐在老师身边。 教师:每当王老师听到这首歌,心里就会有一种很酸楚的感觉,就会想到我们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不舍得离开小朋友;不舍得离开幼儿园;感觉很难过…… 教师: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到不同的小学了,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幼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写信;可以去小朋友家中做客……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教师:在以前大班哥哥姐姐毕业时,他们都会有一个好方法,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找一找他们的好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教师: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哥哥姐姐在相互赠送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教师:哥哥姐姐在互相赠送什么? 幼儿:礼物、照片、小相框、名字……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幼儿:看到礼物就像看到小朋友;哥哥姐姐分开后见到礼物就不会互相忘记…… 教师: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制作,展示幼儿的友情卡。 重点讨论:在小朋友制作的友情卡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环节小结:这个环节中孩子初次尝试制作友情卡,并且发现了在友情卡中有一些内容是很有用的。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引导幼儿逐一仔细地观察卡中的内容,讨论每一项内容的必要性。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环节小结:在观察哥哥姐姐的友情卡时,幼儿了解到卡中要有的重要信息都是什么,并且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同时还知道可以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卡片上都有什么内容,是否第一次制作时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可以方便大家今后保持联系。 幼儿经验梳理: 教师:友情卡上有几样不能少的内容是什么? 幼儿:要有名字、电话和地址。 教师:还可以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 环节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很清楚自己要在卡中记录什么内容,有了前面哥哥姐姐友情卡的参考,这次幼儿制作得很顺利,而且将自己在第一次制作时出现的问题也解决了。 (3)看一些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更多的友情卡中可以有的内容。 幼儿:哥哥姐姐的卡中还有祝福的话,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签名,还有不同的形状…… 幼儿看到更多的友情卡的样式,可以引发他们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并且发挥想象做出有特点的卡片。 6、互赠友情卡。 今天的活动是关于友情卡的第一次活动,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友情卡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相信在毕业之前,我们还会做出更漂亮更有创意的友情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永远心连心。 礼貌的提示: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间很珍贵的礼物,提醒幼儿当送给别人友情卡是应当说一句什么话,在接受他人的赠送时也要尊重别人,要做到有礼貌地相互赠送。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在幼儿毕业之际,幼儿都想保留幼儿园这段难忘的友情,他们有互留电话的想法,由此我们开展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能够为同伴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保持今后的联系。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 其次在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了朋友之间的情感。通过现场制作的活动,幼儿不仅知道友情卡的内容,初步尝试了制作,还为后面的制作友情卡活动做了铺垫。 2、活动中的不足: 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谈到卡中的重要信息的话题时,应当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另外,在幼儿对同伴的情感的交流中,也应让幼儿多说说自己的感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制作友情卡的愿望。在社会情感的教育活动中,应当突出地引导幼儿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以达到提升幼儿情感态度的效果。 主要内容: 1、活动的由来符合大班幼儿的需要,活动的设计过程清晰,层次清楚,环环相扣。能够通过活动有效地解决幼儿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活动采取多种的教育形式,利用幼儿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友情卡的作用、内容,教学手段有效,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主动地思考,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要进行两次友情卡的制作,欣赏两次哥哥姐姐的友情卡。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大班的幼儿形成一种挑战,使他们在自己的制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在欣赏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一个比较成功完整的友情卡。 4、建议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幼儿更主动地讨论自己的感受、发现,充分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个活动的目标虽然是解决友情卡的制作问题,但是它的内在目标指向的是幼儿的情感教育。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的提升和关注还要更多一些。例如,开始讨论的“和同伴即将分开了,是什么心情?”这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幼儿要充分地说一说自己的情感、感受,体会到自己的情感需要,才能够有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因此老师可以在此环节时更深人地引导幼儿的讨论。 综合评析: 1、此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因此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借助于友情卡的方式,有效地与同伴保持今后的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够利用制作、发现问题、欣赏、再制作的过程帮助幼儿梳理友情卡制作的重点,对幼儿的支持很有效。 2、活动的整体关注到幼儿的情感。从活动设计的初衷可以看到,老师是关注到幼儿与同伴将要分离的一种情感需要,在活动的结尾之处,幼儿互赠友情卡的过程,更好地体现了友情卡的情感内涵,也是幼儿体会同伴间情感的一个过程。 3、建议教师将本次制作活动分两次进行,这样能充分与幼儿讨论制作的重点,帮助幼儿梳理制作的经验。将活动的过程作为幼儿探究、发现的契机,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制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4、在小组反思中对“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进行了讨论,对教师采用的方法给予了积极地肯定,教师的反思方式值得学习。另外,还有些问题值得教师们反思,例如,此活动是否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提升了经验?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幼儿观察哥哥姐姐的卡片制作是否会影响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可否将友情卡与其他卡片进行比较,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友情卡的独特内容等等。
四年级作文怎么指导
一 改变传统的启蒙作文教学方法.以往不少教师在上启蒙作文时,都是先让学生“抄,然后再让学生写.但是我觉得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我们的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现在这套课本的优点在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已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教给学生看图说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说,然后再去写。二 要上好示范课文.在课本中的每个基础训练里都有作文,这个作文就是对单元的课文的综合检验,因此,教师在教课文的时候,不仅注重经典字、词、句的讲解和运用,而且应以学生为主体,交给运用的方法.如:先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把每个自然段读懂,然后教师说一自然段的段意,让学生回答是哪几个自然段,特别是在看图学文时,更应注意图文并用,让学生指出文中哪一自然段或哪几个自然段与图相对应,然后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图上的人或物是静的,但文中却是动静结合,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写下水文是十分重要的。三 要加强训练.写日记,写片段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作文启蒙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积累好的词、句,优美的片段.教师上好作文课,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寒,一滴水之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学生要勤练笔。
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
[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小学生如何写好“动物作文”
对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怎样写好一种可爱的动物,是我们作文考试时经常碰到的命题,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因此,小朋友们平时就该掌握这类题目的写作要领,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写小动物作文的关键是善于观察。只有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它们。观察一般从外形特征、活动特性等几个方面有顺序地进行。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重点地加以选择、有条理地加以描述。
第二,描写外形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活动情况要侧重于动态。按照从静态到动态,从外形到活动,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写它的生活习性,如怎样吃东西、怎样嬉戏、睡觉等。
第三,要把自己的喜爱之情写进文章中。可以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喜爱融在里面,也可以用简略的话直抒情感,还可以两种方法兼用,小学四年级作文《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小动物虽不像人那样能思维、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语言”,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和叫声中去注意体会和想像它们的“情绪”变化。恰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这样写出的小动物就会活泼可爱。
本期范文:
爷爷家的大母鸡
顾佳佳
星期天,我跟妈妈一道去看爷爷。爷爷家里有一只大母鸡,身体胖胖的,一身金黄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尖尖的小嘴露出乌黑色,冠子红红的,脖子一伸一缩,羽毛也跟着抖动,一双小脚总是不停地在地上挠来挠去。
午饭前,我听见那只大母鸡一直叫个不停,就问:“鸡为什么叫个不停?”妈妈告诉我:“因为它饿了,你如果喂一点食给它,它就不会再叫了。”我拿来稻谷撒在地上。大母鸡吃了食,真的不叫了。
过了一会儿,它飞进了鸡窝。妈妈说:“鸡要下蛋了。”几分钟后,它果然生下了一只蛋。我从窝里拿出热乎乎的蛋,交给了爷爷。大母鸡得意地“咯、咯……”喊了几声之后,就一摇一摆地走远了。
下午,我和妈妈要走了。刚出门,就发现大母鸡紧跟在我们后面。我想:它是舍不得我们离开。我们又把它送回到爷爷家才走。一路上,我回头望了好几次。
读了这篇习作,相信小朋友一定会受到启发,写出惟妙惟肖的动物佳作来。
不过,也许有小朋友会问:动物的各方面的不同特征哪能了解得清、掌握得全呢?这就要靠平时加强观察、分析。小朋友可以有意地选择一种或几种小动物,作连续观察,作一些观察笔记,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到了写作文时,小朋友就可以把观察得最细致、了解得最多和自己最感兴趣的那种小动物的各方面特征形象地表达出来,那时候,你就有话可说,有“特征”可写了,说不定也能写成一篇佳作呢!作文:/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