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又叫什么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触角雌蛾丝状,双桎齿状,桎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触角雌蛾丝状,双桎齿状,桎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
地老虎又叫什么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触角雌蛾丝状,双桎齿状,桎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
地老虎的生活习性: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全国各地发生世代各异,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1-2代、广西南宁5-6代。该虫无滞育现象,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杂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在我国北纬33°以北不能越冬。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处,土壤湿润杂草丛生的旱粮区和棉粮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对其他旱作区和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小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寄主多,分布广,主要在各类农作物,如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葫芦科、菠菜、莴苣、茴香等多种蔬菜以及花生、烟草、麻类、芦笋等106种作物的苗期为害,同时也是果园、花卉苗圃以及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
怎样防治地老虎
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的害虫,其防治方法如下:
①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因为第一代卵和幼虫多在小蓟等杂草上生活,除去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和幼虫;
②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是:红糖1份、醋3份、水10份,另加可溶性敌百虫0.3份,充分拌匀即可。盛在盘内,于无风晴天的傍晚放在距地面约30厘米处,每200平方米花卉幼苗地放l盘,次日上午取回清除死蛾,傍晚再放回原处诱杀;
③低龄幼虫期,喷洒50%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用40%的甲基异柳磷配成毒土(药、土配比为1:10),条施在花卉行间,可起到触杀作用。同时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有防治效果。此外,成虫发生期,每天清晨在花苗附近捕捉成虫或浇水捕捉幼虫,也有一定效果。
地老虎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地老虎的生活习性有:小地老虎食性杂,主要为害棉花、玉米、烟草、甘薯、白菜、茄、马铃薯等作物,为害烟草主要取食苗床和移栽至团棵烟苗。3龄前幼虫在植株上取食嫩叶,3龄后昼伏夜出,主要是切断烟株,造成缺苗断垄。老熟幼虫潜入6-7厘米土层中化蛹。东北烟区一年发生2-3代,黄淮烟区3~4代,西南烟区4~5代,南方烟区5代以上。小地老虎成虫白天隐蔽、潜伏于土缝、杂草等阴暗处。夜间活动、取食、交配、产卵。卵一般散产于烟苗及其他寄主幼嫩叶片的叶背。成虫还有较强趋光性和趋糖醋味。幼虫则喜欢在疏松、潮湿、低洼地带生活,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为害重。
什么是地老虎
地老虎:昆虫名害虫之一。地老虎是昆虫名作物苗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主要为害玉米、烟草、马铃薯、棉花、蔬菜等作物。低龄幼虫会咬食幼苗的嫩叶,嫩叶会出现孔洞或者缺刻;而中老年幼虫会咬断作物幼苗的基部,植株会慢慢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地老虎危害严重的地块,地面会变得光秃秃的,需要进行重播,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地老虎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阶段,对作物危害最大的为幼虫,幼虫的体表为黑褐色,体表粗糙。幼虫生活最适宜的温度为15~26℃,冬季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地老虎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沿河的地块、地势低洼地块、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灌溉地、杂草丛生的地块、上年被水淹过的地块、保水性强的地块、粘壤土对应的虫口密度大。每年的春、秋2季,是地老虎危害最严重的时候,而春、秋两季正是“春播秋种”的季节,因此掌握地老虎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