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时间:2024-10-16 05:11:22 编辑:莆仙君

用经典解读经典——《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经常听人提起《弟子规》,也知道《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是精粹。但是,如果没有在微信公众号上听到《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的音频版,我真不知道我何时才会去深入地了解《弟子规》。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如果不是在今年春天遇到这本书的话,恐怕我会浅尝辄止,也不会对《弟子规》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错过经典。

今年春天,丈夫在新疆支教,我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读书,所以才成就了我和这本书的一段缘分。回到家里习惯了一个人,但却 不习惯清静,常常打开手机听书。当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便丢不下了,从春到秋,从夏到冬,我一直没有放下过这本书。散步的时候在听,上班路上在听,晚上休息前在听,早上醒来仍然在听。一次,我准备拿着手机去厨房,丈夫说,别动,我也在听呢!真不知道他是从啥时候开始跟着我偷听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360句,1080字。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修养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礼仪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

如果仅仅让我们去读《弟子规》,甚至去背诵这360句,1080个字,我想这对我们可不是什么难事,但我们的的理解可能不会太深刻。当我遇到了《钱文忠解读》这本书,就丢不下了,反复读了几遍之后,我对这本书的一个深切感受就是钱文忠教授是在用经典解读经典。

这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经典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精辟的说理,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将《弟子规》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娓娓道来,令人读而忘倦,学而不厌,犹如醉酒般陶醉其中。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钱文忠教授喜欢引用大量的典故来解读古文,让广大读者读得有趣,容易接受教育。例如孝悌方面的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黄香温席、怀橘遗亲、毛义捧檄慰母心、亲尝汤药、伯俞泣杖、孝感动天、卖身葬父、闻雷泣墓、曾子受杖、煮粥侍姊、许武教弟、郑濂碎梨、陈芳百犬、程门立雪、郑浣识人、酒池肉林、鹤立鸡群、不欺暗室、许衡拒梨、查道吃枣留钱、孟子欲休妻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的是初次听到,但不管哪一个故事看似随手拈来,却都是出自经典文集。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黄香温席、怀橘遗亲、亲尝汤药、孝感动天、郑濂碎梨、闻雷泣墓等典故出自《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伯俞泣杖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不欺暗室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煮粥侍姊选自《隋唐嘉话》,又可称《李勣煮粥》,《资治通鉴》也有记载。许武教弟出自《后汉书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孟子欲休妻出自《韩诗外传》。程门立雪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中的《杨时传》中都有记载。我想不用再多举例子,大家也能明白这些经典故事都是有出处的。单是这些经典故事的出处中提到的这些古籍,都是经典读本。这就是我说的用经典解读经典的意思。

谨信方面的“吃相”看人、站能“出名”、“望气”辩人、不问自取、一诺千金、口蜜腹剑、见贤思齐,泛爱众的成人之美、以德报怨,亲仁方面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钱太守,余力学文方面的纸上谈兵、不学无术、韦编三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典故,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待人要谦虚谨慎,讲求信用;求学须勤奋不遗余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钱文忠教授解读得好。他不是简单地讲解意思,而是几乎每讲一句都有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阐明道理,生动形象,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弟子”们听。

我喜欢百家讲坛中的钱文忠教授,不仅因为他是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的高徒,学识渊博,谦虚谨慎,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枯燥的古文时引古博今,信手拈来,谈笑风生之间让你度过快乐的时光,学到不少知识,明白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此,不愧为人生幸事。

在讲到“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时候,钱教授引用了南瑕子不食鲵鱼的故事:昔者南瑕子遇程本子,本子为烹鲵鱼。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不食鲵鱼。”程本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上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也。这个故事摘自《说苑·卷十七杂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和这段话是一个意思。这也是用经典解读经典的一个方面。

在《入则孝》第一讲中,钱教授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给我们解读了“孝”字。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这让我对“孝”有了新的认识。钱文忠教授还讲到,为什么说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这个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九个月算一年。所以守孝二十七个月以后才出这个丧期。按照传统的丧礼,不能再住在原先的房子里,过去讲究的人家要陪着已逝的尊长,在墓地旁边搭着茅草屋住着,而住的时候,不能用枕头,不能用床,铺上一点稻草睡下,拿一个土块做枕头,这是中国传统当中,标准的对于丧礼的要求。






想到我在父母生病时,照顾几天就感到体力不支,身心俱疲,真的感到惭愧之极。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听到这一句,我立刻原谅了我那不懂事的弟弟。去年母亲节那天因为一点小事,我和弟弟大吵了一架,都说了许多伤人的话,我感觉伤心之至,从此不再理他。为此母亲很是郁闷,多次从中调停,也曾找了许多亲戚劝我,但我都不为所动。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知道我错了,我和弟弟不和睦,最伤心的是父母。为了母亲能安心,我就原谅了我那个傻弟弟。

没想到读书还有这样的功效。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

最近我也听到一些关于《弟子规》不一样的声音。说这本书是毒害青少年的,我不想做过多的辩解,我只想问问他们到底有没有仔仔细细读完这本书。

我只想告诉他们《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从暑假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我给他们讲解《弟子规》的时候,是他们听得最专注的时候,一个个扬着小脸,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我坚信我做的是有意的事情,我会坚持下去的。我正在编写校本教材《弟子规》,也许明年全校的孩子们都可以学习《弟子规》了。


9月21日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观后感 300字以上

  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到今天为止就解读完《弟子规》了,他声情并茂的解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几年我也一直在给孩子们讲解《弟子规》,并且好多孩子都能背诵下来.为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们背诵《弟子规》的同时,也给孩子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再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好多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已经逐渐养成.但是,习惯养成之后如何不间断一直持续下来,我认为值得深思.
  钱文忠教授在解读《弟子规》的时候我一直在认真观看,大部分的句子我很熟悉,意思基本上理解,但是仍然有一些句子不熟,有些忘记,有些句子的意思也不是很明了.而钱教授对《弟子规》理解如此透彻,这说明他对书中的每一句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读的时候好多历史故事渗透其中,我们听了更容易理解.今天的家长,今天的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如何对待亲人,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读书,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等等,钱文忠教授解读的《弟子规》一书中都告诉了我们.“磨墨”一词如果问一问今天的孩子们,知道的有多少?这很难说.如果去商店买墨是否能买到呢?我们知道,现在写毛笔字用的都是墨汁,即使这样,孩子们写毛笔字的又有多少呢?因此,读一读《弟子规》一书会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我一直认为熟读并践行《弟子规》已经刻不容缓,现在好多学校已经在经典诵读《弟子规》,如果诵读与生活相结合,那么孩子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在自己的一生中定会受益无穷!


百家讲坛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百家讲坛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因为有爱 所以你的生活就从满阳光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老奶奶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美丽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穷阿姨。穷阿姨抱着自己的钱包恰似抱黄金。埋头走进车厢后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强壮的体魄为他的女朋友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其女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拥挤的人。终于跟着那男子上了车,踩着高高的跟伫立在靠下车的后门处,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态。男子搂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车上座无虚席。连谈笑声也只存在过去。车开了,是那么缓慢而显得沉重。

  冰凉的空气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是金钱蒙蔽了双眼,是欺骗历练出冰冷的心,还是社会的风气笼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华的城市点缀得灿烂迷人,也许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东西却悄无声息的失去着。

  电视上新闻报道:丛飞——爱心大使的奉献: 原名张崇,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

  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丛飞来说,那些失学的孩子不都和他有关吗?!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一位奉献了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博爱者。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这是丛飞自己写的一首歌。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时代的脚步,科技的脚步在飞跃。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唱出同一首歌曲:

  爱给我们阳光

  爱带我们飞翔

  抬头看蓝蓝的天空

  我不在乎你变什么

  我要成为你黑暗里那道光

  要带着你

  远离沙漠的孤单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