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克汀病

时间:2024-10-11 22:30:28 编辑:莆仙君

什么是克汀病?

克汀病是由于小儿体内缺少甲状腺素而引起的一种病。甲状腺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分泌激素。小儿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小儿脑细胞和骨骼的发育。若在出生后到1岁以内不能早期发现与治疗,则会造成孩子终身智能低下和身体矮小。克汀病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某些地区缺乏微量元素碘,缺碘的妇女怀孕后,供给胎儿的碘就不足,导致胎儿期缺乏甲状腺素。二是孩子先天甲状腺功能发育不良。

什么是克汀病

克汀病发生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胚胎期缺乏碘引起的呆小症,称地方性呆小症。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所必需的原料。在缺乏食用碘的地区,很多成人患有缺碘症,引起甲状腺肿大。小儿胚胎4个月后,甲状腺已能合成甲状腺素。但是母亲缺碘,供给胎儿的碘不足,势必使胎儿期甲状腺素合成不足,严重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若不及时补充碘,将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症状表现基本上与散发性呆小症相同。但是,由于胚胎期就受到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因此智力发育低下更为明显,并且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言语障碍。
在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应普遍推广应用加碘的食盐来作为预防。孕妇在妊娠期的最后3~4个月,需每日加服碘化钾20~30毫克,并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带、海蜇等。胎儿出生后需进行检查,对可疑患儿再作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加以治疗。出生后的治疗效果,不如在胎内时的预防好,因此根治方法必须从预防着手。


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

可分神经型、黏液水肿型及混合型3种,多数为混合型。1.神经型身高低于正常,甲状腺肿大者占15.3%,多数为轻度肿大,智力呈中至重度减退。表情淡漠、聋哑、精神缺陷、痉挛性瘫痪、眼斜视、膝关节屈曲、膝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无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低)表现。2.黏液水肿型有严重甲低表现,可具有典型的克汀病面容,便秘、黏液水肿明显,智力减低较轻,有的能说话,生长迟缓,甲状腺肿大占28%,性发育显著迟缓,腱反射松弛时间延长,某些患者呈家族性发病。

简述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它的诊断标准为:起病于18岁以前;智商低于70;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一般IQ小于50属克汀病,而50~69属亚临床型克汀病。智力落后是地克病的主要特点,严重者为白痴、生活不能自理;轻者可以劳动,但不能从事技术性劳动;
(2)聋哑(deaf-mutism):听力和言语障碍十分突出。补碘或给予甲状腺片治疗后,听力略有改善,以黏肿型明显,这可能与内耳的黏液性水肿的改善有关。
(3)斜视(squint):这是脑神经受损所致,在神经型克汀病中更多见,为共向性斜视或瘫痪性斜视。
(4)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所造成的,主要特征者有特殊步态,步态不稳、拖步、鸭步,有的因瘫痪的肌肉张力不平衡而造成畸形,如踝关节下垂、两腿呈剪刀状,严重者不能站立,只能在地上爬行。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但没有阵挛。
(5)甲状腺肿:多见于神经型克汀病,多为轻度肿大;黏肿型克汀病很少有甲状腺肿,甲状腺大多萎缩或很小,有的完全萎缩,这种病人往往需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症状
①体格矮小:缺碘愈严重,体格短小愈明显。许多病人成年后也只有1.2~1.4m高。神经型患者多呈发育迟缓,但最终可能或接近正常。体格矮小以长骨发育障碍为特征,因此病人下部量小于上部量,身长小于指间距。黏肿型病人四肢短,颈短,手指、足趾短更明显。

②性发育落后:神经型患者较轻,表现为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发育迟缓,月经初潮晚,但以后性发育仍能接近成熟,多数可结婚生育。只要碘缺乏得以纠正,所生子女可以完全正常。黏肿型克汀病性发育落后十分显著,第二性征发育很差。男性无胡须、无阴毛、腋毛,男性体征不突出;女性乳房发育差,无阴毛和腋毛。生殖器多呈儿童型,男性睾丸小、隐睾;女性常表现原发性闭经,即使有月经也不规则,量少。黏肿型病人多不能生育。

③克汀病面容:由于甲减,面部五官发育落后,严重者呈胚胎期样面容。典型的面容包括有:头大、额短、脸方;眼裂呈水平状,眼距宽;塌鼻梁、鼻翼肥厚、鼻孔朝前;唇厚舌方,常呈张口伸舌状,流涎;耳大,耳壳特别软,鼻软骨亦软;头发稀疏、皮肤干燥无光泽;表情呆滞,或呈傻像或傻笑。
④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迟滞:前囟闭合晚;出牙迟,牙质不良;开始坐、站、走的时间明显晚于同龄儿童;骨X线检查发现骨龄落后。
(7)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见于黏肿型病人,神经型则不明显,主要表现为:
①黏液性水肿,非指凹性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水肿组织常呈块状,多分布于颈部、腹部、腰臀部、面部及四肢。
②肌肉发育差、松弛、无力,常伴有脐疝、腹壁疝或腹股沟疝。
③皮肤粗糙、干燥、指甲薄而软;皮肤黏膜常呈灰白色,汗少,皮脂腺分泌物少。
④严重者体温低、怕冷,血压、脉搏、呼吸均低于正常;进食少,多有便秘;跟腱反射松弛时间延长。
⑤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无表情或表情淡漠。

地方性克汀病 -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采用补碘的干预措施后(碘盐或碘油),地克病的现症甲减或激素性甲减可得到纠正,但部分有甲状腺萎缩的黏肿型克汀病,补碘无效或效果不佳。这部分病人需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部分甲状腺完全萎缩的病人往往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
应尽早服用甲状腺粉片剂(40~80mg/d)或甲状腺激素(T450~150μg/d),可以取得一定疗效,能很快纠正黏液性水肿及其他甲减症状,使体格进一步发育;性发育迟滞也能得到改善;听力障碍及智力落后能在有限程度上有部分改善,但不能彻底治愈。
先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为全量的1/3或1/4,而后逐渐增加,在1~3个月内达到全量,连续使用。当疗效满意后,可改用维持剂量。
如果甲状腺尚有功能,也可以适当减少剂量。配合激素治疗,应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及蛋白质营养,对16岁以上的患者,根据情况可加服性激素。

地方性克汀病 - 预后
地方性克汀病预后:
1.地克病一旦形成,特别是2岁以后确诊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2.此外,对地克病人进行专门的训练也是必要和有益的,特别是把一定数量的病人集中起来进行社区康复训练,一部分人可以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改善,如生活能自理或部分自理,参加适当的劳动,从事简单工作,以使他们能自食其力,减轻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