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李昀

时间:2024-10-11 07:42:53 编辑:莆仙君

历史上的朝鲜王世子李恪的原型是什么?

一般推断王世子李恪的原型是 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他是李氏朝鲜的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

理由:
1、剧情交待是300年前发生了穿越,而且王世子25岁,所以王世子年龄按虚岁算的,出生年应该是1688年,正好是景宗出生的年份。而且景宗即位是在1720年,25岁时正是世子身份。
2、第二集中他们被关在**局时候曾经被问到出生年月,结果分别是庚午年,辛未年,戊辰年,在300年前,这三年分别对应的是1690、1691和1688年,年龄与世子相仿,佐证了世子原型是景宗这样的说法。
3、历史上的景宗,在位时间只有4年,英年早逝,无子嗣,这样才会像结局交待的一样,死后灵魂穿越回到泰瑢身上。
4、关于景宗的真实史料,也在剧情中得以体现。
史料一:根据历史记载,景宗生母是肃宗时代权倾一时的张禧嫔,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禧嫔张氏被赐死,大臣们担心景宗即位后会如同燕山君一般为母亲之死进行报复,所以一度请求改立世子。这个史料和剧情最后一集中王世子同反臣的对话十分吻合。
史料二:关于景宗的死因,根据《英祖实录》记载,英祖(景宗的弟弟延礽君)三年1月16日,在祭拜景宗陵墓归反的路上,某人李天海当众指控英祖轼君,称英祖通过仁元王后殿中的厨房,以有毒的酱螃蟹毒死了景宗;或说因为当时景宗违反了医学上有关食物相克的学说,同时进食蟹酱与柿而身体不适,延礽君在医师反对之下,仍然为景宗奉上参茶,结果令景宗病情恶化而死。这段史料与剧中交待的王世子不能吃酱螃蟹也完全吻合。
史实三:景宗曾娶过两任王妃,第一任是在肃宗二十二年(1696年)册封世子嫔,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二月七日去世,终年三十三。这段史料表明,景宗在即位之前,他的世子妃就去世了,和剧情所讲述的又是一个吻合。
5、景宗死后,清朝赐谥恪恭大王,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中给王世子起名李恪的缘由。


张禧嫔的后世评价

无论官方或民间,后世对于张禧嫔的评价原本一片口诛笔伐,百年来她一直是作为女性不守妇道、祸乱宫廷的代表人物。张禧嫔与朝鲜燕山君时期的张绿水及朝鲜中宗时期的郑兰贞合称朝鲜三大妖女(三大妖女的另一说为张禧嫔、张绿水以及光海君时期的金介屎)。肃宗之母明圣王后金氏称张禧嫔“其人甚奸毒……若见宠幸,则为国家之祸” ,《仁显王后传》形容张禧嫔“专事倾轧,嫉妒妃嫔,残害宫女。暴恶之言语与骄慢之行止,不可形言。宫中纪纲扫地,怨恨弥漫”。 当时的朝鲜文人李闻政(1656~1726)则评价道:“嗟乎!禧嫔之祸甚大矣哉!一转而为己巳之变,再转而致辛巳之凶,三转而有辛壬之祸,朝廷之善类,一网打尽;宗社之危机,迫在朝夕。苟究其本由,一禧嫔而已。盖斥禧嫔者,全出于遵守先王之义理而扶护国脉之计也;扶禧嫔者,全出于迎合,大可惧哉!” 但进入现代以来,随着人们社会历史观的转变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包括众多学者在内的许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老论派编纂的《肃宗实录》是胜利者说,稗官野史更不可信”,女权者更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妇人多谋则是取乱之道”的论调不屑一顾。纵观张禧嫔的经历,很多人相信她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并予以同情,对她的才情也给予赞赏。如安养科学大学教授金·阿格尼丝说:“张禧嫔所生活的肃宗朝政局激变,换局频繁,商业与贸易发达,经济也在发展。张禧嫔正是生长和死亡于这样一个政治、社会经济剧变的时代中。张禧嫔的生活延续着紧张与对立。一方面与身在王妃位上的仁显王后争斗,另一方面联手南人造成与西人的冲突。以中人家庭出身来对抗两班身份社会,一度爬上王妃宝座而最终以政治斗争牺牲品死去。她是在男性政客勾心斗角的激烈的权力角逐中被利用来火中取栗的悲剧女性。” 圣心女子大学教授洪顺敏则认为过去受《肃宗实录》和《仁显王后传》等有倾向性史料的影响以及未能把握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导致了对张禧嫔评价的偏差,从而得出了张禧嫔与仁显王后之间对与错、善与恶的绝对化区分,她进而指出:“抛开肯定-否定的无益的争论,需要实证的检讨、科学的解释,在这些工作充分实现时,便应该可以顺利揭开禧嫔张氏、仁显王后闵氏以及她们所生活的社会面貌的真相,也可以顺利实现为张禧嫔的辩明了。” 这种评价上的转变也逐渐反应在当代韩国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