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兵家必争之地

时间:2024-10-10 20:19:39 编辑:莆仙君

历史上有哪些兵家必争之地?

先说险关,一般都是厄某地之咽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这样的险关肯定是必争之地,列举如下: 阳关 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潼关 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临函谷与河南接壤,同时黄河、渭河又在这里交汇,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虎牢关 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剑门关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剑门有72峰,高大险峻,关的两侧是青石峭壁,只中间有50公尺宽,2公里长的一条孔道,公路恰从其间通过。诚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雁门关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石座砖身,形势雄固。有关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和西门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门。北门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其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山海关 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控制海陆咽喉。<<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故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 再说城,城的作用就不像关那样仅限于军事目的,而且兼有政治和经济意义,列举如下:北京,南京,长安,洛阳,襄阳,杭州,上海,这样的城市当然是必争之地了。 还有港口,也是必争之地,尤其是大江大河上的渡口,其重要性与一些险关无异,如古黄河延津渡口,长江的夏口,江陵。


历史上有哪些兵家必争之地

荆楚一带 荆州 襄阳 长沙 西北一带 汉中 潼关 陈仓 中原一带 许昌 洛阳 南阳 河北一带 平原 南皮 北海 江东一带 柴桑 西川一带 剑阁 街亭 阳关 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潼关 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临函谷与河南接壤,同时黄河、渭河又在这里交汇,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虎牢关 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剑门关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 剑门有72峰,高大险峻,关的两侧是青石峭壁,只中间有50公尺宽,2公里长的一条孔道,公路恰从其间通过。 诚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雁门关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 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 石座砖身,形势雄固。 有关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和西门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门。 北门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其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 山海关 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 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 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控制海陆咽喉。 <<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 故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 再说城,城的作用就不像关那样仅限于军事目的,而且兼有政治和经济意义,列举如下:北京,南京,长安,洛阳,襄阳,杭州,上海,这样的城市当然是必争之地了。 还有港口,也是必争之地,尤其是大江大河上的渡口,其重要性与一些险关无异,如古黄河延津渡口,长江的夏口,江陵。


世界六大兵家必争之地

1、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 海峡: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所属的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 泰王国 的南部,面积为65000 ²。海峡长度为800千米,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千米,向北渐宽,到印度尼西亚的沙璜市和泰王国南部的 克拉地峡 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千米。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 马六甲 (Melaka,原称Malacca)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埠。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东南端通过新加坡海峡连接中国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的著名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因此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 历史 远达两千多年。它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从外国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 苏门答腊岛 之间,连接南海与 安达曼海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九百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25-27米。 航道最窄处在东岸 波德申 港附近的1.8米浅滩处,宽约5.4公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可航吃水20米的巨轮。两岸地势低平,多 红树林 海滩,淤积旺盛,东西 海岸线 每年可伸展60-500米。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东岸有零散的 岬角 或 岩岛 ,便于船只停泊。通航 历史 远达两千多年,是环球航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有五万多艘货轮、油轮及其他船只通过该海峡。 2、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见区位图)。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 红海 边的苏伊士城。 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梅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水面宽度(北/南):345-280米;浮标之间的宽度(北/南):215-195米; 运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许值:18.8976米;交叉区域:4800-4350平米;最大吨位:21万吨;满载油轮的限速:13千米/小时; 货舱船限速:14千米/小时。 3、霍尔姆斯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Hormuz Strait)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 伊朗 与 阿拉伯半岛 的阿曼角之间,东接 阿曼湾 ,西连海湾(伊朗人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之为阿拉伯湾),形似人字型,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形似人字型,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56 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霍尔木兹海峡,由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结果增大了海峡内海水 盐度 ,达37 38‰, 波斯湾 盐度达38 41‰。海峡和波斯湾盐度大于 阿曼湾 ,产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发阿曼湾盐度较小的海水通过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底层流向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 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38.9公里;南北宽56 125千米,平均 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海峡地处 副热带 ,属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表层水温 年平均 为26.6 ,最热月(8月)达31.6 ,最冷月 (2月)为21.8 。高温、干燥增强了海水蒸发,而年降水量只300毫米,结果增大了海峡内 海水盐度 ,达37 38,波斯湾盐度达38 41。 4、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 台湾岛 之间连通 南海 、 东海 的海峡。西起福建省沿海,东至台湾岛西岸;南北界线有多种说法,一般标准是:南起台湾南端猫鼻头~广东 南澳岛 之间的连线,北至台湾北端富贵角~福建连江北茭的连线。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秦置闽中郡,三国时吴国设建安郡,并派兵到台湾,北宋置福建路,并开始对台湾编户管辖,元设立福州、泉州2个行省。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辛亥革命后,均置福建省。 清光绪年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于日本,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 由于台湾海峡两岸都是中国领土,且海峡宽度在200海里以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台湾海峡水域除了两岸12海里以内的“领海”外,大部分为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5、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西端,在北部的 特拉法加尔 (Trafalgar)角与南部的斯帕特尔(Spartel)角之间,宽43千米;海峡东端,在北部的直布罗陀岩赫丘利斯柱与南部的休达(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飞地)正东的阿科(Acho)山之间,宽23千米。海峡是北非阿特拉斯山与西班牙高原之间所形成的弧状构造带的一个缺口,平均深度365米。海峡风向多为东风或西风,从北方进入西地中海的浅冷气团,往往成为低层高速东风穿过,当地称为累凡特(levanter)风。从大西洋有流速为2节的表面洋流向东经过海峡流入地中海,其流量大于在深约122米向西流动的较重、较冷的较咸的洋流,因此海峡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为一个萎缩的盐湖。赫丘利斯柱是古代世界西端的象征。由于海峡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早期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经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导航路。 直布罗陀海峡 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门户。该峡最窄处仅13千米,其西面入峡处最宽,达4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约375米;自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为每小时4千米。早年它就被大西洋航海家们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探险船队曾频繁地通过这里而到达大西洋。今日的直布罗陀海峡仍是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航道。 6、土耳其海峡 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 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 欧亚大陆 的战略要点之一。 土耳其海峡原是沿断层线侵蚀的古河道,后地壳下陷、海水浸没而成。

古代所有的兵家必争之地都有哪里?为什么是必争之地?

在古代引发战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某一土地的领导权。而在古代经常引发各朝各国之间的战争的土地主要有古代的徐州、汉中、襄阳以及中原这些地区。然而为什么这些地方都会成为各朝各国必争之地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几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理位置能够很好将国家各个地区沟通起来,是整个朝代或者国家的重要战略领地。一、徐州与襄阳在战国时期,徐州成为了当时三国必争之地。然而,为什么当初的刘备和曹操那么想得到徐州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从地图上看,我们会发现徐州的东边有着大海,西边有着平原,北边有着山峰,南边有着平原,由此可见徐州处在一个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地理位置是极好的,因此在三国时期很多国王都想拿下徐州这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在徐州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从而导致一直住在徐州的百姓苦不堪言。而关于襄阳,它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属于第二好,因为襄阳正处在整个国家的南边与北边的交叉路口处,同时它还连通国家的东西地区,因此襄阳也就成为了兵家常争之地。二、汉中与中原汉中在古代也是经常发生战争的,主要是因为汉中是我国古代四川的一个重要的关口,有很多人将汉中比喻为四川地区的大门,因此得到了大门,自然就可以轻易拿下四川地区。除此以外,中原地区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主要是因为中原地区是一个十分适合建立国家首都的地方。三、总结这些地方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在整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