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急求这部电影的名字!
片名: 时光倒流七十年
原名: Somewhere in Time
又名: 似曾相识
地区: 欧美
导 演: 珍诺特 兹瓦克(Jeannot Szwarc)
主要演员: 克里斯托弗 里夫(Christopher Reeve)
简 西摩(Jane Seymour)
克里斯托弗 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
特里萨 赖特(Teresa Wright)
出品年代: 1980年
电影类型: 剧情/爱情
片 长: 108分钟
影片的主题曲最终和本片一样成为了经典,它的完整题名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一支温柔多情、缠绵悱恻的钢琴协奏曲。此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于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作品,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主题而作,编号43。这首乐曲被导演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
后来还据说,本片中的音乐主题是JOHN BARRY自己创造的,片中不过是用到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那段非常著名的十八变奏(如男主角第一次在墙上看到画像时)。 而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据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上讲,JOHN BARRY的主题是将拉赫的十八变奏的五线谱上以某一线为中心,将上下的音符翻转过来,就成了这一同样动人的主题。
本片获得当年多项奥斯卡提名,虽然最后几乎是一无所获,但完全无损于它的经典地位。音乐与电影的完美结合,相辅相成,令人如痴如醉.
电影改编自美国20世纪伟大作家Richard Matheson发表于1976年的小说《Bid Time Return》
"建议大家先不要看电影剧情梗概,有时间先去看看电影吧,相信电影比简介更能打动你"
1972年5月,Millfield大学,年轻的Richard兴高采烈地和他的同学、朋友们一起庆祝由他执笔的舞台剧《Too much spring》排演成功。一位一直坐在角落里默默注视他的白发老妇人缓缓走到了他的面前,她拿出一块金色怀表放进Richard的手心,深情地对他说:“Come back to me”。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惊诧地看着这位陌生的老妇人。老妇人回到Grand Hotel,一个人坐在摇椅上陷入了沉思。
八年后的芝加哥,Richard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有名的剧作家。他的《Too much spring》已经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一天,和女友分手后心情烦闷的Richard开着车决定出门旅行,他偶然看到了路边的以前同学们提起过的Grand Hotel,就一直开了过去 。他决定在那里住一个晚上散心。
在前台办完入住登记后,一位从5岁起就在这家酒店生活的行李员Arthur帮他把行李提到了313房间,Arthur觉得Richard很眼熟,好像以前见过,但Richard说这是他第一次来这家酒店。Richard下楼来到大堂里的餐厅准备就餐,却被告知餐厅还要四十分钟才开放。无所事事的Richard走进了大堂里的酒店历史陈列室。在那里,他被挂在墙上的一副美丽的年轻女子的画像深深吸引住了,但是画框下方的姓名处却空着。
Richard急忙跑去找Arthur询问这位女子是谁,Arthur告诉他这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女演员Elise,曾经在酒店的剧场演出过。神魂颠倒的Richard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查阅Elise的资料,在一本介绍美国著名女演员的老杂志中惊讶地发现她就是8年前在学校里遇见过的那位老妇人。他来到那本杂志的作者Laura家,向她出示了Elise交给他的怀表,却遗憾地得知Elise就在把怀表交给他的那个晚上去世了。Richard在Laura家看到了许多Elise年轻时的照片和演出服,还有一个Grand Hotel造型的音乐盒。
Richard决定回到1912年去找Elise弄清他所有的疑问,他来到大学找到了一位专门研究时间旅行的教授,教授告诉他自己曾经有一次成功地回到过去。Richard到古董店里购买了1912年的硬币,又买了一套旧款式的西装,他回到酒店房间,静躺在床上,用教授教他的心理暗示法假想着自己在1912年的6月27号。 一直无法成功的他又跑去翻阅1912年的酒店客人登记资料,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在1912年6月28日早上9点18分在这家酒店的登记簿上签过名,当时他住在416房间,Elise住在117房间。
精疲力尽的Richard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真的回到了1912年。兴奋异常的Richard赶快跑去Elise住的117号房间找她,但Elise并不在房间里。在找遍了酒店的每个角落后,不死心的Richard又跑去Elise演戏的剧场,一个演员告诉他Elise应该在湖边散步。Richard终于在湖边见到了独自散步的Elise。刚交谈了几句,Elise的经理人William突然出现了,对Richard怀有敌意的他马上带走了Elise。
晚上,Richard混进了需要预约才能进入的餐厅,在那里他又找到了Elise,两人共舞一曲后Richard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Elise也对举止彬彬有礼的Richard有了好感。William一直担心Richard对Elise有什么企图,他提醒Elise要好好准备明晚的演出。原来William曾经告诉Elise她会遇上一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Elise问William这个人是不是就是Richard,William说这个人只有Elise自己才感觉得出来。
Richard在酒店门前的长椅上睡了一晚,早上6点,他又敲开了Elise的房门。在Richard不断的恳求下,Elise终于答应他下午一点在酒店外见面。9点18分,Richard跑去酒店前台登记,终于住进了416号房。下午,Elise如约来到酒店大门外,等候多时的Richard和她跳上一辆马车,甩开了想尾随而来的William。两人一起在湖边散步,划着船在碧波上徜徉。回到酒店房间后,两人情不自禁地拥吻在一起。气急败坏的William也追进了房间,Richard只好离开,Elise和William争吵了起来。
晚上,Elise在酒店的剧场演出舞台剧,Richard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她。望着台下坐着的Richard,Elise情不自禁修改了台词,借着表演向Richard说出了“我爱你”。她终于认为Richard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和等待的那个人。这一幕临时改变了台词的演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幕间休息在后台照像留念的Elise向跑来找自己的Richard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这一瞬就成为了后来一直悬挂在酒店历史陈列室的那张照片。
演出结束后,Elise却怎么也找不到Richard。原来心有不甘的William找来打手打昏了Richard,然后骗Elise说Richard已经离开了。Elise来到416房间,看着Richard房间里的东西,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第二天早上,躺在马厩里被麻绳绑了一晚的Richard挣脱了束缚,他急忙跑去Elise的房间,却发现整个剧组已经在昨天晚上演出结束后离开了。沮丧的Richard呆坐在酒店外的凉亭中,突然听到Elise大声呼唤自己的名字。原来Elise并没有和剧组离开,她决定为了Richard留下来,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在渡过了一个浪漫的夜晚后,清晨5点,两人坐在房间里一起吃着早餐,愉快地谈论着过去和未来。Elise说Richard的这套西装样式很土,简直就是15年前的款式。Richard一边为自己辩解着,一边摸着西服口袋,却一下子从口袋里发现了一枚印着1979年字样的硬币,Richard伸出手想拉住Elise却失败了。在Elise凄厉的呼喊声中,Richard瞬间又回到了1979年Grand Hotel的313房间内。Elise不见了,她留在了1912年。
悔恨不已的Richard无论怎么集中精力却再也无法回到1912年,泪流满面的他来到酒店历史陈列室,伤心地抚摸着Elise的画像。Arthur带着酒店经理砸开了几天没出门的Richard的房门,发现Richard神情呆滞地躺在床上。已经许多天没有进食的Richard渐渐进入了弥留状态,朦胧中,他仿佛看到Elise站在他的面前,向他伸出了手。Richard走了过去,两个人的手终于又握在了一起......
《男孩变成熊》的原声歌曲
CD.1 01. L’ENFANT QUI VOULAIT ETRE UN OURS (VO)
CD.2 02. LE CHOIX (VO)
CD.3 03. VERS LA VILLE
CD.4 04. LE TROU
CD.5 05. LE PERE
CD.6 06. LES APPARITIONS
CD.7 07. LES LOUPS
CD.8 08. L’HABIT
CD.9 09. TRANSFORMATION
CD.10 10. LA MORT DE L’OURS
CD.11 11. LE RETOUR DU PERE
CD.12 12. LES POISSONS
CD.13 13. L’ATTAQUE DES LOUPS
CD.14 14. LES MONTS ROSES
CD.15 15. LA FUITE
CD.16 16. LA PECHE
CD.17 17. L’ENFANT QUI VOULAIT ETRE UN OURS (VF)
CD.18 18. LE TROU DANS LA NEIGE (VF)
CD.19 19. LE CHOIX (VF)
寻一部欧美电影的名字!!
纳尼亚传奇
剧情简介
魔幻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受德国战鹰威胁,当地孩子被疏散到附近郊区避难,皮文斯家的四个小孩——彼得、苏珊、爱德蒙、露西——被安排在一位老教授,柯克先生充满神秘气氛的乡间大宅里暂住。
在这占地辽阔、房间众多的宅邸之中,小妹露西意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衣橱,而它正是魔法王国纳尼亚的入口,露西进入这个动物也能说话的奇幻世界,并且与和蔼可亲的半羊人都纳先生成为了好朋友。
当露西返回现实将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哥哥和姐姐时,他们并没有相信这个特别爱幻想的妹妹,然而由于一次意外情况,他们也进入魔衣橱,并随着里面幽暗的灯光踏上造访纳尼亚的路,开始了四个孩子在魔幻王国的冒险。
此时纳尼亚正被邪恶势力笼罩,千年不死的白女巫用暴政统治着整个王国,她用阴谋颠覆了狮王的统治,将纳尼亚变成一片终年寒冷的冰天雪地,孩子们发现了女巫的残忍,于是决定帮助狮子重新夺回王位。
本片改编自爱尔兰著名小说家C.S. 刘易斯的经典畅销童话《纳尼亚魔幻王国》(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七部曲中的第二部,根据制片公司的消息,其他六个部分也将陆续被改编,本片的制作成本已经超过1亿5千万美元,而整体的预算更是高达11亿美元,堪称电影史上工程最宏大的魔幻系列题材。
《纳尼亚传奇》幕后故事:魔幻改编
《纳尼亚魔幻王国》这部奇幻文学巨著早已风靡全世界,由英国文学家C.S. Lewis于1950年代所创作,系列作品陆续于1950-1956年间推出(共七部:《狮印⑴�子肽б鹿瘛贰?a target=_blank href=/view/1373986.htm>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能言马与男孩》《魔法师的外甥》《最后一战》),每部都是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影响甚广,该书还获得英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耐基文学奖”,更是被翻译成35个语言版本,全球累积销售超过8500万,而目前每年仍以平均600万册的销售持续吸引新世代的读者。
推究起来,C.S. 刘易斯与《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私交甚笃,有感于当时没有引人入胜的奇幻作品,两人于是自己开始创作,有别于《魔戒》漫长的诞生过程,刘易斯完成整个系列只有了七年时间,七个故事各自能够独立成章,也可以串联构成一个恢弘的魔幻王国兴衰史,同时由作者同时也是位知名的神学家,所以读者也可以从本片中找到许多关于基督教的隐喻。
《纳尼亚传奇》拍摄花絮:魔幻制作
名著改编,著名导演,但这些对这样一部充满想象的魔幻电影还不够,是新西兰的WETA工作室让这些想象变成了现实,这个曾帮助《魔戒》创造辉煌的特效工作室将全部的经验和智慧转移到这个全新题材之中。
WETA曾经为《魔戒》创造了10种生物,但为本片他们破记录地创造了60多种,其中至少超过一半是自然界从未出现过的物种。C.S. 刘易斯很少对书中出现的某一新生物做过多的细节描写,因此制作小组可以更自由地创造这个魔衣橱背后的世界。
对WETA来说,最复杂的物种要算源自古希腊神话的半马人,这个特效必须将演员的表演和马的动作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他们还为制作了超过1300套兵器和护甲,用于影片高潮部分2万士兵的大决斗,在那个场面中,一共使用了超过100名化妆师和技师,服装部门也为此特制服装,它为演员增加了60磅的肌肉,但同时穿上它要花费45分钟时间。
原作中冰雪女巫的马车是由8只驯鹿拉的,但拍摄小组请求从海关引进驯鹿的请求未能获得农林部的审核,因为他们害怕外国驯鹿会带进流行在北美地区的流行病毒,由于这个原因,剧组不得不修改剧本,将冰雪公主的坐骑换成了8匹狼,因为引进狼是可以获得许可的。
由于影片中需要一些形体非常特殊的演员,制作小组在新西兰当地的《新西兰先驱报》刊登广告,招聘临时演员,而招聘的条件都是相当特殊而有趣的,比如需要身高低于5英尺,或者是超过6英尺的成年人,由于条件苛刻,临时演员的招聘工作后来被推广到奥克兰、惠灵顿等多个城市,并且持续了2个星期才最终凑齐所需。
好莱坞多了个魔法世界 "纳尼亚"打落"火焰杯"
《纳尼亚王国历险记》首周末票房6700万美元,登上票房榜首
冰冷的纳尼亚王国终于冷却了《哈利·波特4》的“火焰”,拉开了圣诞大片档的序幕。
好莱坞又多了一个魔法世界,本周,《纳尼亚王国历险记》系列的第一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在北美上映,一个周末的票房就达到6700万美元,登上排行榜首位。位居第2位的是奥斯卡呼声颇高的政治惊险片《叙利亚》,而霸占榜首三周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终于被打落到第3名。
像《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系列一样,《纳尼亚王国历险记》是又一部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魔法电影,其中也充满了惊人的电脑特效。
本片也果然不负众望,“临门一脚”把笼罩在好莱坞上空的票房阴云驱走,令周末北美总票房达到了1.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本周三,另一个“主力队员”将要上场,它就是彼得·杰克逊的《金刚》。《纳尼亚》似乎要和《金刚》进行一场“PK”,然而迪斯尼公司的发行部主管表示并不为《纳尼亚》担心,他说:“我想本季的市场空间足以容下两部超级大片,因为假期相当长。”排名第2的《叙利亚》票房达到了1200万美元,第3位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也没有跌出千万大关。另外,两部剑指奥斯卡的电影《断背山》和《艺伎回忆录》也在上周点映,并取得票房佳绩,它们还将在漫长的“评奖季”中继续扩大战果。(记者刘铮)
http://www.555vvv.com/soft/10172.htm
《纳尼亚传奇》观后感
最早看到《纳尼亚传奇》的简介,起初没什么兴趣,后来看到宣传打出“挑战哈利波特4”的旗号,倒真是有点意外,何况最近的电影也没什么对胃口的,所以打算看个究竟。
从下午五点半到七点五十,看完的时候,觉得这部电影还算可以,起码让我忘记了饥饿,但是觉得还是不够好,与宣传的那种效果相去甚远。
如果说《哈利波特》着眼于魔法和曲折的情节,《指环王》以规模宏大的场面取胜,那么《纳尼亚传奇》给我的感觉,就是有那么一点魔法的指环王简装版。
最开始的场面,灰色的基调,轮番的轰炸,埃德蒙不顾生死去抢一幅照片,应该是他父亲的照片吧,本以为埃德蒙会是主人公,而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战争结束他们一家团圆。很显然,到影片结束后,发现这个场景就是个场景,与整部影片贯穿在一起的,只有母亲给彼得的那句话:“尽你之力保护你的弟弟妹妹”。这应该算是个不足吧,没啥呼应。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么多动物、半人半动物、人出现在同一画面,尤其白女巫和彼得决战那场戏,感觉还是很有气势的。但是最后亚斯兰轻易搞定白女巫,正义一方几乎零伤亡,感觉太没什么真实感,比较失望,而且其中的魔法,也就是亚斯兰的那口气。片子叙述的“最高魔法”,只是个空泛的意念罢了。
不过小女孩露西的可爱还是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回忆,我后排有位女孩不停的和她身边的男友说:“那小女孩好可爱啊”,的确,露西是个亮点。而这四个兄弟姐妹,对埃德蒙和露西的笔墨偏重,对于姐姐苏珊的刻画就相对来说很少,她的人物形象也不那么鲜明。倒是那对水獭很是有趣,另外那个威武的半人马,雄狮亚斯兰,白女巫和她的侏儒、狼群,另外那个牛头将军让我想起了魔兽争霸里的牛头人,跳起来落地的那一刹那,感觉倍儿象。
总体来说,在这个电影季节,《纳尼亚传奇》还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魔衣橱》、《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最后之战》是组成《纳》的七部书。
目前《狮子、女巫、魔衣橱》已经拍成了电影,而《凯斯宾王子》将于2008年5月16日在美国上映!!!《黎明踏浪号》预计会在2010年5月上映。
从新浪转载了一段详细资料;
关于原著:C.S.路易斯
英国著名学者、文学家C.S.路易斯早在50年前就曾向世人贡献出了一本杰出的巨著《纳尼亚王国传奇》系列。1898年,路易斯诞生于北爱尔兰的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便沉浸在父母的藏书堆中,汲取了丰厚的知识养份,也因大量阅读神话传奇故事,而培养出对奇幻文学的莫大兴趣。十岁那年,路易斯的母亲过世,原本平静祥和的家庭立即分崩离兮。他遂
离开爱尔兰,渡海到英格兰读书。异乡平原灰黯的景色、多雾多雨的天气、集中营式的学校生活、暴戾教师和稀松枯燥的课业,重重压抑着他的胸臆。为了寻求蔽荫,早熟的路易斯开始故事创作,并埋首研究哲学思想。这时期的经历不但磨炼了他的写作技巧,也埋下他日后思想转向基督教教义的种子。
1921年,路易斯考入牛津大学,但没多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被征召入英国军队,开拔到法国战场的壕沟中作战。他在战斗中中弹负伤,返回伦敦休养。痊愈后他继续完成学业,并在26岁取得牛津大学的教职工作。此后的路易斯一个人拥有了三种身份:第一,他是牛津和剑桥大学著名的文学学者和批评家;第二,他是广受好评的奇幻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家;第三,他是知名的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道家。路易斯最早成型的是科幻故事,193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太空科幻小说《Out of the Silent Plant》。这本小说的主角艾德温·伦森,是以他在牛津大学的同窗挚友《魔戒》的作者托尔金为原型取材的。
1950年,路易斯发表奇幻小说《狮子、女巫、魔衣橱》。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后,他在六年间,又以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为主题,完成了另外六部,共组成奇幻文学巨著《纳尼亚王国》系列故事。最后一部《最后的战役》一书,为他赢得英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内基文学奖”。C.S路易斯一生的著作包括了诗集、小说、童话、文学批评,以及阐明基督教精义的作品,不下50多本。这些作品在他于1963年逝世后,仍持续再版发行,盛况至今不缀。他被当代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也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
《纳尼亚王国传奇》的原书名为《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ronicles译成中文为“编年史”或“年代记”,单从这一点来看,路易丝用他洋洋数十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怎样庞大的魔幻世界啊。《指环王》讲述了人与魔残酷征战的浩大战役,《哈利·波特》不过,是描述了一个小小的魔法学校,但长篇巨著《纳尼亚王国传奇》却整整虚构了一个庞大王国的兴衰史。需要提及的是,C.S.路易斯还有一位名叫J.R.R.托尔金的挚友,他就是在世界上拥有数千万追随者的长篇幻想小说《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一个“第二世界”的理论,即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们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第二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所有的一切则都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作为托尔金的同行,路易斯是“第二世界”理论的积极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可以这样说,《纳尼亚王国传奇》是路易斯对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
有意思的是,路易斯在写作《纳尼亚王国传奇》时,并不是按照现在的七本书的排列顺序完成的,(即《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魔衣橱》、《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最后之战》)而是先写了《狮王、女巫、魔衣橱》(1950年),然后是《凯斯宾王子》(1951)、《“黎明踏浪者”号远航》(1952年)、《银椅》(1953年)、《能言马和王子》(1954年),最后,一直到了1955年,才倒回来写了现在的第一部《魔法师的外甥》,1956年完成最后一部《最后之战》。这是因为,路易斯在写《狮王、女巫、魔衣橱》时,并没有写续篇的打算,但没想到竟受到了读者们空前的喜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竟写出了一部工程浩大的“纳尼亚王国”的编年史。所以,《纳尼亚王国传奇》七本书独立成章,你可以分开阅读,也可以合在一起读,如果合在一起读,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把七册并在一起读,就会感到这是一部一气呵成的故事。如同我们仰望天空,先是零零碎碎的一颗颗的星星,看着看着,就汇集成了一个星座的形状。纳尼亚王国有仅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虽然《纳尼亚王国传奇》全书透露出一种对基督教的虔诚,但毕竟还是被全世界的孩子们狂热地接受了,而且它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评论家说它是:被唤作幻想小说的作品,在它前后都曾经出现过,但只有它和《指环王》成了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似的作品
纳尼亚王国传奇
(英)刘易斯
《纳尼亚王国传奇》是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妖婆和大衣柜》《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最后之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魔幻世界纳尼亚王国。他们通过英勇的冒险,与魔鬼妖婆斗勇来拯救纳尼亚的人们。 书里有会说人话的动物:巨人、马人、巨龙、树精、地精和人鱼等等,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还有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在它们的帮助下,小主人公们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
《纳尼亚王国传奇》融神话、童话和传奇为一体。它的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寓意深刻,并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张,曲折动人,想象奇特、引人入胜。作者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惹人喜爱。作品对童话环境也有清晰勾勒。这部作品在英美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也被一些批评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认为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在半个世纪里,这部书的销售达到65005册,至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外国文字。其中的故事不仅被搬上了电影和电视屏幕,有的还被改变成儿童剧和儿童芭蕾舞剧,在英美长演不衰。其中《最后之战》一集获卡内基奖。
刘易斯的作品受麦克唐纳和内斯比特的影响,继承了幻想与探险故事的传统。他的一些想象来自他小时候喜爱的一些书: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笔下会说话的动物;E.尼斯伯特;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童话故事中的邪恶女王;古老德国神话中的小矮人;爱尔兰童话、神话与传说,以及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刘易斯把它们融汇到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从而使它们变成一个全新的、有创造性的故事。
按刘易斯的说法,《纳尼亚王国传奇》是始于他头脑中的一系列画面。"最初,”他写道,"没有故事,只有一些画面。” 《狮王、妖婆和大衣柜》就来自于这样一幅画面:在白雪皑皑的树林中,一个小羊怪打着雨伞,背着包裹,匆忙前行。"这幅画面,”刘易斯后来回忆说,"从十六岁起就存在于我的脑海中。然后,有一天,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让我来就此写个故事吧……’”
40年代的刘易斯早已是一位知名作者,写了许多文学与宗教方面的严肃著作,但作为一个单身汉,他并不认识多少孩子,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为孩子们写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孩子从伦敦疏散到乡下,其中有四个被安排到了他的家中。令刘易斯诧异的是,小客人们似乎并未读过什么想象性的故事。于是他决定自己给他们写一个。就这样,他写下了一个故事的开头几句。故事是关于四个孩子:安、马丁、罗斯和彼得的,他们为躲避空袭而被送出伦敦,同一位独居乡下的老教授住在一起。
当时他就写了这么多,但几年之后,他又回过头来写这个故事。孩子们(现在叫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找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最终把这个世界叫做纳尼亚王国。正如刘易斯所说,更多的画面进入他的脑海:一幅是"一位坐在雪橇上的女王”;另一幅是"一头雄伟的狮子”。有一段时间,他并不知道故事要讲的是什么。"但随后,”他后来说,"阿斯兰骤然而至……我不知道狮子是从哪儿来的,或它为什么要来。但一旦它在那里,它就带出了整个故事。”
所有的东西都被用来创作《纳尼亚王国传奇》。一个疏散来的孩子向他提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家里那座古老大衣柜后面有什么东西吗?还有他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他和哥哥总是钻进祖父做的那座大衣柜,坐在黑暗中互相讲故事。
《狮王、妖婆和大衣柜》于1950年出版,并由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贝恩斯配上插图,这些插图很好地再现了刘易斯头脑中的画面。那时,刘易斯已经着手写作更多的纳尼亚故事,讲述孩子们怎样一次次找到途径返回纳尼亚,经历新的冒险与奇遇。在《凯斯宾王子》(1951)和《"黎明踏浪者”号远航》(1952)中,刘易斯写到了纳尼亚和我们的世界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别——这一手法意味着在每一个新故事中,都有一些不同寻常和出乎意料的东西。
"当我写完了《'黎明踏浪者’号远航》,”刘易斯后来回忆说,"我非常肯定这将是最后一部。但我发现我错了。”1953年,他写了《银椅》;1954年,他又写了《能言马和王子》,故事发生的时代跟《狮王、妖婆和大衣柜》相同。
每一本书都会带给读者一个令人难忘的新纳尼亚人物,比如图姆纳斯先生、老鼠将军雷佩契普、小矮人特鲁普金等等,以及从我们这个世界里去的人物,如诚实的迪格雷,侠义的沙斯塔,大胆的吉尔·波尔,还有变成了龙的讨厌的尤斯塔斯。
这部作品中也宣扬了很多基督教思想。刘易斯在童话中塑造了一个象征基督的狮子,描述善与恶的斗争,宣示只要向善、从善、为善,人就可以得到永生。"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在每一本书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魔法师的外甥》里,它使纳尼亚王国诞生;在《狮王、妖婆和大衣柜》里,它战胜了邪恶的白妖婆;在《最后之战》里,阿斯兰给纳尼亚的故事画上句号,带领它忠实的朋友们去到了一个新世界。
刘易斯曾经说:"人们不去写我想要读的书,所以我不得不自己来写。”就这样,他写出了成千上万的人都想要读的书。《纳尼亚王国传奇》吸引了几代读者,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时至今日,它丝毫也没有丧失那牢牢地抓握住我们想像的魔力。
2000年10月,世界最大的书展——第52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纳尼亚王国传奇》红透整个展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刘易斯的名字被奔走相告,各个国家许多出版社都簇拥到摆放纳尼亚的展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