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生活的五减法则
在强调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减法生活”也强调精神环保和心灵环保,减法生活提出减排、减负、减污、减欲、减速“五减法则”,并细化为30条减法生活行为法则,如果你能做到其中20条,恭喜你,你已经加入了减法生活俱乐部。每年种一棵纪念树,或向中国绿化基金会捐献一棵树的种植费用;少用纸巾,多用手绢,参加周迅倡导的“PRE 21 绿手绢计划”;办公室节约用纸,尽量做到双面使用;不饲养益虫益鸟,不伤害益虫益鸟;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买东西尽量减少包装,买日用品多购买经济装;提倡旧物利用制作礼品,尽量不买珍惜物种制成的礼物;多购买亚麻和有机棉制品,少购买或者不购买动物皮毛制品;出门旅行,不乱丢废弃物;每次旅行计算并购买自己的碳排放;废旧电池不随便乱扔,避免二次污染;垃圾和宝贝只是放错了地方,积极参加以物易物活动;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关闭电源,待机状态也会产生电能消耗;节约用水,提倡循环用水,减少冲洗马桶的次数;随身携带环保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外出就餐杜绝浪费,请记得,我国还有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不使用塑料袋,自觉使用环保袋;多使用节能灯,积极更换白炽灯;少开空调,多享受自然风,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每周少开一天车,多尝试使用公共交通或骑车出行;开车少按喇叭,一个文明的举动,减少城市噪音;午饭回来爬爬楼梯,既锻炼身体,又节约能源;购买道德产品,支持公平贸易。加入公益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献出点滴爱心;享受午间一小时,尽量不将手机带入饭桌;每年春天读一次《寂静的春天》以便反省内心;尝试约会旧日朋友,找回当初的友谊;亲近自然,大自然里有都市人的减压良药;请勿超速,快慢结合才健康,每周享受一次慢生活;
生活的减法
生活就像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在里面的运算中,有乘有除,有加也有减。生活该减去些什么呢?我想,生活就是该减掉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减掉在处理事情时的冲动;减掉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减掉对网络游戏,电视的痴迷……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又有两种,一种是好习惯,另外一种是坏习惯,拥有好习惯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拥有坏习惯的人,则往往与成功擦肩而过。而那些原本有很多坏习惯,而后突然觉悟,改掉坏习惯的人,也有可能取得成功。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西班牙医学家拉孟伊卡哈,小时候曾沾染许多恶习,偷钱,打架,撒谎,逃学,没有一门工作及格,被学校开除了。父亲也被他的放荡行为给气死了。这个时候他开始醒悟,他痛哭了一场后,下决心重新做人。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撒拉哥沙大学,二十五岁留校担任首席医学教授。1960年,他因为运用染色法进行解部大脑小脑神经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所以,生活中减少了坏习惯才能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得生活越来越好,娱乐活动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等逐渐走入普通家庭,不少青少年在电视机前废寝忘食,在电脑屏幕前不分日夜地为游戏升级而奋战。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眼睛视力逐渐下降,一副副厚厚的眼镜架上了鼻梁,导致我们的学习成绩不段下降,上课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甚至为了打游戏而半夜爬墙出去上网……这些都是我们对电视的精彩节目和电脑的网络游戏痴迷所带来的后果。所以,生活就是应该减掉对电视和网络游戏的.痴迷。
而在困难面前,我们更不应该退缩,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泪雨。”
万事三思而后行,做事也不应冲动,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的事,过后往往会后悔。
生活,就是减掉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减掉在处理事情时的冲动;减掉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减掉对电视,电脑游戏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