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下面是第一课《长江之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 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精彩片断 生:(举手)老师,我有一个地方很不明白。 师:(微笑地)噢,请讲。 生:(读课文)“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这里,“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我感觉太深奥,怎么也搞不明白! 师:(忍不住笑了)是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呀!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它。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句,四人小组再讨论讨论,等会儿把你不懂的和读懂的都说出来。 (众生品读,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老师,“荡涤”是什么意思? 生:“荡涤”就是“洗”的意思。 生:我知道“巨浪荡涤着尘埃”的意思。“巨浪”就是指浪很大,巨浪把尘埃全部洗掉了,长江水就一定很清澈了。 (众生笑) 师:(微笑着)是这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再换个角度想一想。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觉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我同意他说的,因为文中说“我们赞美长江”,为什么要“赞美”,就是因为长江是为别人服务的,它让一切充满了生机。(众生听得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老师佩服你们,你们还读懂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现在已理解了“涛声回荡在天外”这一句的意思,这是说“涛声很大”。 生:老师,这一句我是这么理解的。长江向未来奔去,声音响亮,充满力量,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大家联系第1节,长江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
《长江之歌》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江之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长江之歌》教案请关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长江之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 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5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 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背诵《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气概 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 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1)“涤”就是洗。( ) (2)乳“的部首是“ ”( )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 āi”( ) (4)“哺”的声母是“L”( )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 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七上短文两篇
卢玮銮教授 (1939年-),笔名小思,生於香港,籍贯广东番禺,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来到香港之后,小思曾在中、小学任教,因此对教育事业颇有心得。现时在香港《明报》副刊撰写「一瞥小思」专栏文章。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席慕容(1943年-),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生于重庆,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之后又进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历程。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
7年级上,7短文两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两篇》
蝉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980年6月23日
贝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