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故事简介【100字】
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去放牛牧羊。做这些奴仆才做的事情,越王虽然心里很不服气,但任然装出忠心的样子。每当吴王出门时,他就走在前面牵马,最终赢得了吴王的信任。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成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历史考证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对《吴越春秋》的误解。
卧薪尝胆的故事概括20字是什么?
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后,成了阶下之囚。在牢房里边悬挂苦胆,不忘灭火仇恨。最后回到越国后,善待百姓,训练精兵,兵精粮足后一举灭掉了吴国。最终勾践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类似卧薪尝胆的故事:秦孝公让出函谷关、周文王被拘、刘邦白登之围、韩信胯下辱、司马迁宫刑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大破吴国。勾践为报兵败吴国之仇,住柴房,尝苦胆,终成霸。名人故事简短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卧薪尝胆。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画饼充饥。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悬梁刺骨。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破釜沉舟的故事50字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扩展资料:第一个运用破釜沉舟的将领首创破釜沉舟的将领是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大将,他还是秦穆公的丞相百里奚的儿子。在那个事情秦国和晋国总是发生战争,秦国却每战必败,一方面有国力不济的因素,一方面也与士气有关。孟明视在与晋国的交战中屡战屡败,这并没有使他气馁,反而加上了他复仇的决心,为了报战败之仇,被俘之耻。他开始放下将军的架子,和士兵共甘苦,一同吃野菜,啃树皮。刻苦训练士卒,日夜思考战胜晋国的方法。3年过去, 随着士卒训练越来越强,士气越来越旺盛,孟明视禀报秦穆公请求伐晋,秦穆公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带着大军越过秦国和晋国的界河,下令把所有的船只砸沉,视死如归,要么失败死亡,要么一往无前取得胜利,士兵见状,决心拼死一战,晋国军队士气与秦军差了一大截,最终秦国取得了胜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的故事(50字)
公元前207年, 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扩展资料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渡河后,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如下: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吴王夫差的父亲,出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败。临终前嘱咐夫差一定要替父亲报仇。夫差听从了父亲的忠告,加紧练兵。两年后,终于打败越王勾践。勾践听从了谋臣文种的建议,贿赂吴国大臣伯嚭。通过伯嚭,文种见了吴王夫差,献上珍宝。吴王夫差此时觉得越国不足为患,最终同意勾践的投降,从越国撤回了吴国的军队。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臣到吴王身边伺候吴王夫差,尽心尽力,终于赢得了吴王的信任和欢心。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回到越国的勾践,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为了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的屈辱历史,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还在房间里挂上一只苦胆,经常舔尝苦胆。早上起来出门,门口有士兵提醒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这样,在勾践和一帮大臣的治理下,越国越来越强大。然而,此时的吴王夫差,正忙着跟其他诸侯争霸,虽然争霸成功,但是国力也消耗很大。越王勾践经过两次征伐,最终将夫差彻底打败。夫差求和不成,拔剑自杀。卧薪尝胆成语的寓意: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释读】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