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圆周率飞花令

时间:2024-09-28 11:04:01 编辑:莆仙君

圆周率有什么发展史?

圆周率π的发展史
几千年以来,无数著名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正如一位英国数学家所说:“这个奇妙的3.14159溜进了每一扇门,冲进了每一扇窗,钻进了每一个烟囱。”对π的整个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π值早期研究阶段。
代表人物为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中国大数学家刘徽、祖冲之。阿基米德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圆周率计算的。所以圆周率就用希腊文“圆周”一词的第一个字母“π”表示。在我国使用的第一个圆周率是3,这个误差极大的值一直沿用到汉朝。汉朝数学家刘徽将圆周率进一步精确到3.1416。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算至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首创用
和作为π的近似值,与π的误差小于0.000001。
第二阶段:采用“割圆术”求π值阶段。
1427年,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把π值算到小数点后面16位。
1573年,德国的鄂图得到了与祖冲之计算相似的值,时间相距一千多年,所以世界上把圆周率称为“祖率”。
1596年,德国数学家卢道夫尽其一生心血将π值求至35位小数。
1630年,德国数学家伯根创造了利用割圆术求π值的最高记录——39位小数。
第三阶段:采用解析法求π值阶段。
1699年,英国数学家夏普求至71位小数。
1706年,英国数学家梅钦求至100位小数。
1844年,德国数学家达泽求至200位小数。
1947年,美国数学家佛格森求至710位小数。
1949年,美国数学家伦奇与史密斯合作求至1120位,创造利用“解析法”
求π值的最高记录。
第四阶段:采用计算机求π值阶段。
1949年,美国麦雷米德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电子管计算机求圆周率的人,他将π的值求至2037位小数。
1961年,美国数学家伦奇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求至100265位小数,这时计算机只须8小时43分就把π的值算到小数10万位了。
1973年,法国数学家纪劳德计算到100万位小数,若把这长得惊人内的数印出来将是一本300余页的书。
1987年,日本数学家金田安政(也译金田康正)求至134,217,728位小数。
1990年已突破10亿位小数大关。若把其印成书将达三、四百万页。
读到此处,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这些数学家要无休止地计算π的值呢?
在古代,π值的获得是衡量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数值、性质、公式
是数学史上最悠久、最奇特、最富有思想、也是最能体现数学进步的主题之一。比如在1674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首次给出一个表达式:
=1-+-+-……
规律井然有序,清清楚楚,“+”、“-”交替,分母全是连续的奇数……
英国数学家瓦里斯给出的π的表达式更令人满意,即:
=

现在,世界已进入电脑时代。电脑的性能如何,所编码的程度优劣,可以用
π值来检验,每一次π值数位的增加,标志着电脑性能的一次大提高。因此,数学家们仍然不懈地,甚至献出毕生的精力在计算着,。虽已计算至小数1011196691位,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但仍未停止。


圆周率的由来

圆周率的由来是经过很多人进行尝试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来,在秦汉以前,通常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和反复的演算终于得出了现在的圆周率。
圆周率: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0的最小正实数x。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3),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3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是怎么回事?

8月2日晚央视的挑战不可能诗词挑战赛巅峰对决,开启了超高难度飞花令。如此“烧脑”的要求,11岁少年韩亚轩竟然面不改色、毫无重复接令112轮,最终夺冠。网友对此表示:3轮飞花令已经是我的极限了。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率先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赛,之后《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扩展资料“飞花令”是中国人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在唐代,带有“飞花”二字的诗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飞花寂寂燕双双”,顾况的“飞花檐卜旃檀香”,薛稷的“飞花乱下珊瑚枝”,薛曜的“飞花藉藉迷行路”等。而只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被公认为“飞花令”的缘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韩翃是唐德宗李适欣赏的诗人,其二是韩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诗作中不少都和酒有关。参考资料来源:川北在线-挑战不可能#诗词挑战巅峰赛 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

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他是如何记忆的?

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这当然离不开他每天的背诵、巩固、阅读。不得不说,真是少年出英才,我想我们都知道21天养成一个习惯,但试想一下,对于一个11岁的男孩来说,他能记忆力这么强,绝不是什么有过目不忘的神功,而是他有超强的毅力。久而久之,对文字会更为敏感,再加上年轻的缘故,记忆会更快。无论做什么,记忆也好,学习也好,都离不开重复,也就是练习。不得不说,11岁男孩能进行112轮双字飞花令真是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否天生就是记忆力超群,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同时也有灵活的思维,能够做到在每一轮回答时都临危不惧,淡定自若。同时也说明他对于诗词方面的知识记忆的很熟练、很牢固,他大脑中所储存的诗词知识足以他灵活运用,应对自如。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日以继日的积累,学习,巩固。对于一个11岁的少年,真的很了不起。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够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你会取得的成就是你自己都会为之震惊的。说坚持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而这个11岁的少年却做到了。我们每一位观众只看到了他在舞台上的风光时刻,但是却不会了解11岁的男孩为了这次对决所准备了多久,付出了多少时间和汗水。有一句古话,相信大家都听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那些为了完成台上的“一分钟”,在私下所付出努力的人们。小小少年,创造奇迹。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看到他的努力和顽强;也应该学习他在舞台上的临危不惧,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