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沙漠突击队

时间:2024-09-28 07:27:49 编辑:莆仙君

求一部二战电影,北非战场的

撒哈拉 Sahara (TV) (1995)类型: 动作 / 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 美国语言: 英语 / 德语上映日期: 1995-04-25又名: 沙漠英豪 / 撒哈拉沙漠狙击战正义的反法西斯联军和纳粹法西斯德军在撒哈拉沙漠为了一口干枯的水井作战。想想:两只军队为了一口干枯的水井兵戈相见、殊死搏斗。   为什么呢?联军知道水井里面没有水,但是不能放弃那道防线。不然,德军会越过防线威胁到更多的联军。可是,联军经过轮战斗后只剩下了9个人,并且弹药缺乏,只是以一所沙漠中破旧的古迹清真寺做掩护。再看看德军,他们有精良的装备、充分的弹药,人数上占绝对优势,900人左右。虽然,他们缺乏水。但是,这个巨大的悬殊,1:100的战斗对抗!不禁让人胆颤。经过激烈的战斗,联军胜利了!只剩下了两个人。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613/

10部必看经典二战电影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银幕。从二战打响到二十一世纪,在许多国家里,电影行业从来也没有中断过对二战类型影片的拍摄。好看的二战电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10部必看经典二战电影,一起来看看吧!   10部必看经典二战电影   10 帝国的毁灭   年代:2005年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国籍:德国   战争启迪:所有战争的实相都是人性善恶的对立,而胜利则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   《帝国的毁灭》是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影片从希特勒身边最后一任速记员的视角出发,以平实、客观的立场展现了这位战争狂人是如何在掩体中度过生命的最后12天。   如同本片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鲁诺·冈茨的著名影片《柏林苍穹下》,《帝国的毁灭》自上映之日起就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对象,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争议和非议!许多观众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虽然再怎么客观的重现也无法与真实的历史划上等号;再理性的影视作品也难免夹杂着主创人员的感性色彩,但是我仍旧愿意相信《帝国的毁灭》里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人性的回归,虽然这种回归貌似迟了些、晚了些。但如果连战争狂魔希特勒都会忏悔,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够战胜人性中唯美、真善的光芒和力量?所有战争的实相都是人性善恶的对立,而胜利则毫无疑问的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   9 鬼子来了   年代:2001年   导演:姜文   国籍:中国   战争启迪:不懂也不愿参与战争的百姓却要付诸最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战争最为可悲、可叹之处!   二战之火烧遍全球,徳意日轴心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的发动着令人毛骨悚然的侵略战争。在亚洲中国成了主要战场,日军的铁骑已经踏上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但朴实憨厚的平民百姓却全然不知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不懂也不愿参与战争的百姓却要付诸最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战争最为可悲、可叹之处!《鬼子来了》就是这样一部忠于事实、忠于写实、忠于客观反映的一部以二战亚洲战场为背景的优秀影片。   8 虎口脱险   年代:1966年   导演:杰拉尔·乌里   国籍:法国   战争启迪:拂去阴霾,让阳光、快乐和时间带走一切吧!   《虎口脱险》,一部经典的喜剧片,法式喜剧艺术的集大成者,一部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另类二战题材电影。换言之,《虎口脱险》简直是一个奇迹!不同于《美丽人生》那般黑色喜剧和浓情**,《虎口脱险》真真正正的被法国人赋予了轻松、诙谐和幽默。杰拉尔·乌里与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费耐斯联袂为世界影迷奉上了一份永远的精神大餐。在校声和欢愉的同时,《虎口脱险》让无数人摆脱了二战因所带来的伤痛和苦难,似乎《虎口脱险》在传达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阴霾终将过去,希望必将到来!向前看,阳光依旧灿烂;鼓起勇气,让快乐充满生活!   7 英国病人   年代:1996年   导演:安东尼·明格拉   国籍:英国   战争启迪:硝烟无情,人间有爱!   1996年第六十九界奥斯卡颁奖晚会上,这部由著名英裔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执导的《英国病人》一举夺下九项大奖!可以说,《英国病人》是上世纪末战争爱情题材影片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亦是继《乱世佳人》、《魂断蓝桥》、《音乐之声》后最出色、最深刻、最令人难忘的战争爱情影片了。片中的“英国病人”只是一个简单的代称,而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隽永难忘的爱情故事。   爱令辞世的人永远被我们铭记,爱令活着的人更加珍视美好的生活与阳光!爱令我们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与痛苦,使我们不断的相信战火与硝烟终会散去,和平与光明必将到来!《英国病人》,InMemoryLove Lives Forever!   6 桂河大桥   年代:1957年   导演:大卫·里恩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桂河大桥》堪称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反战影片之一,该片在当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诸项提名并最终荣膺了最佳影片奖,从此导演大卫·里恩扬名立万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近代电影大师!   《桂河大桥》是那种可以看上几百遍的影片,而且每一次看时都会像第一次那样震撼人心。大部分战争电影都会在“正义”和“邪恶”问题上纠缠不清,但《桂河大桥》巧妙地回避了大是大非,从战争中的个体人性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升华。从表面上看,《桂河大桥》并无特长且波澜不惊,但在骨子里《桂河大桥》却充满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和魅力。难怪大卫·里恩会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感慨颇深的说道:沿着这座大桥,没想到我来到了奥斯卡的颁奖台。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无疑是1998年最为重要的一部战争片。电影奇才斯皮尔伯格再次执导二战类题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更为复杂的营救行动。主角不再是德国商人,被营救者也由犹太人改变为普通士兵,不过我们很难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单》相对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场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结束时同样是在墓地的场景,似乎斯皮尔伯格在刻意传承着自己对战争、人性和死亡的一种独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导演更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在生命与命令面前,孰轻孰重?这恐怕是一个士兵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也似乎是在一场罪恶的战争中始终都无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4 美丽人生   年代:1998年   导演:罗伯特·贝尼尼   国籍:意大利   战争启迪:不论何时,永远笑对人生!   这是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一部拥有着温暖质感、自然清新、生机盎然的经典二战题材影片!与《辛德勒的名单》有所不同,意大利国宝级男星罗伯特·贝尼尼所自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全篇不带有一丝一毫的血腥和残酷画面。虽同属不折不扣的二战题材影片,但很明显《美丽人生》与许多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进行,意大利式的浪漫主义完完全全的让我们规避了残酷的战争实相。即便是纳粹集中营的恐怖气息也未能使该片蒙上任何阴影。或许,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来说,《美丽人生》才真是那些曾亲历二战者在心灵上最适当的一次修复、一次理疗、一份慰藉和一份满含人性的祝福和关爱!   3 钢琴师   年代:2002年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国籍:波兰   战争启迪:人性就像琴键,有黑亦有白!   《钢琴师》,迄今为止最为客观真实且最具文艺气息的一部二战题材影片!话说十余年前,斯皮尔伯格曾将《辛德勒的名单》的剧本递交到波兰斯基的手中,寄希望于这位曾经亲历过二战的犹太艺术家能将《辛德勒的名单》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但罗曼·波兰斯基婉言拒绝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实在不敢回忆、不敢面对那段残忍而恐怖的经历和记忆!而十余年后,年近古稀的波兰斯基终于鼓起了勇气、提起了摄像机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充满血腥、充满眼泪与嚎叫的华沙故事。   对于战争的描写《钢琴师》做得非常成功,罗曼·波兰斯基对影片的驾驭能力在该片中亦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善恶、坚强与懦弱的交织在波兰斯基游刃有余的掌控下显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钢琴师》在风格上力求写实、力求还原历史真实,而在感情上却真挚饱满、洋洋洒洒、催人泪下。残暴的战争与优雅的钢琴永远是最不和谐的两个音符,但在罗曼·波兰斯基天才般的指挥下,它们却配合出最令人震撼惊愕的奇特效果。或许是因为波兰斯基曾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原因吧,他的《钢琴师》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赎自我、安抚灵魂的一部人性战争电影!   2 辛德勒的名单   年代:1993年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   在所有与二战有关的电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单》绝对是最为难忘的一抹黑白色记忆!在第66届奥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单》依据囊获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配乐等七项大奖,可谓二战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盖世经典作品!   在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地方却首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组织进行恐怖的种族灭绝行动的时代却也存在着像奥斯卡·辛德勒这样伟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一种复杂人性的矛盾对立和终极冲突。是安逸享受财富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是倾其所有尽到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很明显,奥斯卡·辛德勒无畏的选择了后者。在那充满迫害、充满死亡威胁的恐怖时期里,辛德勒散尽家财以工厂为依托保护了1200名犹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证明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岸。在西方世界讲究“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在东方国度讲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辛德勒的名单》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仅仅属于好莱坞、也不仅仅属于美国和西方社会,而是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烧过二战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单》是全人类正视二战、反思二战、崇畅人性、拒绝战争共同的文化瑰宝!   1 最长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导演:拉里·佐纳克   国籍:美国   战争启迪:黑暗终将过去,D日终将到来!   1944年6月6日,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天!我们**惯性的称之为D日!在65年前的这一天,盟军与德军在法国的诺曼底海滩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海上登陆战斗。时隔18年,一部全景再现、真实描刻那红色一日的电影展现在了全世界观众的面前。它就是《最长的一日》!   《最长的一日》客观、细腻、真实的从盟军和德军两个角度再现了这对人类历史起着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一天,此片也堪称世界战争纪实类题材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其对战争的理解、反思、以及无与伦比的震撼效应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长的一日》也超乎了电影的范畴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黑暗终将过去,D日终将到来!当二战度过了1944年的6月6日后,全世界也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下一页是经典二战电影推荐

好看的非洲战争题材电影

对于非洲的印象,腹黑君还停留在类《卢旺达饭店》一类的苦情片儿中。这是一部主题非常沉重的电影。讲的是种族大屠杀一类的。其结局也像绝大部分的战争题材电影,让人痛苦、伤心、感慨。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片子——无境之兽 (Beasts of No Nation)该片豆瓣计分7.8,好于61%的战争片,好于63%的剧情片。相比于《卢旺达饭店》这样的战争纪实片,本片拍摄的地方选择在了非洲西部小国加纳。而该片的故事线索也非常简单。讲述的是一个叫阿古的小男孩因为战乱,跟母亲和妹妹失散,父亲和哥哥也惨死在军阀枪下。因为要为父报仇,也为活命,最后走上从军的道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贫穷才是人世间最大的罪恶。圣人先贤曾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社会状态下,人们往往会为争取仅有一点的生存资源而互相抢掠甚至大打出手。在本片里,故事亦是相似的。只不过更为悲惨的地方在于盛行军人政治的非洲国家,军阀本身就代表着强大而有权有势的一方,他们利用手里的武器赤裸裸地剥削和掠夺平民百姓。(本片中的军阀代表人物伊德瑞斯·艾尔巴)影片的开头部分,跟大多数苦情片一样,为衬托片中片尾的悲情,片头往往会采取态度比较乐观的叙事方法。导演凯瑞福很精妙地利用了“孔洞原理”,透过一个没有显像管的电视壳子的“窗口”观看正在快乐嬉戏的儿童们。而主人公小阿古就是站在电视机这个视角观察那些嬉戏的小伙伴们的。(情窦初开的两个骚年,正对嬉戏人群中的漂亮小妹妹们品头论足)图中的这个破电视机壳子,贯穿了整个片头。阿古和小伙伴头顶着这个破烂玩意儿走大街串小巷。动不动就喜欢向人兜售手里边儿的这个“宝贝”。居然胆敢先忽悠黑人警察大叔……(不过这警察大叔也是“人民警察为人民”,没跟小盆友一般计较,反而打趣地询问这么一个电视壳子怎么收看电视节目?)然后,阿古小盆友发挥了他极具想象力的天赋能力……招呼他的一帮小弟小妹现场表演真人秀。然后警察大叔就透过电视机壳子的那个孔洞观看一帮小朋友们表演。而这帮屁大点儿的小盆友居然学演大人的爱情戏,演得还似乎是有模有样的。警察大叔看完后是这样一个懵圈的表情。懵圈过后,警察大叔对这帮小盆友的行为很不以为然,也不买阿古的帐。于是,阿古只好继续顶着这个破烂物件儿去忽悠另外一些人。而非洲人民,确实是很习惯于用头顶着东西走的。(这么大的物件儿顶在头上不用手扶还能保持平衡并且不压坏脖子,俺只能说,确实有两下子)忽悠完警察,继续忽悠边防士兵。然后,群演上场……好心的边防士兵居然被这帮小家伙们自撸自嗨的入戏表演感动了,决定要买下这个“电视机”,但前提是价格要砍一大刀。阿古小家伙最后决定,用实物交换他的这个宝贝儿。就这样一个卖破烂电视的活生生的“小骗局”因为有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两方,使得片子极具喜剧色彩。然而,片子中搞笑的地方不局限于此……当哥哥在洗泡泡浴时,给他头上撒泡尿助助兴。(非洲大部分地区缺水,看来这种“人工降水”还是有些存在意义的)然后哥哥为“报复”弟弟的这种无礼行为,将其拿地毯大裹大卷给包了个“粽子”。把包成粽子的阿古立于墙角,两人开始撕b和女孩睡觉的问题。而哥哥更关心的是他的摇滚乐(注意截图右下角迈克杰克逊的照片)和他模仿迈克杰克逊的街舞练习。看到这,腹黑君突然感觉,原来非洲人民的生活还是很快活的,虽然可能是穷且快活的那种。但命运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是猝不及防的。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阿古及家人的命运。影片的叙事结构也因此反转。大悲大喜,大喜大悲,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这种写作手法于电影创作方法大抵都是想通的。在战乱年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不稳定,有时候一个别离到后来竟然变成了永别。影片随着这一个母子分别的镜头叙事也产生了极大的转折。阿古的快乐童年结束,命运之神无形的大手将要把他带入另一个可怕的世界中去。接下来的战乱生活,让阿古迅速地成长和成熟了起来。影片导演在刻画人物微相方面继续用到了孔洞原理。(通过一个孔洞照射进来的一束打在阿古脸上的光,观众能清晰地看到小阿古颜色中透露出来的紧张和不安)(通过窗户中间一道缝隙瞥见大队军车行进的线路,让人感觉大的战争时刻会来临,而这些命如蝼蚁般的人们,其惶恐是常人难以体会的)而战时的军队(尤其是叛军)对当地平民百姓的做法基本就是:杀无赦!侥幸逃脱未被射杀的阿古在逃跑途中阴差阳错地闯进了游击队首领指挥官伊德瑞斯·艾尔巴的领地……他决定将阿古训练成为一个战士。在经历了种种腥风血雨后,阿古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成为了一名杀人不眨眼的“邪恶”军人,同时他也获得了一个具有军队荣誉性质的称号——3IC。(在妓院中肆意拿枪扫射无辜妓女的镜头,让人觉得战争对一个人本性的改变有多大)导演在此片中安排的叙事节奏是缓慢的,并没有像其它类似的战争题材电影一样,把一个人物的成长时间跨度拉得很大,本片中甚至到片尾,代号3IC的阿古一直以未成年的小孩形象和身份做尽了杀人如麻等伤天害理之事——而这些事情确实是他在迫不得已或心态扭曲不能自制的情况下完成的。(片尾不及战壕深度的矮小阿古正面抽烟镜头,其动作和表情俨然是一副身经百战的老兵形象了)而就在大家都认为阿古这个小人物命的运业被无可挽回地注定的时候,联合国维和部队出现了。片末,导演凯瑞福永并没有延续以往战争片给人造成的“大战之后,一地废墟”,侥幸生存下来获得最后胜利的人们站在瓦砾堆上回顾过往,憧憬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套路,而是仍旧将镜头焦点聚集在阿古身上。在深陷战争泥潭和杀人梦魇等境遇后,阿古在新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了生命的新生。而这种新生,是记忆中的亲情在唤醒着自己的心性和良知,使得阿古可以融入新的人生,续写新的生命篇章……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非套路片在IMDB亦获得了不低的评分。腹黑君也强烈推荐大家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