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起义简介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家贫,曾在延安府(今属陕西)充捕快手,继投边营。三年 (1630),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是年十月,农民军首领王嘉胤据府谷,破河曲。献忠率米脂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翌年,献 忠已成为张献忠大西政权铸造的钢印农民军三十六营中的一营之首,转战陕豫。八年(1635),东征皖北,众逾万人。九年闯王高迎祥被俘死,献忠一军称最 强。同年秋,献忠义军自均州(今湖北均县)与老 *** 马守应等攻襄阳(今湖北襄樊),又联合罗汝才、刘国能等人东下,与久据皖中英山、霍山的贺一龙、贺锦合 营,转战至淮阳。十年(1637)春,转战太湖、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黄州(今湖北黄州)、安庆等地,破和州(今安徽和县)、含山、定远,众至二十 万。同年秋,明军集中兵力,加强部署,进行反扑。起义军连遭失利,先走麻城,后西退至谷城。为保存实力,献忠于十一年五月伪降于明总理六省军务兼兵部尚书熊文灿。> > 献忠伪降后,名义上归明朝节制,实际惟向熊文灿催索饷银。他屯兵数万于谷城,打造武器,训练士卒,为再举义旗进行准备。十二 年(1639)五月,再起,夺张献忠铸“西王赏功”钱取库藏,释放狱囚,诛杀地方官吏,谷城、房县所驻明军多投降起义军。七月于房县西之罗山败明军左良 玉部,斩获甚巨。熊文灿因此弃市,左良玉降秩三级。献忠军威名大震。十月,明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师至襄阳,部领各路兵凡十万,以“四正六隅”之策进剿起义 军。十三年(1640)春,玛瑙山等役义军连败,退于兴归山区,收集散亡。后转战于湖广、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数月后连破新宁(今四川开江)、大竹、 大昌(今四川巫山北)、开县,寻连克川东各州县。又针对杨嗣昌围剿战略,采取“以走致敌”之计,自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1641)一月,北起广元,南至泸 州、南溪,西起成都,东至巫山、夔门(今四川奉节),义军足迹几遍全蜀。明军疲于奔命,只得尾随其后,问其所向。十四年二月,献忠突然率军出川入楚,攻占 襄阳,杀明襄王朱翊铭,发库藏银赈济饥民。杨嗣昌被迫自缢,其围剿战略彻底失败。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进入极盛时期,转战河南、湖北及皖中北部各州县。十六年 (1643),又在蕲黄一带号召农民参军,队伍迅速扩大,五月取武昌,执明楚王朱华奎以王府所存银钱散济贫民。改武昌为天授府,以为京都,称大西王。建制 置官,开科取士,蕲、黄一带二十一州县悉附。八月,弃武昌西进,复南下蒲圻、嘉鱼,克长沙。又攻占常德、宝庆(今湖南邵阳)等府。分兵进攻江西。十月,连 破永新、吉安、萍乡、袁州(今江西宜春)、安福、万载等城。十一月克建昌(今江西南城),继下抚州(今江西临川)、南丰。起义军在楚赣之间进兵神速,所至 辄破,每使敌军猝不及防。当时,湖南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广东北部以及广西全州已皆在农民军控制之下。> > 农民军占领长沙后,于所克州县设置官吏,传檄远近,令所属州县民众照常营业,宣布钱粮三年免征。同时严肃军纪,严禁杀掠。农民军还在常德刑杀宗室贵族及横暴官绅,并将杨嗣昌家霸占的土地还给农民。故湖南、江西农民群起响应。> > 十六年(1643)岁末,张献忠决计入川建立基业,遂率军打进四川。十七年(1644)正月下夔州、万县、涪州(今四川涪陵)。继由江津顺流东下,六月 克重庆,执杀明四川巡抚陈士奇。八月克成都后,分兵略地,先后下四川州县五六十。十月,以成都为西京,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大西骁骑营都督府禁约碑(拓 本)改元大顺,以崇祯十七年为大顺元年,并设置内阁和六部,对前明投顺官吏加以任用。以汪兆龄为内阁大学士兼左丞相,严锡命为大学士兼右丞相,胡默为吏部 尚书,王国宁为户部尚书,吴继善(一云江鼎镇)为礼部尚书,龚定敬为兵部尚书,李时英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还建置各院监寺科道,委派官吏。地方 政权分府、州、县,分设知府、知州、知县等官。同时统一军制,共编一百二十营,营设总兵。最高武官为将军,有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次有都督 多人。为收罗人才,还开科取士,所取进士举人分别选授中央及地方官吏。为吸取外国先进科学技术,聘请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为“天学国 师”,询问西方各国政事、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二人曾为献忠制作天球仪、地球仪和日晷等。> > 张献忠在四川严厉镇压横暴地方的官绅和 地主,但措施过激,波及面过宽。起义军内部则严格约束士卒,不许淫掠。对违纪者有由“捆打”至“枭示”的处罚,但往往禁而不止。还释放狱囚,散府库金银赈 济贫穷。在起义军占领时期,过去曾受官绅地主压迫的奴仆或纷起暴动响应献忠,或向起义军地方官府告发故主罪状,使其受到制裁。起义军尤注意团结少数民族, 派人到各地招抚各少数民族,免其三年租赋。除个别部族外,四川少数民族多行归附。为保持过去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茶马贸易,献忠还任命雅州(今四川雅 安)知州王国臣为茶马御史,以司其事。> > 献忠占据四川时期,领导的起义军已在清军进攻下逐渐败亡。清军占领黄河流域各省后,分兵 南下。清二年,派人入川向献忠招降,献忠严加拒绝,并召集诸将计议征伐。三年八月,清兵逾剑阁(即剑门关)入阆中。献忠率军迎击,至西充的凤凰山,清兵猝至,因疏于防备,未及战斗,献忠已被清兵射死,起义军大败。余部由孙可望、李定国等率领,南下云贵,联合南明永明王共同抗清,康熙元年(1662)最后失败。
张献忠传记述其一生经历,关于张献忠的小说有什么?
张献忠传 张献忠的一生颇受争议,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正史记载很多,野史杂谈更是不少。只是这些记载有的是相互矛盾的,无法一一采信。下面就以《明史·张献忠传》为基础,结合其它史料,对张献忠的生平作一个简介。 张献忠蜡像 聚义起兵 张献忠(1606~1647),陕西延安卫人。曾在延绥总兵手下当兵,因罪除名。公元1630年,陕西各地农民暴动,年仅二十四岁的张献忠组织米脂十八寨响应,号称八大王。此后八年间,张献忠东奔西突,不断攻城略地,势力逐渐庞大,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1638年,张献忠部不敌明将左良玉的进攻,遭到重创之余遁入湖广一带的山中。陷入低谷的张献忠决定接受朝廷招安。不过,张献忠并未放弃反明,休养生之后后,很快又卷土重来,将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矢志抗清 1840年,张献忠进入四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并称帝,并在此遭到各方武装力量的围剿。张献忠以对明朝造反起兵,不过随着时局的变化,明朝已经日落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清朝。张献忠认为,明朝政权虽然腐败,但终究是中华正统,于是逐渐与明朝残余势力联合,进行抗清活动。张献忠部后来成为南明小朝廷抗清的主力,他的养子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都受到永历帝的重用。1646年,清军拥兵西进,张献忠在凤凰山中箭而死。 身后谜团 张献忠死后,关于他的种种传说却愈演愈烈,如入川屠杀、吃美女以及江中沉宝等等,史学界对此存在争议。张献忠起兵后,大半时间与明廷对抗,最后却死于清军之手。虽身负种种争议,但毕竟于当时覆雨翻云,仍不失为乱世枭雄。 张献忠小说 但凡有一定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很容易成为小说家写作的对象,尤其是像张献忠这样被广泛争议的人物,更是颇受作者们的欢迎。下面说说张献忠小说,小说里的张献忠是什么样的人呢? 明朝妇女资料图 近代以来,以张献忠为主角的小说不少,写作角度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将张献忠描述成杀人狂魔,有的则将其塑造成民族英雄。当然,在言情小说盛行的今天,铁汉柔情的桥段也是少不了的。 杀人狂魔 以杀人著称的张献忠,在小说里被描述成杀人狂魔,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有大量的史料可证,张献忠做了皇帝之后,也不知道是心理变态还是什么原因,用尽各种手段杀了至少十几万的无辜平民。所以,以杀人狂魔的角色出现在一些小说里,也不算冤枉了张献忠。 民族英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张献忠和民族英雄怎么扯上关系了呢?一定是小说家臆造的。其实不然,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张献忠虽然一开始是反对明朝统治,但后期却主张联明抗清。有人认为,当时的明清属于不同国家,所以抗清者也属于民族英雄。这种说法,在清末民初最为流行。 柔情铁汉 自古以来,小说家所钟情的,往往不是历史人物的战功或伟业,而是他们的风流韵事。大西王张献忠也不例外。尽管,在过去的史料中,张献忠被描述成残害妇女的恶魔,可感性的现代作者却常常将他写成一个多情的铁汉。什么月下私会、郎情妾意自然是少不了的。至于张献忠是不是真有那么些个风流史,读者也不必当真,小说毕竟是小说,看看就算了。
张献忠为何要起义,历史背景是什么?
张献忠为何要起义,历史背景是什么?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据米脂十八寨起义,号八大王。因身长面黄,人称黄虎。后为王,实自成一军,转战陕、晋、豫、鄂间。十六年,取武昌,称大西王,旋克长沙,宣布钱粮三年免征,湘赣农民群起响应。次年再取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严厉镇压地主阶级的反抗。大顺三年(1646年)末清兵南下,他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死。因清廷统治需要,其自身所造杀戮皆推于已死起义领导人。背景: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千部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此时义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洪承畴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四年至六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白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张献忠出身草莽,粗鄙无文,出于一种猜忌、仇视文化人的本能,他必然大杀读书人。据《蜀碧》记载,他的大西政权在四川各州邑安置官员,用军令催逼周围士子乡绅到城镇,由东门入,西门出,尽杀灭。攻陷成都仅二月,杀进士、举人、贡生一万七千人于东门外。又召集生员,拿出一面一百平方尺的大旗,令其在上写一满幅“帅”字,且须一笔书成,能者免死。有夹江生员王志道缚草为笔,浸大缸墨汁三日,直书而成。张献忠仔细看后曰:“尔有才如此,他日图我必尔也!”即刻杀死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