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本性法师

时间:2024-09-24 09:56:55 编辑:莆仙君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1,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2,发菩提心: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扩展资料1,菩提心的由来: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2,菩提心的分类:(1)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2)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佛教用语)

本性法师的履历

1965年 出生于福建宁德霞浦 1981年 高中毕业于霞浦三沙中学 之后 教学于霞浦水门承天中心小学。期间,于宁德《三角帆》、霞浦《新松》、《霞浦报》等报刊上发表一些诗作 1985年 出家于汉语系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江苏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为悉明上人 1988年 受戒于汉语系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广东韶关南华寺,授戒恩师为本焕长老 同年 毕业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院长为赵朴初居士,常务副院长为茗山法师 1992年 毕业于北京中国佛学院,院长为赵朴初居士,常务副院长为传印法师 1996年 毕业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与巴利语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院长为卡努拉达沙博士 同年 于上海圆明讲堂接法于圆瑛大师的入室弟子明旸长老,被授记为中国汉传佛教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1997年 回国服务于福州法海寺 同年 当任福州市佛协副秘书长、福建省佛协副秘书长 1998年 当选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同年 兼任近1500年历史的福州开元寺监院 2000年 当任福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 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同年 作为中国大陆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陕西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供奉瞻礼 同年 应邀赴印度尼西亚于三大寺院作巡回讲经弘法 2003年 作为中国佛牙舍利赴泰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瞻礼 同年 当选福建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圣严法师: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佛陀、烦恼与菩提也是二边;以及《六祖坛经》里所举的三十六对都是二边。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愚痴的人,因此拚命追求智慧。就修行的立场来讲,追求智慧、讨厌愚痴都是不应有的态度。自认有智慧是骄傲,自认愚痴则是自卑。 大慧宗杲代表某禅师去见宰相,宰相问:「年轻法师既然是从大禅师那边来的,想必在那儿得到了些什么东西吧?」大慧宗杲回答:「如果我得到什么东西,就不会到这儿来了。」其实,大慧宗杲是大禅师门下很优秀的禅修者,年仅二十多岁,尚未为人师,就已经代表去见宰相。那么,大慧宗杲是没有得到东西呢?还是真正得到了东西呢? 我们每天早晚课念《心经》,其中有「无智亦无得」一句。昨天我跟诸位说,你们这次是来修行,不是来开悟的。此处没东西让各位开悟,没东西让你们得到。有人希望参加一次禅七就能从毛毛虫变成蝴蝶,其实不该有这种心态和期待,这是希望得到一边而丢掉另一边,都是在妄想中,会使修行受到很大的阻力。 我在禅七中常常使用一些方法、手段,我会骂人、说人没用、没出息、是最坏的家伙。你也许把这些话放在心中、默默地接受下来,认为师父骂的大概就是这样,也许也会感觉受不了,心想为什么师父这么看不起我,不管怎样这两种反应都不对。修行期间要把自尊心和自卑感放开─骂你,不要痛苦、不要反抗,赞叹你,也不必欢喜;不要理会是责骂或赞叹,也不要想是好或坏。但是挨不起打骂的人,我是不会去打他、骂他的。有的人就像刚孵出的豆芽,要好好呵护,不可用火去烧。已经成熟的人就没关系,用越烈的火去烧越好。不过,禅无定法,有人第一次来我就用上很不客气的方法、手段、态度,有人跟了我好些次,我仍是和颜悦色。 诸位在修行过程中不要认为自己是来追求什么、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这些都不要管,只管用方法,这才是最好的态度,否则只会生烦恼。 例如坐久了腿会痛、背会疼,你不要去讨厌它们,讨厌的结果只会疼痛得更厉害。又如打瞌睡,不要去恼恨,越恼恨瞌睡,瞌睡就越厉害,因为那会使你消耗更多的能量而更为疲倦,所以只要不理它们,一心地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