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广东省第三方药品

时间:2024-09-21 15:08:25 编辑:莆仙君

医院药品为什么比药店的便宜

医院和药店药品价格存在差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二是运行体制不同,三是药品结构不同。首先,医院和药店的服务对象不同。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医生给病人开的药都是以能快速有效地治好其疾病为目的,对药物的药效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医院所用的药,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具有这两种特性的药物,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往往会更加复杂,因此成本高了,价格也会相对增加。药店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只要你有需求,只要药店有得卖,你都可以去买。药店本身也会以买卖为前提,降低自己的成本,选择具有同样效果,但成本较低的药物。其次,医院和药店的运行体制不同。医院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机构,为了让患者放心看病、安心治病,会在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配备上下很多功夫,医院在配备药物的时候也会经过很多环节,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 政 府 对医院的资金投入有限,医院对价格不具备灵活性。药店是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采购药物的成本和运行成本与医院不同,也可以灵活调整价格和营销策略,实现薄利多销。最后,医院和药店的药品结构不同。医院不单单是给病人开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还需要不间断地研制新药,并且经过全方位的临床实验,让新药得以发挥效果。此外,病人在医院开药,也得到了专业医生的指导。考虑到这方面的成本,国家也会相应地把医院的药价调高一点。相比较之下,药店就显得比较利益,多售卖成本低的药物,以及常用药,以量取胜,让消费者误以为药店的药价格比医院的便宜。

医院卖药是比药店贵还是比较便宜?

医院的药大多比药店贵,这是客观存在的。而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下面几个:其一,采购机制的不同:医院的药品是药企投标形式采购的,比如某个地级市的药品由某些企业竞标所得,竞标后药企的医药代表再到医院去推,没有中标的却不能去医院推销,推销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比例的公关费用,医生才会有动力开出某公司的药品;而药店药品的代理供货或者厂家直供药店连锁,仅仅产生一个药品加价。从这方面可以得出医院比药店贵。其二,市场机制不一样:医院用药由于投标已经固定,在某个时段不能随意更改,医院用药相对稳定,降价对药企来说是减少收入,几乎没有哪个药企有这么好的良心;药店所卖药品市场充分竞争,同类药企可随时更换,药企必须保持药品性价比,才能在市场上有充分的竞争力。其三,生产药企规模差异:医院用药相对采购一些大企业的药品,大企业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都要先进,性能也相对要稳定一定,羊毛必须出在羊身上,成本高的所以大企业要平摊一部分成本,药价相对高一些;而药店要选择一些新生的药企,新药企性价比是他们的致胜法宝。所以医院用药要贵一些。影响药价的因素还有很多,也不一定说医院的每种药品的价格比药店高,整体来说要高一些。药品关系人的生死,有时更关系一个人最后时刻尊严,希望老百姓在生病时能吃得起药,用得起药,不再因高企的药价放弃治疗,因病无药而终

医药的产业发展

制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以及医药电子商务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支柱。制药产业制药是多学科理论及先进技术的相互结合,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研究、开发、生产药品的过程。除了生物制药外,化学药和中药在制药产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平台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中立服务组织,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所需的各种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即提供药品信息发布、在线采购、在线交易、在线支付、药品跟踪、配合地面仓储和物流等医药流通全程服务,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度协同的完整的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网上医药交易市场。 得益于新医改稳步推进的带动作用,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下行。进入3季度以来,在“毒胶囊”效应趋缓和政府相继出台《“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医药行业市场景气开始回升,医药制造业产销增速扭转了上半年以来持续下滑趋势,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趋稳、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开始回升。其中,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6%,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69.91亿元,同比增长19.52%,比上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医药品出口额89.5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1.5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医药品单月进口额震荡下滑,但医药品进口额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品累计进口额10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8.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6.9个百分点。其中,单月进口额从7月的12.01亿美元震荡下行至9月的11.23亿美元。展望2013年,一方面,药品招标逐步趋于良性。“基药招标”的“超低价中标”模式逐步改善,政府通过“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规避低价恶性竞争和各省的比价效应,有利于提高药企的盈利能力。同时,即将出台的新版基药目录的扩容将带动基层市场的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基药品种的增加无疑将会加大政府医药卫生投入比例。因此,预计2013年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将继续回升。从长远来看,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为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企业,100个100亿元企业,前100位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50%的目标。在上述政策鼓励及行业竞争背景下,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凸显企业规模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2012年,三年新医改结束,医药行业进入后医改时代。回首三年新医改,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入,中国医药市场整体扩容,中国医药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11年,医药工业规模年均递增均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中国医药包装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402.05亿元。随着中国医药市场容量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预计2013年中国医药包装市场将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达到660亿元的规模。同时,由于国家加大对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受此影响,医药包装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将进入高发期。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加之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未来,我国的医药包装市场将会迎来较快的增长。资料显示,2013-2017年,我国的医药包装市场将会以11.5%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17年,我国医药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991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国产疫苗在满足国内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时,已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疫苗产品,用于其他国家的疾病预防。中药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产学研各界的广泛认同。随着医药商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医药商业中的翘楚! 201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政策:有扬有抑,稳中求变政策变革必然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必然有扬有抑。扬的是,扶持中医药、生物医药发展;基药制度纠偏“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新版基药目录扩容;二三级医院配备使用基药;三保合一、大病保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提高报销水平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民众医疗需求的释放,明确了对医药行业发展重点的扶持,对医药行业整体利好。抑的是,药品降价、限抗、对药品质量的严格监管、环保带来的成本压力、医保控费等。不利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尤其是广东药品交易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令市场一度悲观情绪弥漫。回顾医改以来的行业政策,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主线明晰:以民生为导向,既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又要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医药行业而言,政策的后果是:通过降价加剧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淘汰低水平企业,通过行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注重研发、创新,抑扬并举,使优秀企业在行业的分化整合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