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S系统核心功能是什么?
由于工作原因,最近和一些检测公司的实验室经理就LIMS的建设问题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以下为谈论得到的一些看法。
问题一:很多客户会问,你们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和别的公司有什么区别吗?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答案,也没有不变的答案,对于小规模的初创机构而言,上一套系统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交付效率;对于大规模成熟机构而言,最核心的价值可能在于规范操作,杜绝风险,保证业务正常稳定的运行。而对于软件的开发商,除了开发出一套适合行业标准的软件之外,还需要跟随客户的需求不断给系统做升级,保证系统的适用性,所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就是系统的适配性,可以跟随检测业务的发展而不断的升级改进,这个问题就是没有答案。
对于小规模的检测单位,大多数的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不高,尽可能地减少用户的操作,且尽量针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功能的定制,而不用考虑太多用不上的功能,随着业务规模和特点的变迁,逐步做出调整开发,不能要求一步到位,既做不到,也不合理。
上次去客户单位做需求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对实验室操作人员并不喜欢使用LIMS系统,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增加了工作量
以前只需要操作结束工作就结束了,现在还要再到LIMS中录入一次数据,这必然是增加工作量的,至少对操作人本人短期而言如此(每隔一段时间让操作员统计自己的操作记录则另说,如与考核挂钩,但此举不太适合不成熟的团队)。除非能够做到操作员只需控制系统,相应的工作就能通过机器人完成,那么我想他们会乐于使用的。
2. 岗位职责更加明确
系统背后都是需要人员操作和支持的,所以一个专业化的系统背后对应的是专业化的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如果团队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就盲目上系统并强制要求,只会带来抵触心理。甚至会带来由于工作职责边界不清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3. 数据的重要性
实际使用系统的人未必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管理者向利益相关人员等解释和培训。人性都是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违背人性的使用要求以及规章制度迟早都是会被淘汰的。
4. 系统操作繁琐
不同角色对系统的要求是不同的,管理者往往关注宏观层面的统计以及风险控制,而执行者则只关心其每日的工作任务是否已经完成,诉求的不同必然导致了矛盾(中性词)的产生。所以本质上是作为管理者和作为操作者这两种角色之间的矛盾关系。所以当管理者强制要求执行某些操作时其实是在给操作者增加任务量,而操作者本人由于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项工作,从而导致了不快。
针对上述四个问题,shlims的解决方案:
1. 对于经常使用的数据或者信息,系统又自己记录的功能,录入一次之后,后续录入可直接输入关键词自动带出完整信息,检测标准也可以管制至任务单,实实在在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
2. 实验室必须要明确的计划,清晰的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好岗位职责,系统通过角色权限的划分对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控制,但是实际中,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3. 系统的安全性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不同级别人员对不量信息访问有严格的授权控制机制,可按工作岗位或角色进行授权;对登录用户身份验证、数据访问控制、电子签名、密码有效性及数据备份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保证功能。
4. 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要有这个能力和智慧去循序渐进地借助时机推进系统的使用,这样才能是信息化的系统真正的运行起来。
什么是lims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就出现了实验室信 息管理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的概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的 LIMS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数 据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 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和 现代化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提高实验室工作标准 化和规范化的基础。 在美国, LIMS 的建设依据是 ASTM E1578《试 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 标准指南》,在我国, LIMS 的建设尚未有统一的规范,基本是根据客户要 求定制。随着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信息化系统发展的 要求不断提高, 2016 年,认监委已经立项编写《检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南》和《实验室信息管 理系统( LIMS) 管理规范》,并在 2018 年 4 月发布了 征求意见稿,但尚未正式发布。 一个功能完整的 LIMS 平台应该能够支撑完整 的管理体系,支撑一个检测机构的日常运行。LIMS 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环境、人员、 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化学试剂、标准方法、图书资 料、文件记录、科研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因素 有机结合,为实验室的高效运作以及各类信息的存 储、分析、报告和管理提供平台,并可对实验室工作 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量化和管理。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技术 的发展,一些检测机构建立了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 LIMS 平台。事实上,移动智能终端小、快、灵的 特性,与检测试验繁杂多样的工作特性完美匹配。 在智能移动终端出现之前,为保证检测试验和 报告的可追溯性,检测人员需要携带纸质文件,在试 验的同时记录试验数据和所用设备,最后随检测报 告存入档案室。 而支持智能移动终端的 LIMS 平台则为我们提 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检测设备一物一码存储到设备数 据库中;试验所需的记录和报告文件放入服务器中; 在进行试验时,检测人员携带移动终端,从服务器中 调取所需文件,从设备数据库调取所用设备并记录使 用情况,将试验数据填入文件后存入服务器;编写报 告时,直接从服务器中查找相关数据,利用自动化办 公技术生成检测报告,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上海咚安实验室管理系统咚安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