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瑞吉欧教育?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三个传统影响方面1、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2、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3、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人与社会过程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时,这一理念还代表在共同分享中,每个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强团队间意见交流,并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是无法靠个人力量独自完成的。这种独特的看法虽然不是出于某些理论的指引,却是瑞吉欧教育取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及经验的总结,是与幼儿发展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是一种新的理念。
瑞吉欧教育理念是什么?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和建构主义的教育学。让孩子在关系驱动的环境中通过自我导向和体验学习,基于尊重、责任和社区的原则,通过自主课程去进行探索和发现。瑞吉欧教育的优点:1、自由、开放、尊重幼儿发展潜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2、课程中对“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的强调,有利于教师、儿童、家长等积极性的发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和途径。瑞吉欧教育的不足:1、瑞吉欧课程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虽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但具体教学情况容易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瑞吉欧课程主要适宜小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具备各种条件,还需要教师、家长等的密切配合。3、瑞吉欧课程在实施中有许多因素难以严格把握,使得教学效果产生不定性。国外幼儿教育体系大pk:如今幼教界,影响最广泛的幼儿教育教育课程无疑是蒙特梭利、瑞吉欧与华德福。蒙台梭利现已逐渐融入到中国的主流幼儿教育中,瑞吉欧和华德福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三种课程受到大部分人群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受到部分人的质疑。蒙特梭利课程优点:体系完善,既有理论,又有一套完整的课程和教具,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揭示儿童成长敏感期规律,教师变成环境的一部分,既能融洽师生关系,让孩子愉快学习;又能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尊重学习和工作的连贯性。强调心智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混龄教学。打破传统分级授课概念,客观上大量的认知冲突将刺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模仿对象更贴近自己年龄,也让孩子更自信地相互学习,促进全方位能力的发展,增强交往能力。丰富的教具和活动。注重生活训练,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蒙特梭利的环境中,追求的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孩子自己对自身能力水平的正确评估,而不是外界的奖惩。所以,蒙氏教育强调没有奖惩,只有鼓励和赞扬。潜移默化、持续递进的学习成果。不足: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强调儿童安静游戏、培养独立专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儿童天性的释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更看重的是艺术的工具价值,而不是本体价值,不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另外,它过分强调了真实性,反对儿童讲神话故事,忽视了想象的价值。华德福优点:强调爱与温暖,注重精神、灵性的拓展。符合人们对童年、教育的美好理想,适合有灵性需求的人。对物质泛滥的现实世界进行批判和反思,强调融入自然生态的理念,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具采用天然材料手工制作,对艺术、美、想象力有独特的理解和实践。在实际生活中,与其他两种课程相比,华德福课程更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不需要过多的环境设置,自然就是它的教室,反对心智训练的做法也某种程度减少了教师的任务。不足:华德福课程带有些许“神圣”的色彩,不可否认,其美好的教育目标令人向往,但“心灵”、“和谐”、“生命”等语词放到具体的课程中总显得有点模糊,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中否认学业训练的做法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总之,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三种教育理念都有伟大之处,比如蒙特梭利和华德福两种理念,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称性:华德福致力于重新点燃已经过于僵硬的儿童的想象力,蒙台梭利却努力削弱儿童的过度幻想,让他们的现实活动和想象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客观评价每种教育理念的优缺,避免照搬照用。毕竟每种课程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产生,我们也归根结底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