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陋室铭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时间:2024-09-17 19:08:30 编辑:莆仙君

陋室铭行书书法作品

陋室铭行书书法作品如下:文徵明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留下的作品很多,但其84岁时所作行书《陋室铭》还是第一次见到,用笔沉稳含蓄,殊为珍贵。《陋室铭》自刘禹锡写成后,就受到高度追捧,自古以此文为题材的名家墨迹也数不胜数,它与文徵明的书法结合更堪称珠联璧合。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书法作品有:赵孟頫的行书《陋室铭》,文徵明的行书《陋室铭》,祝枝山的草书《陋室铭》,智永的楷书集字《陋室铭》等。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的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广泛用于家居装饰,以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及格调。祝枝山的草书《陋室铭》非常了得,祝枝山是明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也是引领吴门书派崛起的第一位领袖人物。王世贞曾说:"天下书法归吾吴,而京兆祝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宠次之。"祝允明是一位多才多艺、技艺高超又书风多变的书法大师。

陋室铭行书书法作品

文徵明行草《陋室铭》。纸本,纵57厘米,横31.3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篇内容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名篇,赵孟、祝允明、董其昌及后世名家均留有墨宝。文徵明书写时已有84岁高龄,作为其晚年力作,此帖用笔沉稳内敛,人书俱老,飘逸绝尘,堪称是古代行草精品中的精品,代表着行草书法的巅峰水平,令人爱不释手。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书法成就文徵明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行、草、隶、篆各体皆工。但在他的各体书中,最为人看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他的小楷清劲秀雅,“深得智永笔法”。在他的小楷作品中《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为早期作品,赵孟頫的影子比较多,体态略扁,起笔比较尖细。中期的小楷作品就带有欧阳询的影子了,如《右参政吴公墓志铭》等,劲健中带有板滞气息。《归去来辞》是文徵明82岁时所书的小楷,字仅稍大于粟,舒展自如,大有疏能走马、密不通风之势,且笔笔到家,挺劲遒逸,表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这也是师欧的小楷之作,属于文徵明小楷书中的一种风貌。《离骚经》是文徵明83岁所做,已进入化境,毫无懈怠之笔。《前后赤壁赋》则是文徵明楷书的另一种风貌,更多地取法王羲之楷书笔意,是较常见的书法作品风格。这类作品,楷书端正方整、秀雅和劲、一丝不苟。他88岁时书的《小楷真赏斋铭并序》,依旧骨力劲健、楷法不懈,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文徵明的小楷虽然早、中、晚各阶段略有不同,但却反映了他一生都用功于小楷。

陋室铭书写书法作品

陋室铭书写书法作品有:文天祥行书《陋室铭》,赵孟頫行书《陋室铭》,泰不华篆书《陋室铭》,文徵明行书《陋室铭》,祝枝山草书《陋室铭》等等。《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 -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陋室铭》一文,刘禹锡诸集均未见收录,近年有人疑为伪作。但此文前代屡见献文记载,内容又与作者行事相合,似仍以视为刘作为宜。本文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