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分子热运动教学视频

时间:2024-09-17 08:49:28 编辑:莆仙君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这种运动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感受到它的存在。很多初三的同学们都觉得很难掌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   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   组织:个人或分组   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   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1、把学习目标不出示,目的在于学习目标一出示,就把一些问题的答案在没有学习时就告知了学生。而是在学习小结时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我认为应该是可取的。但在另一些学科上就不以这样做。我认为这样是可取的.   2、知识学习上分两块,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学完书的内容后就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3、改变了实验探究的做法,而是先接受知识,后用实验来验证。感觉不是太好.   4、教学流程感觉还是完整的,一节课的内容也完成得还好。   存在的问题:   1、分组合作学习不到位,与平时要求分小组学习养成习惯不到位有关。   2、缺少点评环节。与教师平时不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关。   3、教学流程稍显不自然。与教师准备不充分有关。   4、一个验证实验没有准备好。这是硬伤。

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对不对?

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对。拼音fēn fèn注音ㄈㄣ ㄈㄣˋ部首刀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4画五笔86WVB五笔98WVR仓颉CSH郑码OYD四角80227结构上下电码0433区位2354统一码5206笔顺ノ丶フノ基本解释基本字义分fēn(ㄈㄣ)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其他字义分fèn(ㄈㄣˋ)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

  分子的热运动(thermal motion),就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一   分子的热运动   课 题 7.2 分子的热运动 第 3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解析 树叶、灰尘、黑烟(颗粒)都是由若干分子组成的固体微粒,它们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A、C、D错,B对.答案 B   2.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A.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   B.海绵吸水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   D.将大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大米与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解析 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分子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很明显A、B、D不是分子进入对方的现象,C属于扩散现象.答案 C   3.在房间的一端打开一瓶香水,如果没有空气对流,在房间的另一端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这是由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这 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解析 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实际上是很大的,常温下在105 m/s左右,之所以不能马上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无规则,与空气分子不断的碰撞,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能向某一方向一直运动,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另一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人要闻到香味必须香味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行.   知识点二 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4.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光束中用眼睛直接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的运动是   (  ).   A.布朗运动   B.分子的热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运动   解析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其中的悬浮颗粒的不断撞击,因作用力不平衡而引起的颗粒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只能在显微下才能看到.本题中悬浮在空气中被眼睛直接看到的尘埃颗粒,其体积太大,空气分子在各方向的冲击力平均效果相互平衡,实质上这些微粒的运动是由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 下所做的复杂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 D   5.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激烈程度相同   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   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   解析 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越激烈,与物体的种类无关,B错、C对.物体的微观分子热运动与宏观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错,故选C.   答案 C   6.A、B两杯水,水中均有微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A杯中微粒的布朗运动比B杯中微粒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温高于B杯中的水温   B.A杯中的水温等于B杯中的水温   C.A杯中的水温低于B杯中的水温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两杯水温的高低   解析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液体的温度和微粒的大小两个因素都有关,因此根据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不能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故D对.答案 D   知识点三 分子热运动   7.下列所举的现象,哪些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B.汽车开过后,马路上尘 土飞扬   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水的扩散,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以及悬浮在水中的花 粉的运动都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C、D均正确,而尘土不是单个分子,是颗粒,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   答案 ACD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二   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课时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四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 教学准备   香皂、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 六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备注 一、问题引入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   SHAPE MERGEFORMAT   图1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师: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如图2   SHAPE MERGEFORMAT   图 2   (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2所示。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如图3所示,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五年后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   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   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师: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三   【核心素养】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   创设情境   趣味引入   [ 故事 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   香惊四座夺金奖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   【板书课题】分子热运动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   新知:   (一)、物质的构成   [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请看图片。(教师出示图片)   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   【板书】: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二、分子   热运动   1、扩散   现象   1、定义:   [提出问题]: 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过渡] 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演示实验]:(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气体扩散“)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SHAPE MERGEFORMAT   启发引导:   (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   (2)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了?其原因是什么?   (3)实验中要把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行不行?为什么?   [说明]: 这个实验演示的是一种扩散现象。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刚才的现象给扩散下个定义呢?   教师 总结 出扩散的定义:   [总结并板书]: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走入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体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让物理知识很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提出问题]:   不同的气体可以彼此进入对方,那么,不同的液体之间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播放视频]:   1.播放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的视频。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液体扩散“)   SHAPE MERGEFORMAT   引导: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   [播放视频] :金与铅的扩散现象。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固体扩散“)   EMBED PBrush   [师生总结]: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讨论、提出猜想及依据:   (1)分子是运动的,依据:闻到了花的香味   (2)分子是静止的,依据:如果分子是运动的,则组成的物体形状就会不断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   (1)空气瓶中由无色到有色,说明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了空气瓶中。(2)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分子彼此进入到对象,使二氧化氮的密度变小,颜色变浅。   (3)学生讨论:不行,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放在上面,会由于重而下沉。   学生思考、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回答。   举例:   (1)医院里的药水味   (2)墙内开花墙外香   (3)吸“二手烟” 等   看现象,体会液体之间的扩散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说明分界面处的硫酸铜溶液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运动进入对方了。   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产生扩散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3、分子热运动   [提出问题]: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 炒菜 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说明扩散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   [设计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的红墨水扩散情况。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新知讲解: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EMBED PBrush   [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板书:分子热运动   [学以致用]: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的环境温度突然 。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讨论并提出猜想:炒菜时的温度要比腌咸菜时的室温高得多,所以温度可能使扩散快慢不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老师在一旁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水量、墨水量。   观察、总结:   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   填空:运动 升高 4、扩散现象表明   [师生总结]大量事实和实验证实扩散现象能够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也是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子之间有间隙。   [教师强调] “不停”就是在任何情况下。 学生分析交流产生这些现象说明的问题。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提出问题]:(师拿起一本书)既然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又在不断运动,那么这本书的分子怎么没有飞散开来,最后书消失不见呢?   [观察实验]: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2.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教案设计 3. 高中物理上册第七章分子的热运动随堂练习 4. 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5. 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6. 高中物理行星的运动教案大全 7.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大全 8.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 9. 高中物理焦耳定律教案设计 10.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是中学物理从宏观现象涉及微观本质的启蒙课,无论从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的角度,该节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   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   组织:个人或分组   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   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篇二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 :创设情境   1827年的一天,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 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地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而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的运动。   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你知道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吗?   方案二:教师在教室中洒 几滴香水,让学生谈一下有什么感觉?闻到香水味。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能闻到香水味而看不到带香味的分子的运动?分子体积很小,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第一自然段,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 论得出:分子体积小而数量多。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有这样的特点,那我们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不失为一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转换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方案三:上课开始,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状态的?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通过美妙的现象(好玩),尖锐的问题(好奇),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推进新课   一、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一盒香皂,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 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讲述: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 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烧菜时有香味传出;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对照课本第124页图16.1-3讲述实验过程。   ①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②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深。   观察并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实验4: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了什么?扩散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扩散 现象与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三个问题,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做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教师分析: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所以,用力拉铅块时,分子间的引力使得铅块拉不断;用力捏时,由于斥力的存在而捏不扁。   类比:让学生取一根弹簧,感受拉和压时作用于手的力。然后教师拿两个乒乓球,中间放一根弹簧,告诉学生用这个模型来比拟两个连着的分子,教师操作,让学生来回答。当弹簧拉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弹簧压缩,分子间的距离缩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弹簧不用力时,引力=斥力。   教师分析: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课堂小结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板书设计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快慢影响因素温度分子间的作用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之间的斥力   教学设计(二)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模型。   3.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联系。会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扩散现象   活动1:观察图16.1-1、16.1-2、16.1-3 所示的实验,你发现什么现象?由此推测分子具有什么特点?   填一填   研究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_____。   思考讨论:你见到的哪些现象可以支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一观点,列举有关现象并加以说明。   (提示:1.扩散现象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填一填”:做无规则的运动 2.思考讨论:略)   活动2:阅读教材第125页的“想想议议”及16.1-4,思考:什么是热运动?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活动3:观察图16.1-5所示的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能说 明什么?   填一填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思考1:观察图16.1-5所示的实验后,有同学认为铅块被吸住是因为两个铅块挤压时挤出空气后,有大气压作用而不掉下来的。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   思考2:有同学认为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水不能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挤在一起造成的。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