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阳虎是出自哪里的典故
《说苑 杂言》原文: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也,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
《说苑 杂言》译文:
孔子到宋国,匡简子想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甲士就因此把孔子的住处包围了起来.,子路很愤怒,提起戟就要下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多么讲究仁义的人也不能避免世俗习气啊!.如果不学习《诗》《书》,不加强礼乐的修养,这是我孔丘的过错.至于我长得像阳虎,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这是天命啊!你来唱歌,我来配合你。”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就解散了。
孔子与阳虎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记载:“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吊焉,私于孔子曰:“今季氏将大飨境内之士,子闻诸?”孔子答曰:“丘弗闻也。若闻之,虽在衰绖,亦欲与徃。”阳虎曰:“子谓不然乎,季氏飨士,不及子也。”阳虎出,曾点问曰:“吾之何谓也?”孔子曰:“己则衰服,犹应其言,示所以不非也。”
【译文】
孔子为母亲服丧,练祭之后,阳虎前来吊唁,私下问孔子:“现在季氏将要在家里大宴鲁国的士人,您知道吗?”孔子答道:“没听说。如果听说,我虽然有丧在身,也会前往参加。”阳虎说:“您以为是假的吗?季氏宴请的士人中,不包括您啊。”阳虎出去了,曾点问孔子说:“您说那些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我在服丧时,还回答他的话,是为了表示我没有责怪他。”
【学习小记】
按礼制规定,服丧期间,一般是不参与政事的。孔子练祭之后,阳虎来吊唁时,说季氏宴请鲁国的士人,却没有邀请孔子。孔子既然服丧,是不参与政事的,对于阳虎的话是可以不接的,但他还是回答了阳虎,也反应孔子一直致力于参与政治进而改变礼崩乐坏局面的决心。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孔子母亲去世时他才只有十七岁,阳虎便来吊唁,说明他们关系已相当密切。当代有很多文学作品描绘,季孙氏大飨境内之士时,孔子身着丧服前去赴宴,阳虎曾对孔子恶语相加专横跋扈,将他赶出大门,可能并不符合史实,应该是对《史记》中“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一语的误解误读。有关孔子与阳虎前期关系到底如何,应参照本文与后来“阳虎馈孔子豚”的表现综合加以解读。文中记录曾点此时陪侍孔子,可见其年龄比孔子小不了多少,或许不会是比孔子小六岁。但即便如此,他才不过十几岁,就来陪孔子守丧,可见他们很早关系就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