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的介绍
脑循环(供应脑的血管系统)有供应血液的脑动脉系统和回流血液的静脉系统,脑的静脉系统主要包括脑静脉及其汇入的静脉窦。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分为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两种,按病变的性质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两类,炎症性又称作化脓性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窦炎。常起病于消耗性疾病、脑外伤、产褥期、血液病、心脏病、眼鼻颜面部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之后。各年龄性别均有,婴、幼儿、老年体弱、产后妇女、慢性病体弱患者易发。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分类 3 疾病概述 4 疾病描述 5 症状体征 6 疾病病因 7 诊断检查 8 治疗方案 9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穴位 1 拼音 lú nèi jìng mài dòu jí nǎo jìng mài xuè shuān xíng chéng 2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3 疾病概述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均可形成血栓,是脑血管疾病的另一大类。按病理性质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者多继发于眼眶、面部、乳突或鼻窦感染、脑膜炎、硬膜下脓肿及败血症等,以海绵窦和横窦血栓形成较常发生。非感染性者多与血流瘀滞或“高凝性”有关,常继发于消耗性疾病、颅脑外伤、产褥期、血液病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状态,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为多见。脑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所致。 临床表现:(1)全身性症状:感染性者有不规则发热、寒战、周身酸痛、萎靡乏力或意识障碍等。非感染性者一般均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2)窦性症状:主要是由于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局限性神经症状。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有颅内压增高者,可应用甘露醇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止脑疝发生。对乳突炎等化脓性原发病灶应积极治疗,包括手术及抗菌素的应用。对非感染性者,应积极纠正脱水及衰竭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以阻止病情发展。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包括血栓或病灶清除及减压手术等。 4 疾病描述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病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 5 症状体征 本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共同特征为颅内压增高症状突出,头痛严重而持续,呕吐多为喷射性,可见视 *** 水肿;以及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脑脊液压力增高,化脓性血栓形成CSF粒细胞数增多。 (1)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感染性,鉴于产后1-3周产妇、妊娠期、婴幼儿或老年人严重脱水及恶液质等;感染性少见。由于流入该窦的大脑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脑皮质严重水肿、出血和软化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全身衰弱状态,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可见前额水肿,无局灶火形成神经体征。婴幼儿可见颅缝分离、额浅静脉怒张迂曲,老年患者症状轻微,仅有头痛、头晕等;部分患者早期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黑朦(枕叶皮质)、膀胱归能障碍及双下肢瘫(旁中央小叶受累)等。脑压增高,CSF白细胞、蛋白增高。 (2)海绵窦血栓形成常有眶部、鼻窦及面部化脓形成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累累及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起病急骤,伴高热、眼部疼痛及眶部压痛;眼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球结膜水肿、患眼突出、眼睑不能闭合及眼周软组织红肿;Ⅲ、Ⅳ、Ⅵ、Ⅴ1-2脑神经受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或固定、复视、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应消失,可发生角膜溃疡。视神经较少受累,可见视 *** 水肿及周围出血,视力正常或中度下降;对侧偏瘫及偏深感觉障碍。炎症波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出现颈动脉触痛,可并发末言或脑脓肿,垂体受累发生脓肿和坏死,引起水盐代谢紊乱。CSF细胞数增高。如病情进展快、脑深静脉或小脑静脉受累、出现昏迷等提示预备后面不良。 (3)乙状窦血栓形成常由化脓性乳突炎或中耳炎引起,婴幼儿常见。约50%为溶血性链球菌性败血症,可见皮肤、粘膜瘀或淤斑。发热、寒战及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婴儿可见颅缝分离,常见嗜睡或昏迷,可发生抽搐;头皮及乳突周围静脉怒张,颈类静脉触痛,无局灶火形成神经体征。累及颈静脉孔影响IX、X、XI脑神经,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吞咽困难、饮水发呛、声音嘶哑及副神经受累)。如血栓扩展至上矢状窦等,颅内压增高更明显,出现昏迷、瘫痪和癫痫发作。腰穿时压颈实验患侧压力不升,健侧压力迅速升高,CSF细胞数和蛋白细胞增高。 (4)直窦血栓形成少见,但因颅内压急骤增高、昏迷、抽搐和去脑强直发作,可很快死亡。 (5)大脑静脉血栓形成多因静脉窦血栓形成扩延所致。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产褥期、脱水和血液病等,起病突然,出现发热、痫性发作和轻偏瘫。深部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血栓病情严重,可累及间脑和基底节,出现高热、昏迷、去脑强直发作及痫性发作,存活患者可遗留受阻徐动症、舞蹈症等。 6 疾病病因 特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典型者与易感状有关,如产褥期,脱水及营养不良(消耗性血栓形成),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以及凝血病、白血病和白塞病等。 7 诊断检查 CT检查可证明静脉性梗死引起的出血,增强CT有时可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血栓一致的充盈缺损,称为上矢状窦孔三角征(delta征)。增强MRI为首选诊断方法,早期正常血液流空现象消失,可见T1等信号、T2低信号,1-2周后T1、T2均呈高信号。MSA可证实诊断。头痛及视 *** 水肿患者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与颅内占位病变鉴别。 8 治疗方案 本组疾病治疗首先是脱水降颅压、控制痫性发作,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脓毒性血栓形成,抗凝剂和溶栓药可用于治疗无菌性血栓形成,可能促使静脉再通和改善临床预后,但疗效未完全证实;因可能诱发颅内出血,应严格选择病例,密切观察和检测病情。 9 特别提示 1、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可用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并控制出入量。同时可使用低分子左旋糖酐和血管扩张剂。颅内高压危及视力及生命时可行减压手术。 2、治疗原发病,对炎性者特别已有脑膜-脑炎症状者,应针对致病菌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2000万U/日,静滴,或氨芐青霉素12g/日,分4次肌注或2次静滴。还可同时椎管内注射庆大霉素5mg,1次/12小时或杆菌肽5000U,1次/日。病原菌不明者可加用氯霉素静滴2次/日。以上用药至少两周,热退或症状缓解后仍需用药一个月以上。对外伤所致并发血肿者可行手术清除。 3、对症治疗:如控制癫痫、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兴奋躁动等。 治疗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穴位 承光
脑卒中健康小知识
1.脑卒中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 健康监测:通过系统地、连续地收集与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状况相关的各种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
产生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了解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
(2) 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根据健康监测所收集产生的健康信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
亡的危险性,用各种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系统分析其所处健康状态及在未来患慢性病的危险程
度、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3) 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进行健康指导:帮助被管理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指出消除或减轻影响
健康的危险因素的行动方向,
(4)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处理。
2.健康小常识100条
何止一百条,你自己挑 眼周扁平黄色小粒辨病法 眼睛周围出现枯黄色或桔黄色扁平土圆形稍高出皮肤的疹点,多时会成群出现,患者一般以为皮肤病求治于皮肤科,然而此症常常提示患者全身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增高。
有时还会伴生血管硬化、心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等病。 步态辨病法 ①剪刀步态:步幅小而慢,双腿僵直,两脚向内交叉,两膝靠近,呈剪刀状。
常见于脑性瘫痪、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等双侧脑和脊髓病变。 ②醉汉样步态:行走不稳、摇摆不定如醉状,抬脚缓慢,落地重如跺脚,常见小脑炎症等小脑病变。
③跨越步态:行走时为避免足趾撞击地面而抬脚很高,常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④鸭行步态:如鸭行,挺胸凸肚,臀部左右摇摆,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
⑤偏瘫步态:患侧上肢屈曲,摆动消失,下肢僵直,脚向外甩,呈划圆弧状,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后遗症。 ⑥震颤麻痹步态:步行开始较慢,逐渐加快,呈小碎步,步态显得慌慌张张,常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
肚脐辨病法 ①圆形:下半部丰厚朝上,显示男子脏腑健康,精力充沛。 ②满月形:结实,丰满,显示女子身心健康,卵巢。
何止一百条,你自己挑 眼周扁平黄色小粒辨病法 眼睛周围出现枯黄色或桔黄色扁平土圆形稍高出皮肤的疹点,多时会成群出现,患者一般以为皮肤病求治于皮肤科,然而此症常常提示患者全身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增高。有时还会伴生血管硬化、心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等病。
步态辨病法 ①剪刀步态:步幅小而慢,双腿僵直,两脚向内交叉,两膝靠近,呈剪刀状。常见于脑性瘫痪、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等双侧脑和脊髓病变。
②醉汉样步态:行走不稳、摇摆不定如醉状,抬脚缓慢,落地重如跺脚,常见小脑炎症等小脑病变。 ③跨越步态:行走时为避免足趾撞击地面而抬脚很高,常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④鸭行步态:如鸭行,挺胸凸肚,臀部左右摇摆,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 ⑤偏瘫步态:患侧上肢屈曲,摆动消失,下肢僵直,脚向外甩,呈划圆弧状,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后遗症。
⑥震颤麻痹步态:步行开始较慢,逐渐加快,呈小碎步,步态显得慌慌张张,常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 肚脐辨病法 ①圆形:下半部丰厚朝上,显示男子脏腑健康,精力充沛。
②满月形:结实,丰满,显示女子身心健康,卵巢机能良好。 ③向上形:向上延伸呈三角形,可能患胃、胆囊、胰腺疾病。
④向下形:呈向下的三角形,可能患胃下垂、慢性肠胃病、妇科病、便秘。 ⑤偏右形: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
⑥偏左形:多为肠胃不佳。 ⑦浅小形:常为身体虚弱、浑身乏力,激素分泌不正常。
恶梦测病法 经常梦见腾空飞行,与禽兽搏斗,可能是在发烧。经常梦见胸部受压,担重物远行,可能患有肺炎、肺结核、胸膜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经常梦见从高处摔下后惊醒,可能是心脏病。经常梦见被关闭在暗室中,呼吸困难,可能有肺部或呼吸道疾病。
耳垂纹与耳道毛辨病法 耳垂上见一条上下斜行皱纹,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供血已不良。男性患者还会表现为外耳道长出长毛。
以上现象如在双侧出现或皱纹较深者提示病情已较严重。中年以上即出现者更应及时求医。
粪便辨病法 大便的颜色、形状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①望大便的颜色。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黄色。
如大便颜色是白色或灰白色,提示有胆道梗阻、胆结石、胆道肿瘤的可能。如大便颜色是白色粘液状,提示可能是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如大便颜色是鲜红色,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沾有鲜血,量少,并伴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可能是内痔出血;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致。
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粘液或脓液。如大便颜色是暗红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
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等也可出现暗红色大便,这要同病态区别开来。如大便颜色是黑色,犹如马路上的柏油,这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肝硬化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活性炭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
②看大便的形状。如大便呈稀水样,可见于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
如大便为食糜样,可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如大便呈粘液状,常见于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
如大便呈细条、扁平带状,说明直肠或 *** 狭窄,多见于直肠瘤。大便一侧有沟纹,标志直肠 *** 有赘生物,应警惕直肠癌。
口味异常辨病法 口味异常,是体内有病的表现: ①口香:多见糖尿病重症。 ②口甜:多为脾胃湿热或年老气阴不足。
③口苦:多为肝胆有热、胆气蒸腾。 ④口咸:多见肾虚患者。
⑤口酸:多为肝热或脾虚。 ⑥口淡:多见脾胃虚寒或病后脾虚。
⑦口臭:多为消化不良、食积或胃热。 ⑧口辣:多为肺热壅盛。
当发现口味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说明,及早治疗,并适当调理。 面容辨病法 ①。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与保健
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和出院后继续得到护理和关心,使患者的康复有一个延续。对141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根据病情不同制定不同康复训练及保健知识教育,出院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电话的访谈方式,向患者做进一步的健康保健和护理咨询,患者出院后15天、1个月、3个月共3次电话访谈,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共141例。均为伴有不同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神志清、年龄不限,能充分合作的我院神经专科确诊者。出院时符合出院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女70例,男71例,其中脑梗死113例,脑出血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住院14~50天,平均20天。
2 健康教育措施
入院2~3天内给脑卒中患者进行必要评估,然后制定训练计划。
2.1 肢体功能锻炼 按摩:手法较多,向患者家属和陪护介绍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按摩手法,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按摩时间为每个部位5min,每日1~2次。主动活动:要让患者养成循序渐进的锻炼的好习惯,主动床上运动,如床上翻身、起立训练、桥式运动、内收肌与内旋肌的夹腿运动等。这些主动活动不仅可使患者肌力增加,预防痉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意识到自己“能动”了,这种功能恢复给患者康复树立信心。被动活动:主要操作包括各患肢关节各方面的被动运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大到小根据不同的部位可取卧位、坐位,需家属帮助做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前弯、侧弯等活动,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让患者主动配合被动进行,其效果明显。
2.2 语言功能训练 从简单发音到双音、生活常用语,给患者听音乐、听广播,逐步训练,让患者多开口,鼓励有文化者读报,家属陪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话,使患者早期开口。
2.3 常用药物的指导 如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可长期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络活喜、都可喜、洛汀新。并告知患者复查血液黏度、药物的作用与毒副作用,长期服药的临床意义,定时测量血压的意义,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临床意义。
2.4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肢体、语言不同程度受损,以及长期服降血压药物,故不同程度心理上承受压力,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老年人的这种性格改变,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1].所以应从心理需要和心理变化的方面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主动关心患者,给患者鼓励,并介绍同病室患者、同种患者康复状态,使得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5 饮食生活护理 一般脑卒中患者以高纤维素、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定时、定量。糖尿病者应低糖饮食,有高血脂及高血压病史的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酒、戒烟,生活要有规律。
3 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
3.1 出院时建立出院随访档案 患者出院时留下电话号码、床号、姓名、诊断。出院时评估残障状态,服用哪几种药物,血压监测情况,其他有关并发症(如糖尿病)建立随访档案。护士长在2周、1个月、3个月,分3次进行电话访谈,根据随访档案,进一步做出健康指导,解答有关问题,并督促患者门诊随访。
3.2 指导结果 对141例患者出院3个月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肢体功能障碍125例,行为自理能力恢复80例,部分恢复18例。语言功能障碍10例,恢复7例,在恢复中3例。高血压136例,血压稳定132例。141例患者每2周随访1次,门诊随访率达98%.141例患者坚持服药者占98%.
4 结果
以上数据表明,通过患者在院时健康护理措施和出院后3次电话访谈,141例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自己掌握较丰富、系统的保健知识,不仅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也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了疾病复发次数,同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5 分析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高,病死率也很高,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残损后遗症,包括躯体认知及心理方面。脑卒中患者恢复的最终目的是克服残疾所造成的障碍,限度地使功能得到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的影响和负担[2].患者康复锻炼保健,大部分要在家中进行,如何使患者继续把医院中获得的康复知识在家中延续,需要护士的指导。由于护士人力相对缺乏,走向家庭、面对面护理有一定的困难,通过电话访谈来进一步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指导,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保健,提醒患者门诊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住院次数,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