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杏坛讲学

时间:2024-09-15 21:34:26 编辑:莆仙君

孔子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杏坛?

ぁ愛我所愛¢4级2010-05-26杏坛的来历 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孔子杏坛设教之事,后世颂者虽众,却不见于《论语》、《孟子》、《荀子》,以及《左传》、大小戴《礼记》,这些与孔子相去未远的先秦诸子文献之中,甚至连“杏坛”之名都未曾出现过,令人颇为费解。那么,杏坛设教之事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揆诸史记,记此事最古者,当属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作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东家杂记》,其中有《杏坛说》一文,略曰:昔周灵王之世,鲁哀公之时,夫子车从出国东门,因睹杏坛,逡巡而至,历级而上。弟子侍列,顾谓之曰:“兹鲁将臧文仲誓盟之坛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歌曰:“暑住寒来春复秋,夕阳西去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但细细玩味这段文字,其中疑点颇多:文末孔子所歌为七言绝句,这种新体诗肇始于南朝齐梁间,孔子之世绝不可能有,此其一。春秋交战,都是车兵,一部《左传》说得明白。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有骑兵,此时已入战国之世。臧文仲为春秋鲁人,孔子何以有“战马今何在”之叹?此其二。第三,果如其说,杏坛则为臧文仲所首创,孔子只不过因其地,袭其名而已矣。据此三点,可知此文当是出于好事者的伪托,不可据信。“杏坛”一名,在先秦文献中仅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孔子)乃下求之,至于泽畔……司马彪注云:“缁帏,黑林也。杏坛,泽中高处也。”明末顾炎武考证认为:《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甃


孔子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杏坛

相传孔子在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所以手来孔子讲学的地方被称为杏坛。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杏林和杏坛分别指什么杏林和杏坛的意思

1、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2、杏林文化的开山鼻祖董奉,与南阳的张仲景、谯郡的华佗齐名,并称为东汉末年“建安三神医”。董奉的事迹在民间被广泛传颂,董奉的杏林精神被业界奉为楷模,庐山杏林被世界视为一方圣地。
3、“杏林”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
4、杏坛现在是孔庙建筑。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杏坛是什么意思

杏坛指教育。“杏坛”和“杏林”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提起“杏林”,这里还有一段典故。据晋人葛洪《神仙传董奉》里说,有一个人叫L董奉,平时他不种田,专门给人看病。但是,他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病重的子了以后种五撰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种一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替都结果了。于是,董奉又对人们说,如果谁要买容的话,不要钱,只要用谷子换。这样,董奉又有了许多的谷子。他用这些谷子接波穷人和时路者旅资不够的人。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来形容董奉为民谋利益的事。再以后,人们又将“杏林”引申为“杏林春暖”,“誉满〈林”等,但都是指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傅高尚的人“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杳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l东曲阜孔庙大成联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未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