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了 穴位按摩别忘了
小儿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小儿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小儿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邪郁卫表,邪正相争所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一般多采用清肺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脊等推拿方法。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推拿时采用清法,即由手指末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连续200一300次;太阳穴位于眉梢后凹陷处,推拿时采用揉法,即以双手中指端按揉此穴,连续3O一50次;天河水位于上肢前臂正中,推拿时用食指和中指,由腕部直推向肘,连续l00一200次;推脊是指用食指和中指在脊柱自上而下作直推,连续100——200次。通过这些手法,可以疏通经络,清热解表,从而达到退热目的。
对小儿长期低热,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可采用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推拿方法。内劳宫位于手掌心,推拿时采用揉法,连续100——200次;清天河水方法同上;足三里穴位于下肢胫骨前峙稍外处,推拿时用拇指端在该穴按揉,连续50一l00次;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正中,推拿时用拇指向足趾方向直推,连续50——lO0次。通过这些推拿方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清退虚热。
推拿方法简便,患儿没有痛苦,没有任何副作用,家长可以自己操作,在小儿发热时,建议家长不妨试一试。
小儿常用发热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2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我建议由家长做推拿,因为孩子本身生病时就难受哭闹见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更加剧了孩子的哭闹。所以有家长来操作是最合适的。如果由医生和按摩师来操作那就先帮孩子熟悉环境和医生。然后再做手法治疗。无论谁来操作治疗都要集中精力、专注来做,即“要全幅慈心善念、无半点浮词燥气”。
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小儿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爽身粉、食用淀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每次给宝宝做小儿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问题,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下面我就把我在家给孩子常用的一些穴位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开天门
开天门(攒竹)——让无气自由出入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开天门(攒竹)
【操作】
操作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此操作法又称推攒竹。
开天门(攒竹)
【次数】
50~100次。
【作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
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 、揉太阳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 、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揉百会等合用。
【引文】
《小儿推拿 广意》:“推攒竹,医用两手大拇指自儿眉心交替往上直推是也。”
推坎宫
推坎宫(眉弓)——守护孩子眼睛的卫士
坎宫 (眉弓 )
【位置】
自眉心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坎宫
【操作】
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称推坎宫或推眉弓,亦称分推头阴阳。
用双手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这种操作称为推坎宫(图①、图②)。
坎宫
【次数】
50~100次。
【作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开天门 、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河水合用。亦可推后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引文】
《小儿推拿 广意》:“推坎宫医用两大指自小儿眉心分过两旁是也。”
【专家说法】
父母平时腾出一点时间,每天晚饭前就给他推推坎宫,可以有效预防眼部疾病。
具体做法是:父母将两大拇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两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做分推,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轻。在春季干燥的时候,要是发现孩子的眼睛发红,就应该给他推坎宫,提早治疗。
推坎宫还可以配合大椎穴 、风府穴 、风池穴 等穴位 ,治疗孩子的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等症。
揉太阳穴
【位置】眉梢后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口眼歪斜等。
以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作直推,称推太阳。
若用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方向揉为补,向耳朵方向揉为泻。)
【次数】
50-100次。(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揉太阳
【知识补充】
太阳穴是位于眉梢后部的凹陷,说是凹陷,其实有些宝宝的太阳穴是非常鼓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太阳,“太”就是大,就是阳气特别充盛的一个穴位。
【温馨贴士】
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如在沙滩上画线一般。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和身体情况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清肺经
操作:推法为主。通常以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方向为清,称清肺经;以旋推或反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推100~300次。
作用
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汗出气短等肺经虚寒证。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其他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清天河水:
1、推拿介质:水、滑石粉都可以。
2、推拿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总筋(腕横纹中央)起,推至肘横纹。
3、推拿次数:约200-400次。
4、动作要领:动作要轻、快。
5、注意事项:与天河水有关的操作很多,还有大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等,这个操作要在宝宝出现了经热证的时候才能使用,不能作为保健用穴。如果宝妈们把握不清孩子的病机,建议还是请专业医生诊治,不可耽误病情。
1、功能:
书中记载天河水,性微凉,具有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之功,可用于一切热症。也就是说天河水不仅仅作用在解热,对于心经有热的所有疾病都有疗:比如孩子晚上睡眠不好、口舌生疮等。
2、主治:
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3、作用原理
天河水得位置在心包经上,清天河水的操作是逆着心包经的走向,心包经在前臂是从肘部到手部,根据“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经络规律,逆推心包经是能够泻热的,而“心包代心受邪”,疾病如果要影响到心,首先要突破心包的“保护”,如果突破不了心包的“保护”,就不会对心产生影响,当心足够强大的时候,疾病也就只能影响到心包了,所以说,清心包经的热,也就能泻心经的热。
现代小儿发热多为食积发热,胃肠积热波及肝经后发热,根据“木(肝)生火(心)”、“实则泻其子”的脏腑作用规律,退热就要泻“肝(木)”之子--“心(火)”,又因为“心包代心受邪”,所以通过泻心包经可清泻肝火,火灭则热退。
现代医学研究得出通过清天河水能调节小儿肢体静脉微循环,使血液重新分配,从而激发小儿内在的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而恢复健康,还发现清天河水退热的机理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环磷酸腺苷的分泌有关。
退六腑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横纹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连线的直线上。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的尺侧(内侧缘),自肘横纹想腕横纹推300次。
功效:可以清实火,退高热。
拿凤池
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临床应用: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
涌泉穴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步骤
1、睡觉前给宝宝用热水洗脚,浸热涌泉穴。
2、家长用手指和掌心从足跟向前轻轻推擦涌泉穴,使掌心和足心均有热感。
3、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做“蹭脚掌”的动作:盘腿坐在床上,两只手抱着两只脚,让脚掌对搓,马上就会感到小脚热热的,很舒服,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矫正X型腿。
内热是宝宝的常见病,而内热的孩子容易上火、口渴、咽干、脸色潮红、手心脚心热、爱光脚、睡觉踹被子、爱出汗,甚至有的孩子容易出鼻血。这样的孩子,每晚临睡前洗完脚,家长可以上下来回轻轻地搓孩子脚心,即按摩涌泉穴,两只小脚各50次,能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另外,当看到孩子溜清鼻涕时,先给他泡脚至微微出汗,再作手法治疗效果更好。我试过多次了,效果很好。日常保健捏脊和揉涌泉给孩子去火,小毛病基本就好了。推拿中孩子会出汗,病情也随之减轻。如果推几次不见出汗,那就属于病毒性感冒。及时到医院就医。
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宝宝发烧怎么办小儿推拿退烧
发烧是宝宝成长中必经的过程,用中医的话说是外邪入侵与正气相争所致,很多爸爸妈妈怕宝宝烧出毛病,一发烧马上就会吃药,伤身不说,对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也不好,即使宝宝烧的厉害,需要控制,那么能通过按摩等外部疗法解决的,就不要给宝宝吃药。 工具/原料沉稳的爸爸妈妈 健康的心态1. 宝宝发烧只要不超过38.5度,精神头很足,也不哭闹,那么只需要注意观察就好,不用给宝宝服药。2. 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摄氏度,此时可以使用“清天河水”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退烧。3.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的正中线,从手腕横纹起到手肘的一条直线。推拿手法为:食指、中指并拢并沾些清水,从手腕横纹处推到手肘处,注意方向不要搞错了,一次推300-500下,每推20次左右沾一次水。4. 如果清天河水300下后20分钟左右,宝宝的体温没有变化,没退烧也没再明显的升高,那么再推300-500下。5. 如果清天河水数次后还没有退烧或者体温出现明显升高,那么再做一次清天河水,同时增加“打马过天河”推拿手法。“打马过天河”的位置、方向和“清天河水”一致,不过手法是食指、中指沾水后从手腕到手肘轻轻敲打过,一边敲打,一边朝同一个方向吹起,反复30-50遍。6. 如果宝宝体温烧至40度,则需要用“退六腑”的手法。位置是前臂靠小指一侧的直线,从手肘推向手腕。此外沾水捏脊、重揉太阳穴等手法也可以同时使用。7.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宝宝发烧38.5度一下不用退烧,只要关注体温的后续变化就好;超过38.5度后可以采用“清天河水”进行退烧;“清天河水”多次不降温或体温超过40度时,应增加“打马过天河”手法。
小儿推拿该怎么退烧?有什么好的办法?
孩子的衣服太厚,剧烈活动、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环境温度过高和空气流通不良可能会暂时升高体温。感染性发热是儿童体温异常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如果孩子发烧,但全身状况良好,特别是精神状态没有异常,这可能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了,但如果父母因为这些原因干预,发烧仍然会莫名其妙地升高,有必要考虑发烧的原因,并尽早就医。小儿发热的简易治疗,物理降温: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衫,也可以适当减少衣物。补水:注意补水。纯水、果汁、电解质等可以用来防止儿童脱水。药物治疗:腋下温度≥38.5℃以上,伴有全身疼痛和不适,可服用抗癌药物。休息:解热治疗后,让孩子多休息。小儿常见发热针刺手法,清澈的天空河水,[位置]在前臂的中间,手腕和肘部之间有一条直线。[操作]进食时,两根手指从腹部中部、手腕至十字线,推入肘部十字线,称取清水。【操作】清热解暑,泻心火,消除烦躁,打湿枯燥的结。说明]所有热证书。外热、内热、潮热、烦躁、口渴、舌头、寒战、舌头疼痛、咳嗽、咳嗽和口哨、咽部疼痛。折叠传感器,[位置]从肘关节到掌根,在前臂尺侧呈直线。【操作】进食时,两根手指从腹部中间,从肘关节推至掌根,称为六内脏。小儿退热疗法四法,折叠面,[时间]100 ~ 500次。【作用】清热清血解毒。[适应症]高烧、口渴乏味、休克、大便隐秘等病症。捏捏内劳宫,[位置]在手掌中,中指中间的一个点。[操作]用拇指指甲捏,称为捏捏捏内劳腭。小儿退热疗法四法,捏捏内劳宫,[操作]清热解忧,关风降温。[适应症]发烧、口渴、溃疡、出血等。[操作]医生用中指的食物和腹部做上下直接推力法,称为推力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