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心肌梗塞应该如何急救?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死的现象,这个时候一般人们都会非常的慌乱,不知道要怎么急救,这样就耽误了病人的救治,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如果碰到这个情况要怎么办呢?又如何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呢? 引发心肌梗塞的原因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患心肌梗塞有哪些前兆? 心肌梗塞的前兆一、疼痛 疼痛是心肌梗塞为明显的症状,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常伴随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但也有少数病人没有疼痛。 心肌梗塞的前兆二、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这种症状一般起于病后1-2周,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 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心肌梗塞的前兆三、休克 心肌梗塞起病后一周内可能会出现休克,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 患心肌梗塞的危险 尽管急性心肌梗塞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可怕,但它的起病急促,死亡快速,常使人“谈虎色变”。确实有不少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较高,尤其在发病一小时内占死亡率的60~70%,病人往往死于家中和送医院途中。但是,也有不少资料和临床实践证明,如果现场急救得当,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可以显著下降。 一般来说,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常有多次心绞痛发作的病史,或以前经过心电图检查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表现,发病多在剧烈劳动、体育运动、精神紧张、饱餐、大便之后,但也有不少病人并无诱因,在安静睡眠时发生。在发病季节上,似以天气突然转寒的时候和冬季发病为多。 发生心肌梗塞如何急救? 1、持续呼叫患者的名字,让患者保持清醒,绝对别让他(她)睡着了。身上最好准备一小瓶沉香油。沉香油是急救之王。心脏名药“救心”即是沉香所提炼的。可以将沉香油滴几滴到患者的舌头上。 2、用手指压人中,压到患者眉头皱起为止。(人中: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3、握空拳,反复滚压膻中到华盖这个区域,刺激心脏肌肉。(膻中:位于胸骨正中线上,与第4、5根肋骨交界的地方,两乳头的正中间。华盖:位于人体的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骨间) 4、以右手握空拳,左手叠合其上,用身体的力量从右到左滚压胸腔,压、滚时,提醒患者吸气,手放开时吐气。直到患者两肩会动,脸色转好为止。 自救措施: 一个人若是心脏不能正常跳动,并且开始感到快要昏过去时,他大概只有10秒钟的时间,然后就会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若是四周没有旁人能帮忙急救,患者要立刻把握这10秒钟的短暂黄金时间自己救自己。 首先不要惊慌,要不停咳嗽,用力的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气,然后,用力地、深深地、长长地、不停地咳,好像要把胸腔深处的痰咳出来一般,每间隔大约两秒钟,要做一次吸、一次咳,一直要做到救护车赶到时,或者已经感到恢复正常,才能休息。 原理 深呼吸:把氧气吸进肺部。咳嗽:以这个动作压挤心脏,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帮它恢复正常脉搏。 心梗患者要学会这些饮食原则 1、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控制热量的摄入。临床资料表明,心肌梗塞患者身体超重或肥胖的较多,因脂肪过多环绕心脏,压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进一步减弱。因此,要限制饮食总热量,以控制体重。 4、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5、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日常饮食应尽量以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作烹调用油。上述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应多吃豆制品,少食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每日胆固醇的总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心肌梗塞患者,应该怎么急救呢?
心肌梗塞是一种突发的疾病,这个病发生的时候会在前期没有一点征兆,然后人就突然间倒下了,那么我们假设遇到了这种情况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去急救呢?立马拨打120 如果心肌梗塞患者还清醒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立即拨打120。时刻与患者沟通者,让他保持着清醒。我们应该准确告诉120患者的位置让120立马出车到指定位置救治患者,而我们在等待的同时也可以时刻关注着病人的情况,如果病人有在突发情况,我们应该立马向120反映清楚,我们还可以给患者做心脏压缩,让心脏血液供足,血液再次顺通流畅。尽快服用药物如果心肌梗塞患者随身带有药或者是在家里的话,我们应该立马找出是治疗心梗的药物,如时刻救心丸等,让病人吃下来缓解病人的痛苦,而这样,我们也要在平时家庭药箱中时刻预防着这些药,因为这些药是用来救急的,一旦需要用的话是立马性的。吃药后,大概三到5分钟,药效是立马见效的。这样患者的胸痛就会没有那么的强烈,如果还是没有反应的话,可以再吃第二遍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寻找路人医生如果我们真的遇到心肌梗塞的患者,我们可以立马大声询问是否有医生在场,或者是否有人会心肌梗塞急救,通过路人的帮助来,立马对心肌梗塞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如之前在高铁上,因为老人突发心梗,然后他的家人立马呼喊是否有医生在车厢里,然后碰巧真的有一位医生在车厢。大概10分钟左右,老人慢慢苏醒,多亏了医生救了他一命,所以我们有机会可以大声询问是否有医生在场来让心肌梗塞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心脏疾病,主要发病的原因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压力过大、暴饮暴食、大手术后等都很同意导致心肌梗死,这种疾病比较危险,常可威胁生命。心肌梗死在发病时会比较危险,症状比较大,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1、疼痛心肌梗塞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常表现为胸骨后区域剧痛,持续时间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一般没有明显的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的时候。2、胃肠道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疼痛剧烈时多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上腹部饱胀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心肌梗死时,由于坏死心肌的炎症渗出,刺激膈肌和膈肌神经所导致的。3、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多见于起病1-2周内出现心律失常。主要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导致大量的组织心肌缺血、坏死,坏死后的代谢产物聚积、酸中毒和某些药物发生作用导致心律失常,或者是缺血缺血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心肌能量代谢等障碍,导致心律失常。4、低血压休克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常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休克。这是因为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导致。5、疼痛心肌梗塞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常表现为胸骨后区域剧痛,持续时间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一般没有明显的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的时候。6、胃肠道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疼痛剧烈时多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上腹部饱胀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心肌梗死时,由于坏死心肌的炎症渗出,刺激膈肌和膈肌神经所导致的。7、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多见于起病1-2周内出现心律失常。主要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导致大量的组织心肌缺血、坏死,坏死后的代谢产物聚积、酸中毒和某些药物发生作用导致心律失常,或者是缺血缺血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心肌能量代谢等障碍,导致心律失常。8、低血压休克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常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休克。这是因为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导致。9、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右心衰竭,致使因为袭击梗死大面积影响了袭击细胞的收缩能力,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诱发心肌衰竭。10、全身症状有发热体温多为38度左右、心动过速等症状出现,这是由于心肌梗死导致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的。11、护理方法1、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劝病人戒烟、戒酒。因为饮酒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吸烟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加快粥样硬化,使病情加重。2、严禁医护人员和家属在病人面前议论与其病情有关的问题,严禁在病人面前讲刺激性语言,不可将过喜、过悲的事情告诉病人。3、进入监护室的病人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应将监护室内的环境、各种机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如机器噪音、电板使用后皮肤搔痒等)详细介绍给病人,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4、对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患者,应反复讲明本病的有关常识,劝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生活;对有焦虑心理的病人,可采取放松治疗法,如学习气功,使病人自如地应用放松疗法应付内心的焦虑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刺激。5、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医护人员语言要和蔼可亲,举止大方,使病人心情舒畅。6、向病人客观的讲解病情的演变,讲清病情稳定后要适量活动,让病人了解不活动不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甚至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鼓励病人活动并在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上给予指导;在病人活动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有安全感,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肌梗死有哪些表现?
心肌梗死是一种很严重的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对于人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朋友们要懂得预防心肌梗死,如果有人发现自己有心肌梗死的症状,要及时的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那么心肌梗死有哪些表现?心肌梗死有哪些危害?1、心肌梗死有哪些表现1、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机制不断加强,中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体力劳动减少:现代化人出门小汽车,进门乘电梯,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3、饮食及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综合以上因素,长期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这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而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原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这样的突发起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医学界已重新审视心肌梗死的传统年龄限制,要求提高对中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的警惕性、加强全民科普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2、心肌梗死的征兆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当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则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2、心绞痛症状加重。既往患有心绞痛的人,若是近1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胸痛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需高度警惕“心梗”发作。此外,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时,也要警惕“心梗”出现。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既往虽患有心绞痛,均能找到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激动等,但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4、突然的心慌憋闷。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也需即刻就医。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在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此外,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时,又不能用其他疾病或原因解释时,也要高度警惕“心梗”来袭。3、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下,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剧烈运动后的大量流汗或出冷汗都是病发的诱因,下面小编给简单您介绍一下几种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1、控制好血压:是防治冠心病和预防急性心梗的重要措施。高血压患者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并坚持服用,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急性事件,对防范中风、肾功能损害、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也大有裨益。2、注意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隆冬和早春时节要防寒保暖。冠心病患者在寒潮过境的雨雪天气及浓雾弥漫时最好不要出门。三伏盛夏应防热浪侵袭,避免中暑,睡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3、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冠心病患者平时应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使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血供。4、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以上四点您记住了吗?只要您平日做好保健工作,保证睡眠,不吃肥肉,相信疾病很快就会远离您的。4、心肌梗死有哪些危害1、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员常见的合并症其主要表现为心电不稳定引起的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起博点功能低下引起的实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泵衰竭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2、心源性休克:多发生于梗塞后24小时内,休克的发生意味着梗塞面积较大表现为血压降低(收缩压在80MHg以下),面色苍白,意识障碍,出冷汗,脉细弱,少尿等。3、心力衰竭:梗塞的急、慢性期均可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肺部罗音等左心衰竭症状;然后出现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等有心衰竭症状。并发心力衰竭者预后不良。4、心室壁破裂:往往发生于心肌梗塞后一周以内,尤其1—3天内。较易发生于心肌梗塞后血压仍高考、梗塞面积广泛者及高龄考,室壁破裂后几乎均发生粹死。5、乳头肌断裂与乳头肌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约有1%发生乳头肌断裂,预后较差。54%发生于24小时内,80%发生于两周内。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有哪些?心尖部听诊区突然出现响克的收缩期杂音,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脓水肿,L1源性休克等。6、心室间隔穿孔:约有0.5—3%的患者发生心室间隔穿孔,梗塞3日内易发生,须后极差,也是粹死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急性有心衰竭的特点,如胸骨左绦突然出现响亮而蛆橙的收缩期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