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东京大轰炸电影完整版

时间:2024-09-14 06:09:44 编辑:莆仙君

轰炸东京的早期轰炸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吉米·杜立特中校曾派出16架B-25中型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上是象征性的任务。然而,当美国成功发展B-29轰炸机后,美军便有能力对日本作出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除Me-262和橘花(Me-262日本型,未服役)都不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有6架因机件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有一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的目标。首次来自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了轻伤。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如果由中国出发则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也太远,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尼米玆海军上将的跳岛战术攻占了一些接近日本的岛屿后,美军第20航空队被编配到第21轰炸师,并开始筹备对日本本州的大规模轰炸。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最终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美军的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比后来的原子弹攻击还要多。

史上最强轰炸现场 东京大轰炸(伤亡50万人超核弹轰炸)

人类历史上总共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范围最广、伤亡最为惨烈,二战后期,美国为了促使日本尽快投降,而对日本首都东京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轰炸,史称“东京大轰炸”,共造成约50万人的伤亡。 史上最强轰炸现场——东京大轰炸 东京大轰炸主要是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对日本东京两次大规模轰炸。因为指挥这次轰炸的美军指挥官叫柯蒂斯·李梅少将,所以又称“李梅火攻”。这场大轰炸,所造成的伤亡,甚至超过了后来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所造成的伤亡,所以有人推测,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 1945年3月9日晚上,美军的334架B一29战略轰炸机乘着夜色的掩护,从美军关岛基地出发直扑东京,随后就开始了轮番地毯式轰炸,为了提高轰炸的准确性,美指挥官还要求轰炸机,降低飞行高度。 在轰炸中美军使用了燃烧弹,为了携带更多的燃烧弹,美军机甚至拆除了枪炮炮塔,在短短的几小时内,美军共投下2000余吨燃烧弹了,整个东京瞬间变成火海,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摧毁了东京63%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 3月10日美军再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利亚纳群岛出发,并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轰炸,这次轰炸使得26.7万幢建筑物付之一炬,超9万人因此丧生,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1945年5月26日,500架B一29美军轰炸机再次达到日本东京上空,再东京北部和西部居民区投下4000吨燃烧弹,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被毁的建筑物已经无法统计,轰炸过后,整个东京已经变成了一座“死城”。 东京大轰炸结束几个月之后,日本宣布投降,东京大轰炸中,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平民,所以战后人们对于这场轰炸至今依然有争议,不过不光日本遭受过大轰炸,二战时期的中国,也遭受而来日军的大轰炸,最为著名的就是重庆大轰炸,死伤也是不计其数。 重庆大轰炸:伤亡16万人 在中国的抗战期间,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当时中国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轰炸战略,据相关统计信息,在此期间日军一共对重庆实施了近2百多次的空袭,共出动9千多架飞机,投弹数量在一万枚以上,死于轰炸的重庆人民数量达上万人,万余

东京大轰炸:比原子弹都残酷的轰炸,一夜之间10万人葬身火海

“东京大轰炸”一般是指二战期间,美军对日本东京的系列轰炸行动,主要指分别发生在1945年3月、5月的两次大规模轰炸行动。由于主要轰炸将领为美国柯蒂斯·李梅少将,我们通常又该轰炸行动称之为“李梅火攻”。

“东京大轰炸”可谓是战争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轰炸战略之作,也是非核武器攻击中最具破坏性的空袭行动,它给日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加快了日本帝国主义颓败的速度。

只是不知道当这次空袭行动过后,日军的高层将领们是否会后悔,1941年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将美国卷入二战中的行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致力于报复日本“突袭珍珠港”的轰炸事件,希望能够驾着飞机前往日本,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家被炸的感觉,但真到实施报复行动的时候,除了1941年派出B-15象征性轰炸后,美军因为技术和地缘条件的限制,再也没能继续对其进行战略轰炸。不过这一状况在1943年B-29服役后,得到了改善。

B-29轰炸,二战期间被誉为“超级空中堡垒”,是由美国波音公司于1940年开始研制的,其航程可达6千多公里,载重约为9吨。1942年9月21日首飞后,经过多次调整开始进入军队服役,B-29轰炸机是当时战场上最大型的飞机,擅长执行战略轰炸和远程轰炸,其中运用的先进技术,还令它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完成反潜、侦察和空中加油的任务。

1944年6月15 日,收到货的美空军,迫不及待地派遣了68架B-29,从中国成都出发,前往日本,报复轰炸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不过最终由于距离太远、携带弹量较少、以及中途飞机故障等原因,这次攻击并没有达到报复的要求,因此美军不得不转变思路,改变对日本的报复行动。

1944年3月11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向罗斯福提出,美军可以首先攻占日本的马里亚纳群岛,打破日本的“绝对国防圈”,之后再将针对日本的轰炸队,调配到据日本本土较近的岛屿上,筹备大规模的对日轰炸。

这里提一嘴“绝对国防圈”,它相当与一个以日本为圆心,半径约2000多公里的圆形边防线,其中包括沿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西部。而尼米兹上将的提议,就是向马里亚纳群岛实施两栖作战、占领群岛,将日本全部的领土,覆盖在B-29可轰炸范围内。

“马里亚纳群岛”计划得到罗斯福的认可后,美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达成了与计划相符的结果。1944年10月,在尼米兹将军的指挥下,第73轰炸机连队成功驻入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东京大轰炸”就此拉开序幕。

1944年11月24日,88架轰炸机从基地前往东京,准备在白天进行一次精准式轰炸,检验一下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成果。飞机到达目的地后,在一万米的高空中进行了投弹,但因当天多云雾,派出的88架轰炸机,只有30架左右找到了目标,而且这些找到目标的轰炸机,还因为视线的原因,任务精准度只达到了原定计划中的10%。而日本在这次轰炸行动中,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到了极小的伤害!

虽然独特地理环境和工业模式,令日本避免了此次轰炸的可能会造成的损失,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1945年1月,李梅被任命为第二十一轰炸机部队司令后,日本东京就此迎来了空袭的噩梦。李梅是个轰炸狂人,是暴力征服坚定不移的信仰者,二战期间,他就是美国战略轰炸思想的信奉者与实践者。

但客观地说,上任之初,李梅的轰炸行动并不成功。李梅在接到轰炸东京的任务后,并没有意识到天气、区域文化对行动的影响,依旧采取了欧洲战场上最常见的轰炸模式,进行试验性轰炸计划。所以,在面临日本高空时速达到300h/m的气流时,他指挥的机群失败了,被派去执行试验轰炸计划的空军,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他们不仅没有达成目标,还被有轰炸经验的日军用迫击炮给打了。

2月19日,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梅又向第20航空军的指挥部发出了“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优先位置”的命令。经过多方资料对比后,他认为日本的城市不同于德国的砖石建筑,而是多木制建筑,被炮弹轰炸后,其城市损伤程度远不如德国;木制建筑易起火,如果用燃烧弹进攻,可以更快地扩大战果。

2月23日,根据日本资料实况,美军开始了首次大规模的燃烧弹攻势力。在李梅的指挥下,当天晚上,174架满载的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将东京约2.56平方千米大的地区给烧了个干净。这次实验性轰炸的成功,坚定了李梅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为他开启“烧烤大师”之路打下了基础。

实验性轰炸后,李梅对局势进行了重新评估,结合首次火攻击计划制定了新的战术。首先,在李梅的要求下,空军拆除了轰炸机上所有炮弹和弹药,只留下尾机枪手应对敌国飞机,然后将腾出来的地方装载成燃烧弹。其次是,在今后的行动尽量低空夜间行动,因为这样既降低了进攻的损伤,又提高了打击的精准度。最后李梅还要求,空袭时解散编队,进行单独轰炸,防止燃烧弹对本国机群的伤害。

3月9日晚,美国乘着夜色派出了出334架B-29轰炸机,直扑东京。10日凌晨15分,美军两架导航机率先到达东京,他们先是按照计划,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为后面的轰炸机指引方向,接着投下了燃烧弹,为B-29指定轰炸目标。随后,得到信号的B-29迅速摆好进攻的架势,采取轮番地毯式轰炸和低空贴面的手段,在东京投下了2000余吨燃烧弹。

这些燃烧弹中不仅包含固体汽油弹,还包含了易燃的白磷弹,这些装备,可以说刚好是日本建筑的克星。或许是战场上坏事干多了,美军进行燃料弹轰炸的时候,东京刮起了大火,在风力的加持下,一阵阵火浪极为迅速地扩散开来。

当天晚上的大火,夸张来说完全是照亮了半边天。面对如此大火,不到万人的消防队伍迅速崩溃失去作用,身处其中的居民为活命,只能疯狂地找水塘。刚开始的时候还好,等火势彻底蔓延起来后,水塘成为了大火中夺人性命的锅炉,据说,由于温度过高,部分钢铁制品都出现了融化的现象。

抛去道德来讲,这场轰炸可以说是李梅指挥轰炸行动中最亮眼的成果,它将东京市中心约41平方公里的建筑夷为平地,将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摧毁,据记载,这次行动后导致100万东京居民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人被烧伤或呛伤。

由于美军事先攻击了该地的军队,且日军缺少夜间对空能力,在轰炸后开始后,日本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美军低空执行任务时,日军那一通乱打的“王八拳”,也只给美军带去了9架被击落、5架迫降、42架轻微受损的伤害。火攻东京不到30小时,尝到甜头的李梅派出317架轰炸机,又夜袭了名古屋,不久之后,大阪也沦陷在火海之中。但很显然,美军的轰炸目标亦或是报复目标,主要还是东京。

5月9日夜间,300多架B-29轰炸机,每架带着6吨重的“礼物”再次看望东京。这次行动同上次一样,只是这次被烧毁的面积更大,约有56平方公里的建筑被点燃,这次轰炸后的大火足足燃烧了四天!5月25日,或许是美国认为大仇已报,该为“珍珠港”事件作一个了结了。当天,在李梅的指挥下,美军又出动了500架B-29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扫尾轰炸”,即向北部、西部居民区投下4000吨燃烧弹,将完好的建筑彻底毁去。第三次轰炸结束后,东京彻底沦为“死城”。

当时日本的工业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美军为了打击报复,主要轰炸的地方也是这些地方,所以等美国轰炸行动过后,日本的工业生产也开始飞速下滑。据记载,日本飞机生产下降了60%~70%,石油产能被破坏了80%,主要的兵工厂被轰炸后,被毁面全部达到了70%以上,最严重的大阪工厂更是高达96%。在轰炸后日本的同时,美军也不忘对其进行封锁,将他们对外的运输通道全部切断,后来,对这项举措还美其名曰“饥饿战”。

现今,战争已过去良久,部分人对美国“东京大轰炸”行动开始出现不同的看法,站在不一样的 历史 节点上,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确实正常;不过,还请明白“东京大轰炸”,对遏止日本“一亿玉碎计划”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且它也是日军开始考虑停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