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学会与孩子沟通

时间:2024-09-13 18:47:43 编辑:莆仙君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1、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2、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 游戏 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3、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孩子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4、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5、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6、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7、回答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8、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9、要注意孩子的非语言反应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尤其是孩子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孩子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

对于年幼的孩子,这种非语言反应更加重要,许多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来拒绝父母,只会下意识地用行动来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父母说父母的,我做我的”的习惯,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10、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都知道和孩子交流时候需要蹲下来与孩子在一个水平线上讲话,这样可以更好的给孩子自然交流的环境,能够更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1.蹲下来和孩子沟通我们总是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自然与孩子不一样,许多事情的感受也不相同。因此,当父母与小孩发生冲突时候,父母尽可能蹲下来与孩子思考问题,或许就能发现孩子的世界和我们大人的不一样地方。2.眼神交流在基本社交礼仪中,双方需要注视彼此的眼睛表示礼貌,但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候往往忘记这一点。眼睛交流时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孩子地内心活动就在眼睛里表达出来,这也是父母恰恰忽视地地方。父母批评孩子时需要蹲下来,因为你只有通过孩子的表情,才能判断你的批评是否对孩子有效,是否让孩子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眼睛里其实满是惊恐,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大发脾气。父母天然的身高在孩子面前是强者,说话时候会不自觉地居高临下,而当父母蹲下来时候,孩子会感受到父母与自己亲近,可以更好地和父母进行眼神或其他地交流3.蹲下来交流减少生气有时候当你蹲下来和孩子讲话时候,上一秒还暴躁如雷,下一秒就发现自己没有那么生气。蹲下来时候可以感受到孩子微小地世界,发现孩子时多么地弱小,自己周围地一切与平时不一样,心境也就发生了变化。当你蹲下来跟孩子差不多高度时,孩子心里的担心、惊恐情绪也会有所缓解,这样孩子也更有可能把心底的实话告诉你,可以促进彼此更好地交流,培养亲子关系。没本事脾气大的家长,往往都是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就逐渐脾气不好暴躁,对待他人不礼貌。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时候,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看是不是自己的坏毛病传染给孩子,其次再去选择是否批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