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漷县

时间:2024-09-13 09:51:08 编辑:莆仙君

通州区邮编

北京市通州区的邮编是“101100”。北京市其他区的邮编:东城区:100010。西城区:100032。崇文区:100061。宣武区:100054。朝阳区:100020。丰台区:100071。石景山区:100043。海淀区:100080。门头沟区:102300。房山区:102488。通州区:101149。顺义区:101300。昌平区:102200。大兴区:102600。怀柔区:101400。平谷区:101200。延庆县;102100。密云县:101500。

通州地名的由来?

通州有南北之分。南通州 -- 今天的南通,北通州 -- 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区。通州无论南北,都因地处内河运输交通要道,是粮食、物资的重要运输枢纽而得名。
北通州地名由来: 《元史· 地理志》记载:通州 “取漕运通济之义,有丰备、通济、太仓以供京师”。
南通州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通州:“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良有以哉。


通州邮编是多少?

通州邮编是101100。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区域地理坐标北纬39°36′—40°02′,东经116° 32′—116°56′,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907平方公里。通州区西临朝阳、大兴,北与顺义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三河、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相连,南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交界。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西距国贸中心13公里, 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东距塘沽港100公里。扩展资料截至2019年12月,通州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永顺镇、梨园镇、宋庄镇、漷县镇、张家湾镇、马驹桥镇、西集镇、永乐店镇、潞城镇、台湖镇、于家务乡、中仓街道、新华街道、玉桥街道、北苑街道、潞源街道、通运街道。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1、宋庄镇是北京市通州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北京东部,通州新城北部,东邻潮白河,西邻温榆河,距市区东直门22公里,北部紧邻首都国际机场,机场南线穿境而过。2、张家湾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南,紧邻通州城区,距离天安门24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0公里,镇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参考资料来源:通州区人民政府-自然地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州区

历史上的鄃县

                                        王玉杰/文

平原县城西南三十里,古代有鄃县城,笔者考证如下。

汉置鄃县,故城在今平原县腰站镇阚庄南,当地群众称“城子顶”的地方,是鄃县古城遗址。鄃县辖区包括今平原县张华、腰站二镇的全部和夏津县的大部分地段。

鄃县名的由来,是俞灵县名的沿袭。今平原张官店村东南,战国时有俞灵县城。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郡监县,废俞灵县,设置平原县,属齐郡。汉初置平原郡(治所在平原县);同期,又置俞县(俞,yú,又读shù,即鄃)、灵县,沿用俞灵县名,分置两县。灵县故址在今高唐县南镇村,隶属清河郡。汉末,王莽曾改鄃县为善陆县。

鄃县隶属冀州。民国《重修恩县志》记载:鄃县,汉属清河郡;东汉属清河国;晋、南宋均属冀州部、清河郡;北魏属司州部、清河郡。清代《平原县志》记述,鄃县,双属青州。

鄃县两汉曾为侯国,一千八百户,吕它、栾布、田蚡、马武等相继封于此。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记载:“俞,音输,县名,属清河。高侯四年四月丙申,侯吕它(音驼)元年。”以上文中“高后四年”即指汉高后吕雉四年(公元前187年),为鄃县侯吕它元年。八年,吕它因故被杀。栾布(?—前145年),西汉梁(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人,与彭越友善,越为梁王,任他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他奉使自齐还,哭祭彭越,为吏所捕。高祖释其罪,封其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王。吴楚七国之乱时,以击齐有功,景帝刘启六年(公元前151年)封他为鄃县侯,景帝十年,栾布卒;田蚡(?—前131年),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景帝王皇后弟。武帝初年,封武安侯,为太尉。后为承相,骄横专断。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他因封邑鄃侯,在旧河道以北,不受水灾,力阻治理,致使治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史记》称:其“以外戚重”,“负贵而好权”。据《后汉书》记载,马武(?—公元61年),东汉初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南)人,字子张。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归刘秀,参与镇压尤来、五幡等农民军。刘秀即位后,他任侍中、骑都尉,与虎牙将军盖延等击败刘永、庞萌等地方割据势力。先封鄃侯,后封扬虚侯。

鄃城历史名人朱灵,三国名将,高唐侯,其传记载《三国志•朱灵传》。

鄃县县令杨善会,是惟一有记载的县令。据《重修恩县志》记述,杨善会,字敬仁,华阴人,隋末为鄃县令。大业七年(公元611),鄃县(今夏津)人张金称起兵。杨善会率兵镇压,生擒张金称,斩其首,将人头悬挂在张金称起兵处。深受隋炀帝赏识,赐尚方甲矟弓箭,进拜清河太守。同年,信都蓨(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起兵,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为根据地。杨善会与郡丞杨义臣赴漳南镇压高士达,生擒高,斩其首,将人头传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宫帝诏书褒扬之。后来,杨善会被农民军窦建德所害。恩县志记作明宦。

鄃县列女。北魏献文帝年间,鄃县女子孙男玉,丈夫为灵县(今高唐)人所杀。男玉追拿仇人,欲亲自杀掉,其弟不许,男玉说:“女人出嫁,以夫为天,当亲自复雪,何以假人之手?”即以杖殴打杀之。官府欲处男玉之死刑。后来皇上知道了,魏献文帝诏曰:“男玉重节轻身,以义犯法,缘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之”。皇上赦其无罪。《北史》记作列女。

鄃城地理位置险要。城东有蒲河,西临马颊河,马颊河从鄃城西北绕过县城向东,至今锅培口与蒲河会流北去。马颊河,是大禹治水疏通的九河之一,河水来之黄河。舟(即船)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鄃城三面环水,水路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多次战事。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公孙瓒攻克青州,大破黄巾军,对冀州袁绍造成威胁,冀州与青州边界各县纷纷倒革。秋,清河人季雍,在鄃城举兵叛袁绍,投降了公孙瓒,瓒率兵入鄃城保卫。当时,朱灵家在城中。灵效力大将军袁绍,奉绍之命攻打鄃城,当朱灵率兵到达鄃城,兵临城下之时,公孙瓒将灵之母、弟置于城上,诱呼灵,迫使朱灵退兵。灵力拔鄃城,生擒季雍,朱灵全家皆死;晋永兴元年(公元304),成都人王颖,督故属潘楼机、郝昌等,自称将军起兵鄃县,众至数万。二年,潘杀害平原太守王景;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清河郡漳南(今河北故城)人刘黑闼在漳南镇起兵,八月,刘黑闼率兵攻下鄃城,杀害贝州刺史戴元祥;武德五年十月,贝州刺史许善护与刘黑闼再战于鄃城,许善护溃败被杀。后来,刘黑闼投归窦建德,任将军。公元623年,被李建成击败,被部下执送唐军,被杀。

据《隋书》志第二十四“平原郡”记载:“后齐,鄃县并入平原” 。以马颊河为界,河西划归夏津县,河东划归平原县,鄃县故城遗址属平原县至今。

                      (原载2010年3月22日《德州日报•长河晨刊》第11版 人文地理) 


历史上的鄃县

                                                                          王玉杰/文

平原县城西南三十里,古代有鄃县城,笔者考证如下。

        汉置鄃县,故城在今平原县腰站镇阚庄南,当地群众称“城子顶”的地方,是鄃县古城遗址。鄃县辖区包括今平原县张华、腰站二镇的全部和夏津县的大部分地段。

        鄃县名的由来,是俞灵县名的沿袭。今平原张官店村东南,战国时有俞灵县城。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郡监县,废俞灵县,设置平原县,属齐郡。汉初置平原郡(治所在平原县);同期,又置俞县(即鄃县)、灵县,沿用俞灵县名,分置两县。灵县故址在今高唐县南镇村,隶属清河郡。汉末,王莽曾改鄃县为善陆县。

        鄃县隶属冀州。民国《重修恩县志》记载:鄃县,汉属清河郡;东汉属清河国;晋、南宋均属冀州部、清河郡;北魏属司州部、清河郡。清代《平原县志》记述,鄃县,双属青州。

        鄃县两汉曾为侯国,一千八百户,吕它、栾布、田蚡、马武等相继封于此。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记载:“俞,音输,县名,属清河。高侯四年四月丙申,侯吕它(音驼)元年。”以上文中“高后四年”即指汉高后吕雉四年(公元前187年),为鄃县侯吕它元年。八年,吕它因故被杀。栾布(?—前145年),西汉梁(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人,与彭越友善,越为梁王,任他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他奉使自齐还,哭祭彭越,为吏所捕。高祖释其罪,封其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王。吴楚七国之乱时,以击齐有功,景帝刘启六年(公元前151年)封他为鄃县侯,景帝十年,栾布卒;田蚡(?—前131年),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景帝王皇后弟。武帝初年,封武安侯,为太尉。后为承相,骄横专断。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他因封邑鄃侯,在旧河道以北,不受水灾,力阻治理,致使治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史记》称:其“以外戚重”,“负贵而好权”。据《后汉书》记载,马武(?—公元61年),东汉初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南)人,字子张。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归刘秀,参与镇压尤来、五幡等农民军。刘秀即位后,他任侍中、骑都尉,与虎牙将军盖延等击败刘永、庞萌等地方割据势力。先封鄃侯,后封扬虚侯。

        鄃城历史名人朱灵,三国名将,高唐侯,其传记载《三国志·朱灵传》。

        鄃县县令杨善会,是惟一有记载的县令。据《重修恩县志》记述,杨善会,字敬仁,华阴人,隋末为鄃县令。大业七年(公元611),鄃县(今夏津)人张金称起兵。杨善会率兵镇压,生擒张金称,斩其首,将人头悬挂在张金称起兵处。深受隋炀帝赏识,赐尚方甲矟弓箭,进拜清河太守。同年,信都蓨(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起兵,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为根据地。杨善会与郡丞杨义臣赴漳南镇压高士达,生擒高,斩其首,将人头传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宫帝诏书褒扬之。后来,杨善会被农民军窦建德所害。恩县志记作明宦。

        鄃县列女。北魏献文帝年间,鄃县女子孙男玉,丈夫为灵县(今高唐)人所杀。男玉追拿仇人,欲亲自杀掉,其弟不许,男玉说:“女人出嫁,以夫为天,当亲自复雪,何以假人之手?”即以杖殴打杀之。官府欲处男玉之死刑。后来皇上知道了,魏献文帝诏曰:“男玉重节轻身,以义犯法,缘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之”。皇上赦其无罪。《北史》记作列女。

        鄃城地理位置险要。城东有蒲河,西临马颊河,马颊河从鄃城西北绕过县城向东,至今锅培口与蒲河会流北去。马颊河,是大禹治水疏通的九河之一,河水来之黄河。舟(即船)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鄃城三面环水,水路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多次战事。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公孙瓒攻克青州,大破黄巾军,对冀州袁绍造成威胁,冀州与青州边界各县纷纷倒革。秋,清河人季雍,在鄃城举兵叛袁绍,投降了公孙瓒,瓒率兵入鄃城保卫。当时,朱灵家在城中。灵效力大将军袁绍,奉绍之命攻打鄃城,当朱灵率兵到达鄃城,兵临城下之时,公孙瓒将灵之母、弟置于城上,诱呼灵,迫使朱灵退兵。灵力拔鄃城,生擒季雍,朱灵全家皆死;晋永兴元年(公元304),成都人王颖,督故属潘楼机、郝昌等,自称将军起兵鄃县,众至数万。二年,潘杀害平原太守王景;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清河郡漳南(今河北故城)人刘黑闼在漳南镇起兵,八月,刘黑闼率兵攻下鄃城,杀害贝州刺史戴元祥;武德五年十月,贝州刺史许善护与刘黑闼再战于鄃城,许善护溃败被杀。后来,刘黑闼投归窦建德,任将军。公元623年,被李建成击败,被部下执送唐军,被杀。

        据《隋书》志第二十四“平原郡”记载:“后齐,鄃县并入平原” 。以马颊河为界,河西划归夏津县,河东划归平原县,鄃县故城遗址属平原县至今。

        (原载 2010年3月22日《德州 日报·长河晨刊》第11版  人文地理 ,略有修改)


北京通州陵园有哪几个?

北京市通州区共有6家陵园公墓,分别是通惠陵园、惠灵山陵园、环湖生态园、德芳潭陵园、极乐园公墓、张家湾墓地,这6家陵园公墓全方面、多维度综合评估墓地排名表。
第一、通惠陵园:北京市33家合法公墓之一,环境优美,山川交汇、藏风聚气,通州区风水最好的公墓。
第二、惠灵山陵园:北京市33家合法公墓之一,土地肥沃、价格亲民、身后净土,通州区民政局直属的公墓。
第三、德芳潭陵园:通州区民政局批准的合法墓地,风景秀丽、藏风聚气、风水宝地。
第四、极乐园公墓:通州区环境最美、绿化最优、价格适中的正规公墓。
第五、环湖生态园:环湖原生态公墓,整个墓区围绕着生态湖而建,真的可谓是背山面水的上吉之壤。
第六、张家湾墓地:山水相依、风光旖旎滨水生态人文纪念园。


北京通州有几个陵园

北京市通州区共有6家陵园公墓,分别是通惠陵园、惠灵山陵园、环湖生态园、德芳潭陵园、极乐园公墓、张家湾墓地,这6家陵园公墓全方面、多维度综合评估墓地排名表。第一、通惠陵园:北京市33家合法公墓之一,环境优美,山川交汇、藏风聚气,通州区风水最好的公墓。第二、惠灵山陵园:北京市33家合法公墓之一,土地肥沃、价格亲民、身后净土,通州区民政局直属的公墓。第三、德芳潭陵园:通州区民政局批准的合法墓地,风景秀丽、藏风聚气、风水宝地。第四、极乐园公墓:通州区环境最美、绿化最优、价格适中的正规公墓。第五、环湖生态园:环湖原生态公墓,整个墓区围绕着生态湖而建,真的可谓是背山面水的上吉之壤。第六、张家湾墓地:山水相依、风光旖旎滨水生态人文纪念园。

  • 上一篇:郭志光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