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教后感
上过一节课,应随时将教后感经过自己的精心总结,记在教案之后。记的内容主要有: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将本节课成功之处记下,做为以后讲同类型课的借鉴。再教时记好“再教心得”作为三教、四教备课、上课的借鉴。 2.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轨迹,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时启迪另一些学生的思维。 3.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 记下错例,用于以错为戒,以错促思;以增强再教时的针对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中的明显不足。 一节理想的课要及时总结经验,一节不太成功的课,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找准症结所在,确立弥补的有效途径。避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课相似”的现象出现。 总之,在每教一课之后,写一个“有感则长、无感则短”的教后感,是教师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教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首先让小学生认识什么是读后感,然后明白写的方法,最后注意写的事项。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感悟,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经常练习写读后感,就会越写越好。
一、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二、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的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
三、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小学生读后感写作五个步骤
小学生读后感写作的步骤如下:1、引述材料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2、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3、分析材料,亮明基本观点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4、总结全文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抒发感受。
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及步骤
西游记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1F5rN4bTiHD6AoYr-v5NA?pwd=e213 提取码: e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