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区分
1、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km。
2、地幔
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
2800
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这个数值相当准确,与新近算得的数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层,低速层之上为相对坚硬的上地幔的顶部。通常把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块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构造,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
3、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
、
镍元素组成
,半径为3480千米
。1936
年
,I.莱曼根据通过地核的地震纵波走时,提出地核内还有一个分界面,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由于外地核不能让横波通过,因此推断外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地壳地幔地核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厚度是多少?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km。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800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这个数值相当准确,与新近算得的数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地壳的作用: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由于它近乎直接接确冰冷的宇宙——之所以说近乎,是因为地球的外层还有一层大气。所以物质凝结成固体。而在地球的内层由于地壳覆盖下。内部仍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剧烈的活动。这种运动所产生的热能使地壳之下的地球融化为半液态和液态。所以地球在表面的平静之下部却有着极为激烈的运动。当某一部分的剧烈运动突破地壳的限制时便可能会有小规模的地球内部物质冲突地壳的喷发(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灾难),便是习惯上说的火山喷发。
地幔是固体还是液体
地幔是固体。地幔在通常来说是固态。据地球物理探测,地幔波速横波8.1--11,纵波9--13。所以地幔是固体。但地幔在高温下从33千米的1300°c到2900千米的4000c°,地幔物质呈可塑性,可以缓慢移动。地幔的划分依据根据各圈层密度和地震波速度与地表岩石或矿物的有关性质对比进行推测。根据各圈层的压力、温度,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进行推测。根据来自地下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有时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质带到地表,为我们认识深部物质提供了依据。与陨石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地球的组成: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23h56min4s(接近于一个太阳日24h)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幔是液体还是固体
地幔是固体的,一般来说,上地幔是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而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扩展资料 地幔是固体的',一般来说,上地幔是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而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