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陈师师

时间:2024-09-12 07:22:11 编辑:莆仙君

词人柳永的故事介绍

词人柳永的故事介绍

  柳永年少成名,少时家境优渥。他们家世代做官,他自小发愤读书,希望能在朝庭为官,继承家业。从十八岁入京赶考到五十岁终于在朝为官,他的一生都在功名之间徘徊,他将所有对功名的渴望全部化成了诗词留于后世。他有才情,却不得志。



  十八岁,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参加礼部考试,却在途中被繁华迤逦的苏杭迷惑了心智,整日与青楼歌妓相伴,并为她们作词写曲。将政治理想全总都抛之于脑后,第一次应考名落孙山,原本雄心壮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悲愤沮丧之余,他作出了传世的名作《鹤冲天》,白衣卿相之名自此而来。

  几次落榜之后,他辗转出京,多方干谒,却都是求仕无门。一身才气,最后换成牢骚之作,与青楼歌妓相伴。仕途的坎坷,给了他极大的打击,真的就应了他作的那句词: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如果柳永知道这句词会成为他仕途之路上的绊脚石,不知道他还会不会逞一时意气,作这首白衣卿相之词。然而,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失意,那么如今的柳永,风月之地的柳郎便不会出现。他以同样的眼光看待青楼的歌妓,并为她们填词作曲,供他们弹唱。他将她们比作清水芙蓉、秀丽海棠,他真心实意的赞美她们,而不似那些看似一本正经实质却内心下流的人那般无情无义。人面桃花两相映,人间多是有情郎。柳永的一生不能算光辉,死后还需青楼女子筹钱为他安葬,但是有无数风尘女子为其披麻戴孝,也不能说他做人失败。

  柳三变柳永的妻子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

  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永远不变心,而谢玉英不再接客。柳永在余杭做了三年的官,认识了很多新的名楼歌妓,但是并没有忘记和谢玉英的约定,在柳永会京城的时候到江州和谢玉英见面,谢玉英当时已经在接新的客人了,柳永心中很是伤心便在墙上写了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他们之前的恩爱场景和誓言,谢玉英看到后很是后悔自己没有遵守约定,便自己跑到京城找柳永,最后二人在陈师师家见面,二人重归于好,在陈师师家东边的院落住下,二人过起夫妻般的日子来。后人就将谢玉英称为柳永的妻子,不过后来又时候二人感情破裂,加上柳永坎坷的仕途,柳永四处辗转,柳永又结识许多青楼女子,如柳永后来字词中写到的'虫娘,香香,禾娘等。至于后来谢玉英怎么样了,就鲜有记载了。

  后来柳永死的时候,家中没有钱财,是他的各个相好凑钱埋葬了他,有传说说,谢玉英当时也在,并且为柳永戴孝,哀痛过度,两个月后也去世了,不过这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没有确切的史书及后世的资料记载。

  柳永定风波内容介绍赏析

  《定风波自春来》,柳永的这首词是《宋词三百首》之一。该词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是一首伤春悲秋的闺怨之词。词的上阕写了一个痴情女子与爱人分别之后的百无聊赖的情景,词的下阕写的是女子思念爱人的心理活动。

  上阕:自从入春以来,我已没有了欣赏窗外那美丽的绿叶和红花,每次见到那抹翠绿与艳红我就情不自禁的愁上心头,会想起曾经与你一同在院子里赏花摘叶的场景。而如今,你不在身旁,没有事情可以惊动我平静的心房。外面的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之上,黄莺哼着动听的歌声穿梭在细柳之间,而我还裹着被子似蚕茧一般不愿起床。滑嫩细致的肌肤已经渐渐地失去光泽,满头乌黑亮丽的秀丽也是散乱的随意垂在肩上,无人欣赏我精致的容颜,我也不愿再在镜前梳妆打扮。你自从离去之后,便再无消息,我内心的彷徨与落寞竟已无处安放。

  下阕:如果早知道你会如此,我定会将你的骏马锁起来,不让你出门远去。日日于书房里和笔墨相处,我也可以与你吟诗作对,烹茶煮酒,共谈风月。如此,你便可常伴在我左右,我也不必躲躲闪闪地表达我对你的相思之情,可以过着宁静朴素的农家生活。我的美丽的青春也不必浪费在苦苦的等待之中。

  词人在下阕为妇人描绘了一个男女之间十分美好的闲居生活,柳永不愧为妇女之友,对于女子的心思活动刻画的总是十分到位。这首词虽是写女子闺阁之怨,但其实也是柳永对自身生活的剖析,寄托了他自身的当时的心理状态。


柳永的故事

一、柳永被妓女合金埋葬柳永,北宋词人,他的词大多是艳词,描写男女之情和青楼女子往事,参加科考,皇帝认为“属辞浮糜”而四次落榜。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本就放荡不羁的他似乎一下子显露出来,他找到了一种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当时北宋都城东京,青楼妓家传出几句口号:“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并不像其他人,只是把青楼女子当成一种玩物,也不因她们地位低下而有所歧视,他抱着平等的态度和她们交流、生活、欣赏。没有强迫、压迫,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标新立异的行为。当时东京城有三大名妓:陈师师,赵香香和徐冬冬。这三人都喜欢柳永,陪着自己的钱财,争着包养柳永,衣食住行全在妓院供给,柳永就这样纵情于各大名妓之间,他身心俱伤,疲惫不堪,最后死在赵香香的肚皮上。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更是为他戴重孝。出殡之时,东京满城歌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为了纪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妓女们还要集中开一次“吊柳会”。二、柳永的一段风流韵事柳永在江淮间,曾结识了一位叫谢天香的官妓。谢天香不仅才貌出众,别有风韵,而且能歌善舞,柳永对她很是眷恋。因柳永要到当时的京都汴京去进行科举考试,所以二人不得不洒泪而别。临别之时,二人相约,待考试结束后柳永一定回来,二人重新相聚。谁知柳永到了京城后,考试耽搁,流寓汴京,迟迟未归。谢天香看见柳永迟迟未归,也就萌生了早寻心上人的想法。不知为何,这一消息也传到柳永那里,柳永心中很是闷闷不乐。一天,恰好柳永的朋友朱儒林要到江淮去,柳永就写了一首《击梧桐》的词,托他带给谢天香,以表达他的眷恋之情,这首词说: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这首词,可以说表达了柳永的衷曲。开头“香靥深深”几句,是写天香长得漂亮,腮边两个酒窝,姿态妩媚,这一副漂亮的面孔、姿态与气质,都好像是天有意赏赐给她的。接着写他自从认识了谢天香,得她殷勤看顾,也了解了她的艳情芳心。临别之时,二人相约,一定重新相聚,肯定地说,二人都互相以终生相许了。但二人又都似乎没有明说,于是,二人又都怕这种交往的感情容易破裂,未免心中又犯嘀咕,产生疑虑。词的下片,柳永说,近日来二人还互相书信往来,但只不过是互相问候寒暄而已,已经再没有那种恩爱呢喃、缠绵悱恻的语言了。于是,自己不免意识到,也听人说起,您准备背负前言,重觅心上人之事。最后柳永隐约地引用了战国时宋玉善词赋,写《高唐》、《神女赋》的典故,他说自己多才多艺善写词赋,请问,那朝朝暮暮的行云,不是出现在宋玉的笔下,又往哪里去呢?柳永实际上是以朝朝暮暮的行云来比谢天香了。这首词通俗易懂,晓畅明白。既表现了柳永对谢天香的恋情,又对谢天香的负心有轻微谴责之意。谢天香读了之后,很是惭愧负疚,联想到往日二人的情谊,于是收拾铺盖,变卖财产,雇上车船,寻找柳永,与柳永结为终身夫妇。三、柳永写《望海潮》的故事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望海潮》这首词,请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由于小人挑拨离间,也没有怎么提拔他。附原文:《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四、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柳永,原名柳三变,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但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人,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五、晏丞相惜才护柳永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不参加科举便没有出路。柳永在众人的劝说下,也只得去应试。他不费什么力气就中了举人,谁知主考官将名单呈交给皇帝时,仁宗赵祯看见了柳永的名字,猛然想起了一首传入宫中的《鹤冲天》,正是柳永写的,其中有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赵祯眉头一皱,提笔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笑着说:“你要什么浮名嘛,去浅斟低唱吧!”柳永知道后,无奈把名字改成了柳耆卿,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又中了进士,后被派到浙江余杭县当县令。柳永三年任职期满,回京述职,等候补官。当时正逢宰相吕夷简六十大寿。吕夷简久闻柳永大名,便差人带上礼物请柳永给他写一首贺寿词。柳永本来不大喜欢吕夷简此人,但是迫于无奈,就写了一首《千秋岁》给吕夷简。写完之后他意犹未尽,又写了一首《西江月》,词中写道: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谁知柳永一不小心,竟把《千秋岁》和《西江月》同时塞入信封寄给了吕夷简。吕夷简看了这首《西江月》之后,十分气愤,就到仁宗赵祯那里说柳永的坏话,说柳永是目中无人,恃才傲物,结交市井小民,有损官员形象,然后又把这首《西江月》念给仁宗听。仁宗听了大怒,又在报批的名册上,杠掉了柳永的名字。柳永在京城等了许久还不见任命,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到吏部打听,也没问出点眉目。思前想后,他想起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当时的丞相,临川人晏殊,晏丞相。他早就听说晏丞相为人正直,心胸豁达,度量宽洪。范仲淹、欧阳修都出自晏丞相门下。想到这里,他便去拜谒晏丞相。晏殊听说柳永来访,十分高兴,宾主坐定后,柳永禀明了来意。晏殊微微一笑说:“有才华的年轻人呀!谁叫你那么爱作曲子呢!”柳永硬着头皮顶了一句:“丞相您不也爱作曲子吗?”晏殊依然笑着说:“我是作曲子,可是我不会写什么“彩线慵拈伴伊坐”呀!”柳永知道晏丞相是在批评他的词太多脂粉气,一时无言以对。晏殊见柳永不作声了,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太重了,便说:“其实写点儿女情长也没什么,只是不要太过媚俗就行了。”为了缓解一下气氛,晏殊唤出一名叫孔师师的歌姬,叫她唱一首柳永的词。孔师师向两位大人行过礼后,问柳永唱那一首?柳永竟然赌气就点了晏丞相批评的那一首《定风波》。孔师师轻拨丝弦,慢起歌喉唱了起来:“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已已”。唱到这,戛然而止,满脸愧色地向晏丞相和柳永请罪:“贱妾唱错了,请相爷和柳大人恕罪。”晏殊并不生气,叫她重唱。柳永却说了声:“且慢!”转身对晏殊做了一揖道:“丞相,既然尊姬将“可可”唱成了“已已”就不必再改回去了,学生我来改改我的词吧!”说完,柳永立即吟出了改韵之后的《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已已。日上花梢,莺喧柳带,犹压香衾睡。暖酥消,腻云髻,终日恹恹倦梳洗。无奈,薄情一去,音书无寄。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系。向鸡窗收拾蛮笺象管,拘束教吟味。镇日相随莫抛弃,彩线慵拈拌伊对。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费。吟完,孔师师唱了一遍,歌喉婉转,销魂荡魄,晏殊大为赞赏。次日,晏殊向仁宗赵祯保奏柳永可用,圣上转怒为喜,任柳永为“屯田员外郎”。后世人称柳永为“柳屯田”。晏丞相惜才护柳永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永

柳永和谢玉英是什么时候相识的?

  具体的年龄无法考证。
  但关于他们有一下这段故事: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


周邦彦和李师师是什么关系?

李师师是北宋东京名妓。《东京梦华录》记载:“李师师本角妓也。”所谓“角妓”,乃歌妓。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徽宗时期,她的小唱在东京瓦肆独占鳌头,《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云:“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因李师师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故与北宋词人多有交往,如张先、秦少游、晏几道、周邦彦等。关系最为密切者,只有周邦彦一人。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于文词,少年时代所写的《汴京赋》深得神宗、哲宗赏识,“贵人、学士、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他结识李师师时,年纪虽已过了60岁,仍风流不减当年,因其词句绮丽绝伦,京城歌妓无不以唱他的新词为荣。初见李师师时,周邦彦便觉相见恨晚,即填了一首《玉兰儿》记录了他对李师师的印象:“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这位年逾花甲的旷代词人,对于李师师有着无限倾倒。师师喜欢他的文采,乐于和他接近,交往日久,二人关系甚为密切。


柳永的红颜知己

  柳永是青史留名的著名词人,是词宗,是白衣卿相,是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同时也是一个一等一的风流人物。

  柳永的词作在今时被人赏析,在当时被人传唱,但是在当时统治者的眼里,却是靡靡之音,是不被认可的存在。柳永接受正宗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长大,本应最好儒雅之风,然而最后却成了艳词。造成这样的词作特点,正是因为柳永沉溺于烟花柳巷之中名,从名妓歌姬身上得到情感的寄托。

  柳永的词作也的确很受当时歌姬的追捧,人人以得柳永作词以赠为傲。在当时的妓家流传有这么几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歌;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七便是柳永,因为柳永在家排行老七,所以又有柳七之称。只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知道,柳永在当时有多受妓家追捧,柳永在当时拥有红颜知己无数,最有名的当属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以及在江州结识的'谢玉英。

  柳永有一词作,名为《西江月》,词里就描写了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三位女子。调笑师师最惯,香香暗地情多,冬冬与我煞脾和。柳永在前去余杭赴任之时,与此三位女子交往甚密。三位姑娘都对其很是钦慕,日常交往不费柳永一文一钱,都贴着自己的钱帛,争先养着柳永。后来柳永任期满了回京,三位女子仍然对其恋恋不舍。等到柳永去世之时,因为晚期生活惨淡,竟是无钱收敛。在当时以师师为首,用众妓家财帛,置买衣衾棺椁,并为其带孝守墓。

  都说戏子无情,婊子无义,但是与柳永交往的这一干妓女红颜,显然不是这样。此后每年清明左右,诸名妓都会不约而同为柳永上坟,称作吊柳七或上风流冢,一时成为风俗,至宋高宗南渡,此风方止。后来有人题柳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谢玉英是柳永途经江州之时,所交往的名妓。江州名妓,当数谢玉英,才色第一。,柳永本是风流人物,听了这话后,特意上门拜访。而谢玉英见他生的文雅便迎他入门,进门后柳永当先便看见了玉英用蝇头小楷抄下的柳永新词。两人一番交谈,已是知己。

  三五日之后,柳永离去。谢玉英立下盟誓,从今为始,即当杜门谢客以待。柳永也约定:赴任不便,若有心,任满之日,同到长安,并留下《玉女摇仙佩》一词,以为誓约。谢玉英闭门谢客一年后,迫于生计,只能再次接客。等到后来柳永前来之时,正逢谢玉英外出接客,柳永听后愤然离去。

  除了这几位女子之外,还有四娘。要说柳永也是真风流,追人追出新风范。放我们这儿,追女子多是写情书,到柳永哪儿直接写词作。柳永在其《木兰花》中,描述过他见过的四个花容妙丽的文艺女青年,呼作心娘、佳娘、虫娘、酥娘每一位佳人对应一首《木兰花》,词作中都有女子之名。

  《木兰花》心娘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木兰花》佳娘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名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木兰花》虫娘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木兰花》酥娘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也别怪柳永这么牛气,谁让别人有这本事,有这才情呢?换做是一般人,怕是连稍微有些文笔的情书都写不出吧!


柳永一共有多少红颜知己

  柳永是青史留名的著名词人,是词宗,是白衣卿相,是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同时也是一个一等一的风流人物。

  柳永的词作在今时被人赏析,在当时被人传唱,但是在当时统治者的眼里,却是靡靡之音,是不被认可的存在。柳永接受正宗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长大,本应最好儒雅之风,然而最后却成了艳词。造成这样的词作特点,正是因为柳永沉溺于烟花柳巷之中名,从名妓歌姬身上得到情感的寄托。

  柳永的词作也的确很受当时歌姬的追捧,人人以得柳永作词以赠为傲。在当时的妓家流传有这么几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歌;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七便是柳永,因为柳永在家排行老七,所以又有柳七之称。只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知道,柳永在当时有多受妓家追捧,柳永在当时拥有红颜知己无数,最有名的当属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以及在江州结识的谢玉英。

  柳永有一词作,名为《西江月》,词里就描写了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三位女子。调笑师师最惯,香香暗地情多,冬冬与我煞脾和。柳永在前去余杭赴任之时,与此三位女子交往甚密。三位姑娘都对其很是钦慕,日常交往不费柳永一文一钱,都贴着自己的.钱帛,争先养着柳永。后来柳永任期满了回京,三位女子仍然对其恋恋不舍。等到柳永去世之时,因为晚期生活惨淡,竟是无钱收敛。在当时以师师为首,用众妓家财帛,置买衣衾棺椁,并为其带孝守墓。

  都说戏子无情,婊子无义,但是与柳永交往的这一干妓女红颜,显然不是这样。此后每年清明左右,诸名妓都会不约而同为柳永上坟,称作吊柳七或上风流冢,一时成为风俗,至宋高宗南渡,此风方止。后来有人题柳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谢玉英是柳永途经江州之时,所交往的名妓。江州名妓,当数谢玉英,才色第一。,柳永本是风流人物,听了这话后,特意上门拜访。而谢玉英见他生的文雅便迎他入门,进门后柳永当先便看见了玉英用蝇头小楷抄下的柳永新词。两人一番交谈,已是知己。

  三五日之后,柳永离去。谢玉英立下盟誓,从今为始,即当杜门谢客以待。柳永也约定:赴任不便,若有心,任满之日,同到长安,并留下《玉女摇仙佩》一词,以为誓约。谢玉英闭门谢客一年后,迫于生计,只能再次接客。等到后来柳永前来之时,正逢谢玉英外出接客,柳永听后愤然离去。

  除了这几位女子之外,还有四娘。要说柳永也是真风流,追人追出新风范。放我们这儿,追女子多是写情书,到柳永哪儿直接写词作。柳永在其《木兰花》中,描述过他见过的四个花容妙丽的文艺女青年,呼作心娘、佳娘、虫娘、酥娘每一位佳人对应一首《木兰花》,词作中都有女子之名。

  《木兰花》心娘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木兰花》佳娘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名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木兰花》虫娘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木兰花》酥娘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也别怪柳永这么牛气,谁让别人有这本事,有这才情呢?换做是一般人,怕是连稍微有些文笔的情书都写不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