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第一项准则是什么?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第一项准则是:高校教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该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首先,这一准则要求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得有损党中央权威。作为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应当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其次,这一准则要求高校教师在其他场合也不得有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在言行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参与和支持违法乱纪、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这一准则的确立对于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遵守这一准则可以确保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楷模,遵守这一准则可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然而,要做到遵守这一准则并不容易。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多样的思想观点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遵守准则的前提下,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此外,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履行准则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综上所述,第一项准则的确立在高校教师职业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应当自觉遵守这一准则,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如何践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答:一是形成制度体系。配合准则出台,还制定了《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对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建立起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准则,结合实际制定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和实施办法。
二是做好宣传解读。要求各地各校坚持全覆盖、无死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深刻认识承担的职责使命。引导广大教师结合教书育人实践,增强行动自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将适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推进有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学校进行宣传表彰,对行动缓慢、敷衍塞责、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学校进行通报
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具体包括什么
教师行为十项准则为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角色性质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角色任务如果认为教师只是一个只是传递者的角色,那么教师的职业角色任务就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如果认为教师是一个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看待,全面地促进学生成长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内容是什么?
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内容如下:(1)坚定政治方向。(2)自觉爱国守法。(3)传播优秀文化。(4)潜心教书育人。(5)关心爱护学生。(6)加强安全防范。(7)坚持言行雅正。(8)秉持公平诚信。(9)坚守廉洁自律。(10)规范从教行为。教师行为基本理念(1)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2)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3)能力为重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