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4-09-12 02:31:56 编辑:莆仙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有哪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1、促进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通常能促使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确保城乡和谐发展,不过土地承包期的问题会限制该项农业的发挥,因此需要完善土地承包制度。2、培养发现新农人:新农人应满足有互联网思维、有生态农业的理念、知识丰富、市场敏锐等条件,因为他们是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3、培育创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龙头企业与乡村创客,为创客提供进行创新的平台,确保改革能顺利进行。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1、促进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 (1)都市型生态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也是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效性现代农业,若是能够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通常使城乡的资源可以双向流动,从而实现城乡能够和谐发展的目标。 (2)不过实现都市型生态农业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时候,一般会遇到土地承包期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延长土地的承包期,推动土地两权分置的改革,通常能够有效的解决限制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自身功能的土地承包期问题。 2、培养发现新农人 (1)一般将对于三农事业有着远大的理想、又敢于创新并饱含情怀的新型农业经营者称为新农人,而这些新农人不仅是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带路人,也是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从而更好的响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除了可以培养新农人之外,也要善于发现新农人,要求新农人有互联网思维,可以把互联网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中,同时还要求他们有生态农业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并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而且新农人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可以吸取其他行业中优秀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手段,随后再把它灵活运用到农业领域中。 (3)而这些新农人也需要具有新的组织形式,比如可以自己建设一个平台,并吸引其他的新农人,彼此之间可以分享经验或者自律自励,便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点子,如果需要推广的话,那么多个新农人共同发声也比单个新农人发声的效果更好一些,影响面通常会扩大。 3、培育创新型经营主体 (1)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创新,而农业的创新又来源于乡村创客的劳动,因此引导创客能更好的发展,也是响应该项改革的途径之一。需注意,创客指的是勇于创新,并能通过努力把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 (2)可以为乡村创客的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并为他们设立实验室或者创意空间,同时也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和乡村创客融合发展,并对那些帮助乡村创客完成创新成果的经营主体应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奖励,还可以选派一些农业专家去进行创新指导,从而使企业与乡村创客能一同成长。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1、含义 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并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使得农民所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以及数量这些方面,均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的目标。 2、核心内容 (1)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操作主体是农民,播种种子、管理田间等活动均由农民来完成,如果部分农民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便投机取巧,弄出一些品质一般的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改革通产也很难完成,因此在改革的时候,要求农民自己把控好生产质量与规模,便于改革的推行与实施。 (2)在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时候,除了需要农民有自我监督的能力之外,还要求国家有宏观调控能力,在以前,针对一些卖不掉的东西,我国便会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刺激它,以此尽快的将它卖掉,例如卖不出的家电,就会有家电补贴政策,虽然这种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刺激消费,但是也会造成某个产业的产能过剩,导致消耗过度,从而加重污染,这并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而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因此才有了农业供给侧改革。 (3)除了国家的相关政策需要发生一定的改变之外,农民也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在过去,多数农民会采用施化肥、打农药的生产方式,促使农作物能够提高产量,但是从长远来看,一味的施化肥、打农药,也容易破坏掉土壤并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这种种植方式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 (4)现在的人喜欢吃绿色的产品,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农民应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的有机食品,以此来提高获得的利益,同时减少使用一些农药和化肥,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要把控好自己生产质量和规模,这个事情核心的操作主体是农民,毕竟种子是农民种的,管理是农民管的,要是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机取巧,生产品质一般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改革也就没法完成。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宏观调控。对于过去卖不掉的东西,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电卖不出去,就有家电补贴政策,但是这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会导致某个产业产能过剩,以至于消耗过度,污染加重。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扩展资料:概念首提: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鲜表述,通过中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农业结构三率是指什么

农业结构三率是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简言之,就是“农业结构调整+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优化三个体系(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三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三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上可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概括起来就是:三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两个支撑(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基础支撑),三大激活(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