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工人有力量》是什么年代的歌曲,里面怎么还有求解放?
解放后的歌曲应该是60年代的.以下是原因:
中国国有企业工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是忠诚的中国国有企业工人维持着工厂的正常运转,生产着军工产品,日夜无私奉献,支援前线,让中国军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60年代,在中国面临国际封锁的家难时代!是忠诚的中国石油工人,战苍天,斗荒原,为开发伟大祖国的石油资源,把青春和热血奉献!打破美帝的封锁,打破苏修的疯狂!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咱们工人有力量!
松基三井黑金喷涌,中国贫油的帽子被甩进太平洋!
是忠诚的中国工人阶级,用血肉之躯奠定了中国工业文明的雄厚物质基础!
民族解放,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南泥湾,黄河大合唱,毕业歌,咱们工人有力量分别是谁写的
民族解放,冼星海先生
牧童短笛 作者:贺绿汀 原名《牧童之笛》,
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游击队歌, 也是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 创作。时间是:1937年
当时,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从事巡回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在八路军办事处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歌曲在八路军总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上上首演,随即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这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曲调生动流畅,歌词通俗易懂,表现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依然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历久不衰,始终深受国内外群众的喜爱。
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1943年作于延安。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黄河大合唱 是冼星海先生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
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齐唱,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
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影片《桃李劫》摄于1934年,是共产党组织新开拍的左翼电影阵地——电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步影片。影片讲了一对新毕业的青年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理想不能实现,逐渐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可词曲。作于1947年。
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歌曲采用二部性的结构,前一个段落以坚定有力的切分节奏、一唱众和的豪迈音调和连续上行模进的乐句,刻画工人阶级沉着坚毅的性格,表现他们改造世界的雄传气魄;后一个段落节奏紧凑,出现了欢快的劳动呼号,并以反复多次的短小乐汇,把歌曲推向最高潮,形象地描绘了工人阶级忘我劳动的热烈场面。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