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菊的传记资料
《陈树菊——不凡的慷慨》一书是陈树菊的传记,由自由撰稿作家刘永毅执笔,他以半年的时间与陈树菊作贴身访问,以第一人称出书。2011年2月21日举行新书发表会,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台东县长黄健庭、学者李家同等人都出席支持。马英九总统表示:“行善可以不高调,但扬善不可低调,所以今天我出席。”因为从小生活困苦,陈树菊几乎每天只吃一餐,长年吃素的她,每天的餐费少则新台币10元,多则45元,几乎天天吃白饭配罐头面筋。
陈树菊的个人简介
陈树菊(1951- ),女,是一位台湾慈善家、台东中央市场女菜贩。陈树菊多年来共捐出了近1000万新台币来作为慈善用途,包括帮助儿童和孤儿,以及建立图书馆等。美国《时代》杂志和《福布斯》杂志分别将她选入了2010年最具影响力时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项目第八位和2010年亚洲慈善英雄人物第48位。2010年,她获得了《读者文摘》颁发的第4届年度亚洲英雄奖和由教育部部长吴清基颁发的一等教育文化奖章。陈树菊在就读台东镇(今台东市)仁爱国民小学毕业后因为家贫,一家八口都赖父亲卖菜为生,母亲难产没有钱缴新台币5000元保证金,无法获得医治,虽然经仁爱国小发起慈善义捐得以住进医院,但已无法挽回而过世。于是陈树菊开始卖菜 ,三弟1969年间,患流行性感冒,亦经仁爱国小发起乐捐得以住进医院,但仍病故 。陈树菊挑起养家责任,让哥哥读完大学,将弟妹拉拔长大,本人却至今未婚 。二弟后来因车祸死亡。回首坎坷往事,她满腹心酸,将时间全部投入工作。她曾经非常痛恨社会的现实,后来她皈依台东市海山寺,借着信仰的力量放下仇恨。多年卖菜,陈树菊已经买了房子,但本人生活却仍非常刻苦,每天生活费不到100元。身为佛教徒的她吃素,平时省吃俭用,却很乐意捐款,曾被父亲质疑。父亲在1993年病逝后,陈树菊曾捐100万元给佛光学院。1997年间又捐款新台币100万元给母校仁爱国小成立急难救助奖学金,回馈多年前受到的帮助。 她自幼失学,又在2005年又捐了新台币450万元给仁爱国小盖图书馆。陈树菊还在基督教“阿尼色弗儿童之家”,认养三名孤儿院童,每年捐新台币三万六千元,另外又曾捐给阿尼色弗100万元 。她的目标是存1000万元成立基金会,让穷人吃饭、看医生。陈树菊表示:“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2010年的“三八”妇女节,最让台湾女性引以为傲的人中,陈树菊一定要算一个。3月5日,台东市61岁的卖菜妇人陈树菊,与大陆球星姚明、香港影星成龙等48人,一齐登上了亚洲《福布斯》杂志“亚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在美国《时代》周刊4月29日公布的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名单中,陈树菊也榜上有名。《时代》周刊认为,陈树菊最令人感叹的成就不在于她的卓越非凡,而恰恰是 “简单平凡的慷慨行为”,“陈树菊在她捐赠的项目中,带给大家最棒的礼物,是她所展现的模范”。据悉,陈树菊以卖菜为生,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但迄今为止,她已经以自己的微薄收入向各类机构捐助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这些钱分别用于捐助失学儿童、孤儿院等。2010年,陈树菊被《读者文摘》杂志评为2010年亚洲英雄奖。2011年双十节典礼后,宝瓶文化出版社为她出书(《陈树菊——不凡的慷慨》)的版税六十余万元,加上自掏腰包,凑足了一百万元,捐给红十字总会做为急难救助之用。身边的牧师与心中的佛陈树菊毫不讳言,她前半生的目标就是钱。她说,虽然人说“金钱并非万能”,但她那时认定,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有钱真好!但真正赚到钱时陈树菊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开心,日子并没有像以前想象的,会跳起来。因为,她并不喜欢花钱,对于扩大事业也没有兴趣,一个菜摊已经够她忙了。她突然发现,钱在不需要的人手上,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仔细探究陈树菊今日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可以发现,其实有许多小人物不经意间,影响了陈树菊。陈树菊说,她第一次捐款,是以过世的父亲的名义,捐赠给台湾佛光山100万(约23万元人民币)。虽说她那时已基本脱离贫困状态,但以今日的标准看,这笔数目依然不小。“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同,每个人的用钱方法也不一样,有人喜欢买一辆宾士(奔驰的台湾译名)来开,觉得很拉风。但我会想,钱拿去玩了,就没有了,很可惜,还不如捐出来。”陈树菊说,自从开始帮助别人,自己收获很大,“那种快乐的感觉,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形容:很平静,又很快乐,从内心里发出的快乐。”因缘际会,卖菜的陈树菊认识了傅约翰——台湾台东“阿尼色弗儿童之家”的创办人。一个信奉佛教的台湾本土菜贩,一个虔诚信奉耶稣的美国牧师,看似平行的两人,因善心善念相知相识。1969年,美国“阿尼色弗总会”牧师傅约翰,举家来到资源缺乏的台东,创立了“阿尼色弗儿童之家”。先是帮助小儿麻痹的儿童走出阴影,随着台湾医疗条件的进步,开始收容遭受家庭变故、缺少照顾的有身心障碍的小朋友。陈树菊在自传中回忆道,“约三十多年前,一个美国人常来跟我买菜,有一次,他注意到我的手怪怪的,于是要我把手给他看。他看过后,说可以帮我开刀、动手术。”“最好的一点是,开刀不用钱,免费!”历经没钱看病丧失两位至亲的陈树菊,对此印象非常深刻。陈树菊觉得,只是因为买菜认识,就要帮她治病,这个人心肠太好了。因此,她决定帮助阿尼色弗的小朋友。陈树菊说,傅约翰成了他的榜样。她要自己看看,是否能像傅约翰一样,慈悲无私地助人。打听后,知道捐钱认养一个小朋友,每个月需要1000元,3个则是3000元,换算起来一天捐献100元,就可以照顾3个小朋友。自幼家贫的陈树菊养成了极为节省的习惯,一天所有开销也不到100元。刚开始也很心疼。后来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去算,每天把钱放在铁罐里,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除了认养院童,2006年,她还捐助过100万元给阿尼色弗。值得一提的是,这笔钱是陈树菊借来的。陈树菊说,她那时手上刚好有100万,觉得可以协助院方。院方以为只是几万元的额度,听到是100万元,吓了一大跳,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大额的捐款。但没想到这笔钱被人卷跑了,手边就没有足够的钱捐赠了。好强的陈树菊认为,钱被卷走是自己的事情,已经答应人家要捐的钱,一定要拿出来,不能因此而失信。于是便咬牙向朋友借了100万捐赠出去。这件事,在《福布斯》杂志刊登前,一直都没有人知道。又一次机缘,陈树菊遇到了任教于仁爱小学的李国荣,再次捐出100万元。她回忆道,侄子的班主任李国荣,因侄子习惯性迟到与作业马虎找她谈话。在互动过程中,她感受到了李老师是真心关注孩子教育的老师,也让她回忆起童年家庭困难时,发动募捐帮助她家渡过难关的班主任黄忠顺。笃信佛教的陈树菊觉得,这正是回报儿时所受恩惠的机会,便主动提起,“我有100万元,想捐给仁爱国小,设立一个急难救助基金,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在紧急状况时需要帮助的儿童。我不想求助无门的情况,再次发生在任何一个小朋友的身上。”据仁爱国小校方表示,陈树菊设立的急难救助金很有用,帮助过很多人。而且本金至今还没动用,都是用利息在帮助人。2001年,这次手笔更大,一下子就是450万元。陈树菊发现仁爱小学图书馆似乎太小了,只有一间教室大,便问,“盖一间图书馆要多少钱?”“不知道,应该要很多钱。”学校也不敢讲。“你讲讲看,只要不超出我的范围,钱,全由我来出。”陈树菊说,如果经费超出能力范围,就去向别人开口借。不超出范围,自己就能应付了。学校见状,担心金额庞大陈树菊不一定能负担,于是提议可以向外面商家募款,多找几家就够了。陈树菊说,她做事一向喜欢靠自己,不喜欢靠别人。张开手掌问道,“这样够吗?”学校以为是50万,“50哦,不止啦!”“什么50,这样啦!”陈树菊再用力把手掌张开。“500哦,不用这么多啦,可能用不了那么多啦!”学校被陈树菊的慷慨吓了一大跳。校长考虑半天,这么大一笔钱,到底要不要接受。过了4年多,图书馆落成。这是台东地区小学惟一的一栋三层楼图书馆。落成当天,她看见这栋以陈树菊命名的图书馆,嘴巴在笑,但眼泪差点掉下来。更多的陈树菊国际媒体的曝光,引发台湾政界、媒体的热烈关注。而随后陈树菊应邀前往纽约领奖、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接见、台湾教育部颁发奖项,这些新闻事件使得她的故事与感染力升至最高点。陈树菊传奇成为全台湾的热议话题。媒体零碎的小人物慈善新闻,也串成一气。为自己生活的社会多做一点好事,成为台湾社会每个人重新反省自己的重要功课。自陈树菊赴美领奖开始,不管是网路捐款,还是小额捐款,在数量与捐款人数上,都比平常激增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其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有人寄了几十元的硬币。小额捐款的显著增加,反映台湾社会从原先“久久捐一次,一次捐多点”的习惯,逐渐转换为“少少也要捐”的观念。还有许多人,将原本要举办的活动或庆典取消,或是换成另一种方式,将省下的钱捐出来,甚至有人把喜事的红包都捐出来。还有人自己蒸发糕义卖,捐钱帮助别人。陈树菊说,其实她真的没做什么,把自己用不到的钱捐给需要的人,这些钱自己用不到,她又没有子女,难道还带到地底下去吗?她对于下一个目标——成立陈树菊基金会更有信心。她说,要成立一个基金会,帮助那些穷得没法看病、吃饭、读书、活下去的人。这一次,她要针对社会而做,范围更广。在捐赠学校急难救助金和图书馆后,她的身体经常出问题频繁跑医院,在那里,她看到很多底层人的痛苦、无助,儿时母亲因没钱看病过世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她决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花3年时间筹措1000万元,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房子成立基金会。由于她的故事的感染力,台湾社会热烈回应,许多人纷纷表示愿意捐款,协助她成立基金会,她原本好胜的个性也因此动摇了。陈树菊说,她终于想通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是她的下一个任务。带动社会不因善小而不为的风气,让更多人愿意拿出50、100的小额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台湾成为一个人情味浓厚、乐善好施的社会,这将是她的人生新目标。而她日常工作生活的核心,还是菜市场的那方小摊。“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我想要完成的事情,然后在工作中倒下来。活一天,做一天,做到最后一天,这样我才活得最自在!”
辩论正方: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1.人活着,实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做好自已的事,感觉到自己对别人(尤其是亲人朋友)有个有用的人,是最大的满足。 现在人往往没有思想,只是为了挣钱,为了享受,但死前他们会发现,他们什么都不是!观察蚂蚁的生活,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是因为我们是社会生的。 简而言之,确立一个自己达的到的目标,而且是对己对人都有益的目标,努力实现之,你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里。 2. 你是你自己的,当然为自己而活着了 毕竟你是你爸妈生出来的 肯定要顾及他们的感受 外人说你? 没有必要管他们怎么说你吧 只要自己开心 比什么都好 人还是自私点好 毕竟我们不是RMB 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做自己就好! 3.人活着为了体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为了弄明白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为了实现理想、追求、目标、欲望以及价值。活得很累,很辛苦因为社会很不公平,活着很无奈伤心难过要哭泣,找到事做就不无聊因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精彩!遇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颗平常心。只要谨记这秒不放弃,下秒有奇迹人生难免跌倒和等候活着就是为了体现自己价值 如你认为自己没什么价值 那是自欺欺人 人的一生是活在追求成功和幸福中 只是过程就是整个人生你应该在追求的过程中体味人生意义不要再胡思乱想一些虚无缥缈的问题了既然活着了 就要让生命有价值 既然选择活着 就坚强的走下去吧 人生其实很短 乐观点要勇敢的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人活着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人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欲望,为了人生奋斗目标人必须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乐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每个人都要寻找的快乐。 如没有斗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遭到世人种种手段而艰难生存。因此为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必须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尽己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自己努力了,他去实现的过程心情就会快乐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得很空虚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其实我们要的很简单,我们要的只是幸福。幸福是什么,他没有具体的概念,也许是种感觉,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物质,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少,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但是精神上的富有,显得更重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意念是神奇的,只有精神富有,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要有物质追求,生活的质量才有保障,但不可以为物质所迷惑,物质的背后是对理想的执著。我们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活的洒脱点,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时刻追备着,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为我们深爱的和深爱我们的人好好活着 生是一次偶然 死是一次必然!活着的过程 这就是人生!不要求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对的 只要求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悔的 人生足已!在活着的时候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自己过的充实一点!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走一回,就好好的活上他一回!活着一定要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几道色彩!要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想想 自己 给自己一个交代 给父母 朋友 心里最爱的那个他/她一个交代!然后再好好享受夕阳美 傻笑一下 给自己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烦恼是别人带来的 开心快乐是自己找的 快乐也是一天 痛苦也是一天 何不快乐开心心过完每一天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无法回避不开心和痛苦的事,那么怎样让自己在经历这些伤心和痛苦后还能开心起来呢?我觉得真正的快乐源自于对痛苦的领悟,因为没有痛苦的人生是无法感受到快乐的,我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它,理智地剖析它,肯定应该肯定才能否定应该否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放弃,才懂得珍惜,才能记住该记的,忘记该忘记的,才能剖析人生中的痛苦,让它成为你人生的一种财富、一段经历、一份回忆、一种领悟而不是痛苦,这样我们就能坦然直视过去,坦荡人生,快意人生,无悔人生,人生才有真正的快乐,而不是逃避和掩饰,更不是强作欢颜。因为我相信,人生是要我们面对的,不是逃避的,我们可以伤心但决不能沉溺和逃避天天开心,无优无虑是人生的意义?和惊天地一样,那就要事事想得开,把挫折乐观对待,把困难看简单.遇风躲起来,遇雨把伞带.让自己适应气候的变化,让心情随时调整,只要坚信快乐是你的,开心就会与你相伴.人生的路不是这样简单,但你可以简单的面对,面对只要开心的现在.小的插曲,还要欣赏,听过品过,就要收起来,回味它的甜,丢掉无奈.相信开心快乐永远在你身边陪伴,愿你永远笑开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临的问题, 而人生中的烦恼也好像总是如影随形,不论你想得开想不开,日子还是一天天的过去,开心也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人要学会调整心态,或者用种心理暗示的方式来使自己愉快,可以对自己大声说:我真的很愉快 为什么不呢,想想你拥有的,别人没有的, 知足常乐啊学会 快乐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生活是自己的 全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每天早晨起床时 给自己一个微笑 再大的困难 也没什麼搞不定的 希望你天天开心快乐乐观的人对于人生乐趣会分为好多种,悲观的人对于人生乐趣只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什么样去看待人生的乐趣,人生不能够改变我们,而是我们去改变人生,对于乐趣,首先你调整好心态,心情压抑时候可去旅游,赚钱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赚钱吧。人生乐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重要的是先把心态调整好惊天地专属 4.1.活着的意义在于爱与牵挂
2.活着的意义是我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3.或者就是要奉献
就是要使别人快乐
4.活着就是要《不断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尽情去体会,在你走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留念,太多的惋惜就好...
5.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
6.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人,要为自己而活.意义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成功须付出汗水.成功,失败,大笑,痛哭,每一个环节都尽情的去体会,享受.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做什么都是做给别人看,自己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人活着连这些都不能自己去体会,享受,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我想说的就一句话:人要为自己活.活出精彩.
7.
生命是客观的,又是短暂的。人活着主观为知己,客观为别人,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体。人活着要完成一种承上启下的责任--物种的壮大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最好有值得为后来人所纪念的价值和意义。当然,要学会珍视不可能再有第二次的生命,要努力成就人生,更要学会享受人生。
8.史密斯先生说过:"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end."
人不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一个生命的存在不是它主观意识决定的,而是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随机产生的。而生命的进化是靠自然的力量推动的,人类现在还无法与这种力量抗衡,只能受体内基因的控制一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被这种“问题”困惑。
生命是短暂的,有生必有死。七十多年的一生如果只用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是比较漫长和浪费的,但相对于100多亿年的宇宙来说是极其短暂的。
看啊,这么多的意义,你属于哪一种呐? 够多了吧??采纳我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