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句话说什么意思?
有句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有一篇描写清宫中敬事房太监职务的文字,解释了这句话是怎么个意思。 清宫中专门伺候皇帝房事的太监叫敬事房太监,他的职务是,皇帝与皇后同房时,敬事房太监则要详细记录下这个时间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将来皇后怀孕的证明。如果皇帝宠幸的是嫔妃,则就是另一种规矩。在皇帝吃晚膳时,那些等待皇帝宠幸的妃子都有一块末端染绿的名牌,上面书写着嫔妃各自的名字,牌子的样式和京城之外官员引见的牌子相同。敬事房太监把十余张牌子或者几十张牌子放在一个大银盘子中,和晚膳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膳后,太监跪在皇帝面前等候皇帝的旨意,如果皇帝没有兴致无所宠幸,就会说一句“退下”;如果皇帝要想找哪个妃子侍寝,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名牌交给专门背嫔妃侍寝的太监,这名太监则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进行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侍寝准备。侍寝时,皇帝先躺在床上,双脚露在被子外面。背嫔妃的太监把侍寝的嫔妃全身衣物脱尽,这是为了防止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检措施。之后用大衣裹起来,背到皇帝床前,去掉大衣,妃子赤身裸体从皇帝被脚钻进向上爬去,与皇帝同房。 皇帝办事时,敬事房总管和背嫔妃的太监就守候在皇帝寝宫窗外。皇帝与嫔妃同房时间长了,则敬事房总管就会扯着公鸭嗓子高声喊道:“是时候了。”如果皇帝正在兴头上,不答理这喊声,这太监就会接着喊下去,直到皇帝收工。皇帝令背嫔妃的太监入内,从皇帝脚下将妃子拖出,仍以大衣裹上背走。这之后,敬事房总管太监跪在皇帝面前请示:“留不留?”皇帝若说不留,总管太监就会追至侍寝嫔妃处在嫔妃后股穴道微微一按,则皇帝的精液就流了出来;如果皇帝说留,则立即记录在册,“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也是作为将来怀孕的证明。 应该说皇帝的性生活决定于他本人的意志,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人也不敢违抗。但根据大清朝的祖制,皇帝每次房事不得超过30分钟,这时间由敬事房总管太监掌握。他的职责就是时间一到,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管皇帝的兴致有多浓,不管皇帝扫兴不扫兴。皇帝不急,太监却一定要急的。否则,就违反了祖训,皇帝就会背一个“淫”的名声。这失职的敬事房总管太监是要被砍头的。 敬事房太监管理皇帝卧房事务,这个制度是明朝设立的。清世祖觉得这个制度可以预防制止后世子孙的淫逸行为,限制纵欲过度,于是承袭着这种制度定为祖制。但这些规矩只有在皇宫中才要严格执行。
清朝皇帝身边的太监是什么品级
1、 总管太监:四品,也有以七品执守侍充者,官衔为宫殿监督领侍,宫殿监正侍,计14人。2、 副统管太监:六品,官衔为宫殿监副侍,也有执守侍衔者,计8人。3、 首领太监:八品使监,也有无品级者,计43人。4、笔贴式太监:八品侍监,此品级太监只有敬事房才有。 5、太监:从事扫除、守护之役者,无品级,人数不定。在康熙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头一次规定太监品级的事情,这也规范了太监的等级制度,规定了太监的最高品级为五品,到了雍正的时候,品级上升了一个等级,到了晚清末年,才出现二、三品的太监。扩展内容:苏培盛,清代恩济庄一地埋葬的有墓碑并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监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顺天府大兴县人,官职为宫殿监督领侍。清宫造办处档案有记载: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后登基为乾隆皇帝)、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雍正帝所斥。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时任懋勤殿首领太监,雍正五年八月廿二日记载中的官职变为副总管太监,此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驾崩,官职都是总管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