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治理大棚土壤的有效措施包括

时间:2024-09-10 23:47:33 编辑:莆仙君

治理大棚土壤的有效措施

治理大棚土壤的有效措施:1、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增强土壤的代换能力和蓄水能力,减轻盐害。施用化肥时,要选择含副成份少的种类,尽量少用硫化物和氯化物,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2、耕翻。冬闲或夏闲时,定植前要尽量合理深翻,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结合耕翻施入有机肥料。3、灌水洗盐。暖季可一次大量灌水每平方米 200 千克以上进行洗盐。非永久性设施夏季去掉覆盖物,让大雨淋洗,消除盐害,也可采用地膜覆盖,改变水分运动方向。4、换土。把已严重盐积化土壤,用理化性状兼优的肥沃土壤换出。治理大棚土壤:在大棚菜地内实行两年以上的作物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非永久性保护地最好是保护地与露地之间实行轮换种植。可用100倍的福尔马林(40%%甲醛)用于温室,大棚内土壤和苗床土壤消毒,使用时先将室内土壤翻松,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地面上,然后再稍翻,使耕作层土壤都能沾着药液,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保持两天,使甲醛充分发挥杀菌作用,以后揭开塑料薄膜打开门窗。

大棚土壤问题,有什么好方法吗?

土壤砂多泥少,结构较差;漏水漏肥,易遭干旱;土质瘠薄,养分含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耕层浅薄。 土壤原有的耕作层也就是我们说的“熟土”基本上被推成了后墙,棚室内的土壤都是原有耕作层以下的土壤,也就是“生土”。可以适当地改良土壤组成,砂土则应掺入黏土,以改善土质。 大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较少,在第一年要加大肥料的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大量施用粪肥等有机肥,但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均匀撒施后翻耕。鸡鸭等家禽粪肥养分含量高,每亩至少用10方;牛马等家畜粪肥养分含量低,但其中有机质含量高,对于改良土壤效果良好,每亩可施用20立方米。为了提高新建大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施用腐熟秸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收获的玉米、小麦等的秸秆切短至5-10cm,浸透,加入秸秆重量3%-5%的尿素或相当数量的其他氮肥,然后加入专用的发酵菌种发酵。在一个月后完全发酵的秸秆就成为了优质的有机肥。尤其对于黏质土壤来说,使用充分腐熟的鸡粪、牛粪等禽畜粪肥和秸秆改土效果非常好。另外,粪肥含氮量较高,在翻耕土壤时应配合施用化学肥料,每亩使用高磷高钾的复合肥80-100公斤,并视当地情况适量施入微肥。
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可以较好地疏松改良土壤,利于瓜菜根系的生长。撒好肥料后,翻耕土壤时最好不用旋耕机、犁子等农具,尤其是旋耕机,其翻耕土层深度不够。人工用铁锨翻两锨的深度,使翻深达到40-50cm,将施入的肥料深翻均匀。
多施生物菌肥因为是“生土”,土壤中的有害菌少,但有益菌同样缺乏。通过使用生物菌肥,可以快速地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使其成为优势群落,促进瓜菜根系的健壮。新建大棚施用生物菌肥的用量较大,最好普施与穴施结合。在翻耕土壤之前,将部分生物菌肥随粪肥等一起撒到棚室内,深翻。定植时,在定植穴内撒上部分菌肥,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大棚土壤盐渍化危害大,农民如何判断?又该如何改善?

大棚土壤由于连年种植, 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没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 导致盐分无法及时下渗散失,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极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土壤是否发生盐渍化,通过“三看”,看地面颜色、看蚯蚓活动、看植株就可以判断。然后再讲讲如何改善土地盐渍化!一是看地面颜色如果地面出现红、白、青三色就说明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大量积累富余,出现盐渍化。红色是紫球藻,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里的盐分已经很高,达到0.5%左右要进行改良。白色是地表积累一层白霜,百姓叫“返白碱”,是由于过量施用化肥,使钙、钠、镁等阳离子在土壤表面大量积聚,与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根等发生化合反应形成。绿是苔藓,苔藓有两大喜好,一是潮湿,二是盐碱。在氮肥过剩的情况下会迅速繁殖,常见于设施灌溉管道附近。地面颜色最直观地反映出化肥投入过剩或土壤有机质降低,保肥能力下降,生产条件恶化。二是看蚯蚓活动蚯蚓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果发生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易板结,透气性差,土壤缺少必要的食物和空气,蚯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土壤改良恢复能力就会减弱。三是看植株由于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盐分升高,透气性降低,养分的移动性变慢,根系活性下降,蔬菜容易出现沤根、死棵、缺素等现象。作物根部受病害侵染更容易,营养元素则更难吸收,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盐分升高,透气性降低,养分的移动性变慢,根系活性下降,蔬菜容易出现沤根、死棵、缺素等现象。作物根部受病害侵染更容易,营养元素则更难吸收,形成恶性循环。四、土地盐渍化的改善办法首先,调整棚田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比例。有机肥占棚田作物生育期需求量的65%,化学肥料占生育期需求量的30%,微生物肥料占全生育期的5%。畜禽有机肥改为饼类有机肥,如发酵豆粕、棉粕等。化学肥料应以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求,减少含氯、含钠的成分。另外,要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尽可能施用不带负成分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钾、磷酸钙、磷酸二氨等,尽量降低盐分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量。建议施用多绿速生物有机菌肥等,延长温室内土壤使用年限。其次,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增施有机肥料,如多绿速生物有机菌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结合深翻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温,有利于蔬菜作物侧根伸展,增加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提高自身抗盐力。因增施了多绿速生物有机菌肥,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这样既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减少了土壤中盐分残留积累量。第三、延长自然降雨淋溶时间。建议在6月下旬-9月底这段时间内,尽早摘除温室顶部的薄膜,让雨季的自然降雨充分淋溶土壤,降低土壤耕层中盐分的浓度。第四、以水压盐。俗话讲,“盐随水走”,故此我们可以通过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压盐,通过土壤毛细管,把耕作层内的高浓度盐离子“带走”。建议该法能结合蔬菜拔园后,高温闷棚一并进行,即先打一遍地,而后大灌水,闷棚,应在半月以上。第五、选择抗盐蔬菜。生产实践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的根系对土壤盐类浓度的忍耐能力不同,茄子的抗盐力较强,其次是番茄、辣椒,再次为西葫芦、黄瓜。如黄瓜津优一号;香瓜大黄皮、黑网纹;樱桃西红柿;西葫芦的冬育;西瓜的大黑皮等。第六、生物除盐。试验证明,种植苏丹草能吸取土壤的多余盐分,是目前解决棚室土壤次生盐渍较好的方法之一。另外,玉米的除盐效果也较好。第七、进行抗盐锻炼。提高蔬菜耐盐性。播前种子吸水膨胀后,用0.6%的食盐水溶液浸种6-12小时,可明显提高其耐盐性。苗其耐压能力最差,喷5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草本纲目叶面肥500倍液,可刺激蔬菜生长,稀释其体内盐分浓度,增强其耐盐能力。第八、土壤深翻。盐害发生严重的土层,多表现为板结、透气性差等特点,生产中,通过深翻土壤,打破土层结构,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另外,深翻土壤还能打破因常年使用旋耕机而形成的“犁底层”。建议土壤深翻最好结合着旋耕机打地一并进行,深翻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为宜。第九、地膜覆盖。在生产季节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浇水的办法,减少土表蒸发率,从而减缓土壤深层盐分上升的速度。第十、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常用化肥的致盐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钾>尿素>三元复合肥>二元复合肥。由此可见,含氯化肥的致盐力较强,大棚土壤施用时要特别注意,其次是硝酸盐、硫酸盐肥料。以上就是棚室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及解决办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