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怎算?
1、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 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2:4.37:0.62,当现场砂含水率3%时,砂子的质量=2.12*(1+3%)=2.18,当石子含水率1%时,石子的质量=4.37*(1+1%)=4.41,水的质量要减少到=0.62-2.12*3%-4.37*1%=0.52所以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8:4.41:0.522、1升=0.001立方米,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升即0.25m*m*m因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90KG,现在实际容量为0.25m3时,水泥需要0.25*290KG=72.5KG根据施工配合比得: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8:4.41:0.52=72.5KG:158.05KG:319.73KG:37.7KG以上就是需要的材料用量。扩展资料: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矿质混合料配合比例计算①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按筛析结果分别绘出各组成材料的筛分曲线,同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窃度”供计算物理常数备用。②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法或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③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2.3和4.75删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限。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对一般道路、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细)限。c、合成的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或有合理的间断级配,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如何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
1、 C20:水:175kg,水泥:343kg,砂:621kg,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
2、C25:水:175kg,水泥:398kg,砂:566kg,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
3、C30:水:175kg,水泥:461kg,砂:512kg,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
4、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5、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6、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7、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8、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常用等级有C20、C25、C30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