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到部队探望儿子:让你们军长出来见我!为何军长却说不认识他?
胡际清是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的父亲。早年间他通过药材生意赚取一大笔财富,结果好景不长,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胡际清药材生意黄了。随后他又找了几个工作,可是生活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他深知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有真才实学,于是他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胡宗南身上,花钱让他读书。而胡宗南也终不负所望,创出了很大的一番事业。但是胡宗南取得的成绩,胡际清之前并不清楚,后来还是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这件事。他非常高兴,儿子终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了,于是他带着很多家乡的特产来指挥部找胡宗南。众所周知,普通人必须要预约才能进入军营,不管你是谁的父亲,都不能坏了军队的规矩。胡际清没有提前预约,军队的哨兵将他拦在了门口。虽然胡际清从来没有见过这些行为,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军长的父亲。于是胡际清大着胆子对小士兵说道:“我是你们军长的父亲。”士兵想着应该没有谁敢冒充军长的父亲,不敢怠慢赶紧把此事上报给了胡宗南,谁知道胡宗南却说:“我不认识这个人,请让他回去吧”,士兵把原话转述胡际清,手里拎着大大小小包的胡际清有些急躁,顺口叫出了胡宗南以前的名字。士兵将事情的经过转述给胡宗南,胡宗南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人肯定是自己的父亲,但是他一点都不想见他,告诉士兵让这个人滚。胡际清听了难过地离开了指挥部的门口。其实这一次如果见上面的话,那是胡宗南父子之间相隔很多年的第一次见面,但因为胡宗南的心里并没有原谅父亲当年的所作所为,所以他并不想见到胡际清。而在胡际清看来,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儿子对自己的怨气应该没有了,再说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是谁也割舍不了的,但现在胡宗南不想见他,可见心里还是埋怨他当年做的事情。原来当年胡际清不甘心自己没能创出一番事业,随后他想为儿子胡宗南办好一切。可是胡际清包办婚姻的行为,并没有征求过胡宗南的意见,受过新思想教育的胡宗南难以接受父亲安排的婚事,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家乡。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黄埔军校,顺利成为了一名长官。胡际清回到旅馆正在里面暗自神伤,有人敲响了房间的房门。来者并不是旁人,而是刚刚拒绝老父亲探望的胡宗南。胡宗南见到父亲之后,二话没说掏出了大笔金钱,并告诫老父亲千万不要再来找他了。不知道父子两个后来有没有再见面,本来儿女和父辈之间的缘分就浅,胡宗南和胡际清浪费了这么多年,不知道彼此之间有没有后悔过。
父亲去军队探望儿子:让你们军长出来见我!军长:不认识这老头,他是谁?
这位军长便是胡宗南,父亲到军中探望多年未谋面的儿子,却被儿子无情拒之门外。思想冲突,儿子愤然离家出走。胡宗南出生在浙江省一个普通人家里,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能吃饱饭上得起学。他八岁的时候开始上私塾,熟读“四书”。小学时进入了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学习刻苦,是班里的优等生,初中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那个时代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饱饭都难,哪有闲钱读书。但他的父母却看重读书的重要性,非常支持儿子上学。初中毕业的胡宗南当了一名小学老师,想必此刻他的父母一定为他骄傲。父母不图儿女有多大的出息,只要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好。看着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他的父亲开始为他张罗婚事。当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他的父亲认为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瞒着胡宗南订了一门亲事,还特意挑了一个良辰吉日办了婚礼。胡宗南直到快到日子了,才知道自己要结婚了。受到高等教育的胡宗南,坚决不同意和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结婚。他对父亲落后的思想感到不解,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他选择离家出走。在当时特殊情况下,新旧文化的冲突,造成很多观念上的矛盾。俗话说,夫妻要情投意合。胡宗南受新思想的影响,对一些旧观念早就改观了。素未蒙面的妻子,不娶是为她好,娶了才是害了她。成为军长,父亲探子却拒绝门外。离家出走的胡宗南,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他曾报名黄埔军校,但在第一轮审核时,因身高不足没有被选中。好在他的能力被人赏识,他获得了继续考核的机会。对于这次难得的机会,胡宗南并没有放弃,他顺利地成为一名黄埔军校的学员。而此时他已经离家许久,父亲以为儿子赌气,消气就会回来。可父亲想错了,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便进入了军中,这一离别就是数年之久。胡宗南靠着突出的成绩,很快被上级赏识,并获得提拔。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很快胡宗南的名字传到老家,有人告诉了他的父亲,胡宗南当大官了。他的父亲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与儿子阔别数年,心里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能再一次听到儿子消息。老父亲不容片刻的耽误,收拾好行囊,带上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便去寻子了。他四处打听儿子消息,最终打听到儿子军队落脚的地方。老父亲在军营前徘徊很久,内心又激动又担忧,他鼓起勇气叫守门的士兵把他们军长叫出来,并自曝身份是军长的父亲。士兵看着老头嚣张的样子,不敢有半点耽误,立马去通传了军长。但军长却矢口否认,称不认识门口老头,让老头赶紧走。士兵把军长的话告诉了老父亲,老父亲寒心地离开了。老父亲的欢喜终是一场空,他在心里暗暗指责儿子不孝,但也对自己当年包办婚姻感到自责。军长不认父,是另有隐情。胡宗南是放不下与父亲的隔阂吗?其实他并不是不孝。当父亲离开后,胡宗南虽然嘴上说不认识,但心里却急于见一面父亲。他看见父亲离开后,私下找人打听父亲的住处,还亲自拿着一大笔钱去看望父亲。因为他身份的特殊,很多人都在盯着他。如果他与父亲相认,将来虎视眈眈的人势必会加害父亲,拿父亲当要挟的筹码。他劝父亲拿着钱赶快回老家,不要再来军队找他。父亲不懂什么大义,他知道儿子的做法太决绝。父亲把钱全都扔了,还把他痛骂一顿。其实父母不怕遇到危险,只想孩子能常回家看看。父亲离开后,这对父子就再也没见过面。有人说他公私分明,家是家,国是国。可在亲情面前,哪有那么多的界限。父母愿意为孩子做一切,哪怕自己吃糟糠,也要让孩子吃白面。结语这位拒不见父的军长便是胡宗南,可能是因为他身处的位置不同,怕家人受到连累,才会拒绝见父亲。虽说男儿志在四方,但也不要忘了家中的老父母,他们每日守着家门盼子归。虽然他们的思想不前卫,但爱子之心却永恒不变。
老父亲去部队看儿子,让警卫员把军长叫出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是为何?
一个人从娘胎里出来,再到走进坟墓,他的一生中会经历无数的风霜雨雪。但无论他是发达富贵还是疾病贫穷,都不应当忘了生养他的父母,应当孝顺为先在民国风云变幻的社会,有着这么一段小插曲,老父亲去部队看儿子,让警卫员把军长叫出来,军长却说根本不认。1937年淞沪会战前夕,农民胡际清打包着自己的行李,他打算要去看看分别十多年的儿子了。胡际清的儿子自从在1924年离家出走后便再也没回来过,前段时间一个老乡告诉他,儿子在国民政府当上军长了。得知儿子飞黄腾达后,胡际清十分的开心,打算趁着自己还能走,去看看儿子。他顺着消息给的地址,总算是找到了儿子就任的地方,但这种场所并非是普通老百姓就能进的。在胡际清想要进去的时候,一个警卫拦住了他,见此,胡际清便急忙说:我叫胡际清,是你们军长的父亲,把你们军长叫出来。没成想,警卫出来依然不让他进,说是军长不认识他。胡际清这下愣了,有些急眼的说,怎么可能不认识,你们军长胡琴斋就是我儿子。无奈,警卫几番通报,军长还是坚持说不认识,胡际清进不去,也只能带着失望回到旅馆。但在他回去后不久,房门就被人敲响了,打开一看正是那位军长。这位军长正是胡琴斋,也就是胡宗南,他带着一堆的钱财。胡际清还没来得及说话,胡宗南就开口了,他说:这些钱你带回家去,以后不要去指挥部找了。听到这话的胡际清心里一凉,他没有想到,自己不远千里来寻找的儿子竟然不待见自己。想到此前的遭遇,他也愤怒了,将钱扔出去就开始大骂胡宗南,说自己没有他这个儿子。此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胡宗南不想承认自己的过去,而是父子两此前便有矛盾。胡宗南生于1896年5月12日(农历三月三十日),胡琴斋是他的原名。在没有参军之前,他是在浙西距孝丰县城西十里之鹤鹿溪担任老师,胡家祖籍是在浙江镇海,搬来孝丰附近是三岁那年的事。其实担任老师对于老父亲胡际清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胡宗南志不在此,跟父亲便有了矛盾。接受过西方教育,见识过国家危难的他并不甘心只当个老师一辈子,尤其是跟同校教员竞争校长失败后。然而,老父亲并不了解儿子的心思,一心忙活着想让他结婚生子。得知父亲逼着自己娶一个不认识也不爱的女子后,矛盾彻底爆发了。1924年一次争吵后,实在不想接受包婚姻的胡宗南离家出走了,他也因此有了后来的遭遇。同年,胡宗南参加别动队,跟王亚樵成为结拜兄弟。别动队解散后,又进入黄埔军校,本来他的身高不足,不过受廖仲恺赏识的他还是成功被了录取。成为黄埔一期 生,同年六月遇上彼时的校长也是同乡的蒋先生,毕业后担任少尉。他此后风光过很多年,作为嫡系的一期生,他是蒋先生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晚年虽然失意过一段时间,但没有几年便因病去世了,而他人生中最大的失意应当还是与父亲的这段关系。旁人并不能知道他们当年有没有后悔过,但即使是后悔,这对父子也没有办法让对方知道。那一别后更多的是身不由己,一念之差导致此生不复相见,1962年2月14日凌晨,67岁的胡宗南因心脏病发病逝在台北医院。蒋先生亲自祭奠,死后葬在台北阳明山纱帽山麓,而此时他与父亲早已失联二十多年,也不知其父故去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