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时间:2024-09-08 14:39:16 编辑:莆仙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1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2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1、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2、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牛顿第一定律   1、背景资料: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要点: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没有受到力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情况;二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可以不计,那么物体在水平面上将不受外力作用。   ④“总保持”是指“原来是怎样,后来仍然是这样”,如:原来是静止的,后来仍然是静止的;原来是运动的,后来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理解要点:“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不是一种力。只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性质,不管物体是否受到外力。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惯性和惯性定律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才使得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遵循惯性定律所指出的运动规律。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6、惯性现象解释三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②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它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③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最后表述出现什么现象。   7、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跑步到终点时人不能立即停下;紧急刹车后,车不能立即停下,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8、惯性的应用:   ①把松动的锤头套紧;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尘土拍掉;③用铁锹往车上装土时,土会沿着铁锹运动的方向抛到车上;④把盆里的水泼掉;⑤跳远时,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⑦火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⑧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⑨把足球踢入球门。   9、惯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较快,迅速刹车、拐弯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车辆行使要保持车距;限速;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3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 t ,t 变形s = v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速度图象: 度 v是个恒量与路 程S时间t没关系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   8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4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   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   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5    一、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知识点都整理清楚。下面我就为大家来整理一下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压强知识点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公式:p=FS,其中: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米2(m2)。2、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中考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站!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天体物理和天文学是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用到研究星体的结构和演变,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关问题。因为天体物理的范围宽。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参考!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


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考生知道吗?如何做好总结归纳?尚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一、声音的来源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二、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静、 快←→慢、 方向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三、初二物理重力知识点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 G=m 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 [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