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古诗带拼音
bài xīn yuè拜 新 月李端 〔唐代〕kāi lián jiàn xīn yuè,biàn jí xià jiē bài。开 帘 见 新 月, 便 即 下 阶 拜。xì yǔ rén bù wén,běi fēng chuī qún dài。细 语 人 不 闻,北 风 吹 裙 带。赏析:此诗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拜新月古诗带拼音
《拜新月》古诗带拼音:yuè shēng huā shǐ kāi,yuè yuán huā jiàn luò。月生花始开,月圆花渐落。huā kāi rén shǎo nián,huā luò rén kě lián。花开人少年,花落人可怜。nǚ ér bài xīn yuè,wàng yuán bù wàng quē。女儿拜新月,望圆不望缺。wèi yuán wàng bù xiū,jì yuán yīng gèng chóu。未圆望不休,既圆应更愁。写作背景: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被称作是一种幽美有趣、极富诗意的风俗,一时盛行,并影响到后世。原文解析:拨开低垂的门帘,莹莹洁洁倚在窗外,望见那一轮明月,急急忙忙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独自一人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微微寒风吹过,那盈盈纤柔的裙带随风飘起。作者介绍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拜新月
拜新月这首诗的意思
《拜新月》这首诗的意思是卷起低垂的帘儿,一轮新月,莹莹洁洁倚在窗外,急急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庭院悄然无人,独自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只有微微的寒风,不时地飘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拜新月》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五言绝句,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被称作是一种幽美有趣、极富诗意的风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响到后世。拜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因月与人间婚姻爱恋有关,主管婚姻之神称为“月老”,后来也用“月老”来简称媒人。古代妇女往往用拜月之俗来寄托内心的心愿或哀思。诗人李端不循常人之思路,对月畅诉心灵,企求赐福,如愿以偿,而有诗人独特的构思,不妨可作为是表述:以动表拜月,以神诉衷情,含蓄让人思。
拜新月古诗
1、原文
《拜新月》
作者: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2、白话译文
卷起低垂的帘儿,哦,一轮新月, 莹莹洁洁倚在窗外,
急急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庭院呦,悄然无人,独自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
只有微微的寒风,不时地飘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拜新月·李端》原文与赏析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初看这首诗和施肩吾的《 *** 词》极相似,而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这里拜月的已不是才六岁的 *** ,而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拜新月,不是“乞巧”,而是寄情于月,倾诉心曲。开帘见新月,触动了她萌动于胸的情愫,“即便”下阶拜,动作迅速,不加思索,不讲形式,这之中还包含着抓紧时间,以免为他人撞见的成分。她一面拜,一面祷,喃喃细语“人不闻”。这个少女内心的隐秘没有泄露,她是愁怨呢,还是祈望,叫人难以捉摸,犹如“北风”无影无形,又可感可触,好似“罗带”忽上忽下,或左或右。北风吹罗带,飘忽不定,正是少女心情的象征。 这首诗前三句写少女的动作,只末一句宕离本位,却尽传风致。黄生《唐诗摘抄》中说:“‘北风’字老甚!风吹裙带,有悄悄冥冥之意。此句要从旁人看才有景,若直说出所语何事,便是钝汉矣。”黄叔灿并进一步剖析:“上三句写照,心事已是传神,但试思‘细语人不闻’下如何下转语?工诗者于此用离脱法,‘北风吹罗带’,此诗之魂,通首活现矣。”(《唐诗笺注>)李端这儿所写,还不如他的《听筝》中少女“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那么成熟,她还稚嫩羞涩,因而她见月即拜,细语轻声,怕人见,怕人闻。诗人更以风吹裙带喻其心态,也就活画出少女似懂非懂爱情时的憨态,逸趣无穷。
《拜新月》李端唐诗鉴赏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 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 北风吹罗带。 李端诗鉴赏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俊美,类似于乐府民歌。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见拜月者一定积了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奈找不到可诉说的'人,只好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也就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了。“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的转折处,是欣赏全诗的关键:一来见出人物的急切神态,二来表现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写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 少女内心隐秘,本来不希望被人听见,所以在无人的地方,细声细语地说出。诗人深谙少女心理,以“细语”出之,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古诗中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李端这首《拜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