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三纲八目指的是什么
“大学之道三纲八目”:“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三纲八目的追求》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三纲八目学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学派的对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人的教育,总结出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是成就事业大小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一个人要成就如何的事业,走什么样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导。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后世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辉思想。
《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图1《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图2根据“三纲”和“八目”之间的联系而总结出“六证”。 三纲八目学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学派的对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人的教育,一个人的修养是成就事业大小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一个人要成就如何的事业,走什么样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导。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图3《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的诚信思想对当代探讨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及创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图4《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三纲领八条目指的是什么
三纲领八条目是指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其中三纲是明德,亲民,至善。明德意为任何人都需要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亲民指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至善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三纲还有指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要求,至今一直流传到现在。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性,但都能体现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流传至今也能说明其意义的深远。无论是哪个三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遗产,是值得揣摩和理解的。需要我们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八条目与三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围绕“三纲领”,得从8个方面去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为“做人”;“治国、平天下”为“做(天下之)事”。或者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三个层面来理解。“八条目”是人类社会正确发展的基础,否则“迷茫”,背离“至善”。联想思考,其与现在提倡的勇于实践探索,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奉公,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深层次是有相通之处。如此,现在的人才培养、干部教育,反腐倡廉,建设经济强国等,都是“觉醒”的必要条件。这是从大的方面考虑。若从小的方面考虑,“做人”亦先从己开始,方能正己、齐家。现在大家很流行“正能量”,这八个方面都是充满正能量的。生活、工作中多点“正能量”,社会的“觉醒”速度会更快,离至善也就更近;【摘要】八条目与三纲领的关系是什么【提问】您好亲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快马加鞭的帮你整理答案【回答】【回答】【回答】【回答】【回答】【回答】《大学》中提"三纲领,八条目",是治国平天下的准则。“三纲领”明明德: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肯定了人类与生便有灵明的德性,人性是向善的。亲民:在明晓自身本性善德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亦觉悟“明明徳”,使自己在行善之途上前进。至善: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此乃明明德、亲民的一切方向。此具重要现实意义。对我们来说,“三纲领”指出了人性本质,肯定人性向善,这是生存、生活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觉悟”的过程,曲折坦途皆存。“至善”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方向或目标,在于使心灵获得最大的解放与自由。在古代,先哲们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的思考与追求,并没有想到现在的物质生产会如此丰富,更无法想象未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是怎样的繁荣。但他们指出了根本,物质文明也是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如此来理解“三纲领”更不会觉得空洞;【回答】“八条目”格物: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知: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致知。诚意:意念诚实,不欺人,亦不自欺。知至而后意诚。正心:除去各种不安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安静。意诚而后心正。修身: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正而后身修。齐家:整齐好自己的家庭。身修而后家齐。治国:为政以德,布仁政于国中。国治而后平天下。平天下: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回答】围绕“三纲领”,得从8个方面去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为“做人”;“治国、平天下”为“做(天下之)事”。或者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三个层面来理解。“八条目”是人类社会正确发展的基础,否则“迷茫”,背离“至善”。联想思考,其与现在提倡的勇于实践探索,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奉公,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深层次是有相通之处。如此,现在的人才培养、干部教育,反腐倡廉,建设经济强国等,都是“觉醒”的必要条件。这是从大的方面考虑。若从小的方面考虑,“做人”亦先从己开始,方能正己、齐家。现在大家很流行“正能量”,这八个方面都是充满正能量的。生活、工作中多点“正能量”,社会的“觉醒”速度会更快,离至善也就更近;【回答】那八条目中哪些是主要的【提问】[吃鲸]【回答】都是主要的啊【回答】这已经是精炼出来的条目【回答】哪些是主哪些是末【提问】智商[吃鲸]【回答】堪忧啊【回答】不是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这样问的【提问】[左捂脸][左捂脸][左捂脸]【提问】您们语文老师还能做老师【回答】这样误人子弟 实在不好意思 我错怪您了【回答】还问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提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回答】这个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提问】影响 好答 学习优秀文化【回答】道德 志向【回答】个人觉得八条目没有主次之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