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丧文化

时间:2024-09-03 14:20:10 编辑:莆仙君

“丧文化”在学生中蔓延,是当代大学生堕落了吗?

在如今这个社会当中,有很多的一些网络词诞生,有一些网络用词显得十分的有意思,将所有的一些现象都用一个词语给概括,总结了出来,人们一念出这个词就知道想表达的一些意思。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概括,就十分的准确,让人不得不啼笑皆非的承认这个事实。丧文化就是目前这个社会当中最为流行的一个词语,它指的是一些90后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因为一些生活、学习、事业、情感上的一些不顺。并且丧文化除了指大学生以外,他还指青年群体。那么为什么对于大学生要用到丧文化这一个网络用词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很多人都说丧文化之所以会在学生当中给蔓延开来,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堕落心理,那么真的是当代大学生堕落了吗?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子的,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有朝气的,并且对于一些新鲜事物都勇于去尝试,对于学术的一些领域,他们都会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去涉及到。可以看得出来,当代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优秀,努力。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道理,如果在上学的时候不做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一些东西,那么毕业之后将会面临就业难的这一个问题。那为什么要用丧文化来代替当代的大学生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有个别的大学生,他会出现一些堕落的心理。这一个心理就导致了他们一个传一个,但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是怎么都不会被这种心理所影响的。所以上文话,他也只能够代表一部分的大学生和一部分的青年群体,并不能够把所有的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全部都概括进来,这是非常分不对的。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的未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丧文化并不能够代表当代大学生的状态,也并不能够代表祖国未来的希望。它只能够代表一些特定的人群,比如说那些比较慵懒的,受了挫折,无法自拔的,从此走向堕落的人群。这种人群在社会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好在他的群体并不多。

丧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

01、丧文化不是我们传统说法的文法,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各种事情的不顺利而对产生的负面情绪的一种表达,比如学习不顺、工作压力、感情失败。是当今年轻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的缩影,比如说前两年爆火的“葛优躺”,自嘲也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比如说自己是菜鸡或者咸鱼等等。这个词语可能是表达颓废消极的一种状态,但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能很真实的反映青年的现状,而且丧文化本身并不会只带给人消极,但随着手机娱乐软件的增多,丧文化与毒鸡汤过于泛滥,趋向贬义也开始遭到排斥。02、丧文化流行的原因第一就是上面提及的社会压力,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很多人老一辈的人说90、00是垮掉的一代,也有很多人对这些青年抱有厚望,不管是哪种都是压在身上的压力,房价上涨、环境变遭等等都被青年所遭遇。第二就是在和平稳定,不愁吃穿的时代,我们更注重自己本身的发展。而且也更有个性,敢于挑战充满活力,也很张扬,面对自己的不足或者不开心也能积极的去面对,互联网的兴起也给青年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共情能力也更强,在影视作品或者交流时发现很多困扰自己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的困扰。生活的压力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坚持许久的事物却失败,比起鼓励青年人更希望共情,但过度丧文化会影响人的心情,对待丧文化应当是一种娱乐心态,并且了丧而丧很没必要,所以很多年轻人正在弘扬正能量,抵制毒鸡汤丧文化,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怎么看待现代年轻人的丧文化?

丧文化,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自救。用病态的精神,粉饰一个健康的皮囊和一派欣欣向荣的假象,这不叫成熟,叫自欺欺人。从小到大,太多人给你灌输正能量,特别是人到中年,想丧却不敢丧,父母指望你,孩子仰望你,你一丧,全家都很丧。都说成熟的人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表露情绪,于是,只好忍、怂、装。内心很废柴,外表却很光鲜。“丧”不能算是一种文化,而是当代年轻群体的一种“处世哲学”,即逃避现实。究其根本,是一种对现实处境下的手足无措而采取的不思进取的悲观主义态度,颇有些“破罐破摔”的意味。如果说阿Q精神是自己取悦自己,那么“丧之精神”就是自己贬低自己。最后,总结起来,所谓的“丧文化”之所以流行,正应了那句老话“往上不容易,往下一出溜”,堕落从古至今都是极其容易的,而向上则需要付出太多太多。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前段时间,以葛优的“北京瘫”为首的丧文化火遍了网络,很多年轻人对于这样的丧文化感同身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么到底何为丧文化,又为何在年轻人中,丧文化这么的流行呢?我会把丧文化理解为一种社会的风气。我们每天都在听心灵鸡汤,每天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的励志年轻人经过一番挫折,最终获得成功。但是这些都是一些正能量的部分,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之所以你在网络上可以看到这么多的激动人心的故事,那是因为人家获得了成功才会与你一起分享。所以真正占比多的,是那些被丧文化环绕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生活无望,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资金,都是白搭,那么这么努力干什么呢?还不如让自己舒舒服服的安逸度过每一天。我们一直在抵制这样的想法,但是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想着这和现在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就业很难,就业率很低,很多人辛辛苦苦的读完了大学,但是最后却是家里蹲。竞争太激烈了,即使当初刚踏上这个社会时,或者说时刚刚进入大学时,我们都是踌躇满志,谁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憧憬,相信很多人都幻想过自己的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都被现实打败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都说现在的社会发展态势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的确,富人所掌握的资源比普通家庭多太多,富人家的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艺术熏陶也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好很多,社会就是这样的不公平的,但是你说真正的有钱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还是小康家庭,那么这些孩子知道了自己已经比别人落后了,也许你现在所追求的东西就是人家一出生就拥有的。

“丧文化”在学生中蔓延,是什么原因?

谁都想积极生活,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自己规划的那般。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一群年轻人开始选择躺平,甚至有的人转身投入“啃老”的大军。当下,“丧文化”在学生中也已经开始蔓延,甚至有着愈演愈烈的形势。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场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01、学习压力大从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听着在喊“给学生减负”。但是目前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三年了,学生们的“负担”依旧沉重,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学生面对过大的压力,而又无法对抗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变得很“丧”。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绝非个例。我算了下,现在的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要19年,大学毕业2、3年后就得考虑婚嫁的事情,哪有什么乐趣可言。我的侄子今年8岁、外甥10岁,周末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补习班,有时候孩子不想去都能急得哭,这和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真是没法比。02、生活没有目标当下的年轻人普遍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大学生的身上。普通大学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学习)外加缺乏管制,一些人都是逃课出去玩,还有的人直接窝在宿舍打游戏,就是不去上课,整个人看起来没有丝毫的精神,给人一种很“丧”的感觉。生活中一旦失去目标,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无欲无求,而这是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创新的。我也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样子,后来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不敢那么“丧”。03、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生活的感觉不到快乐,没有自己喜欢的,那么肯定就会很“丧”。当自己有喜欢的人或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提起精神,积极去生活、做事。但是当我们对啥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那也就意味着你不会再去努力,为一件事努力奋斗了。工作三年,我目前心里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想“躺平”,但是生活却让我躺不平,因此很是无奈。当然,我也知道这种精神状态是不对的,所以在努力改正。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有权选择想要的生活。

如何看待丧文化?

消极丧是一种沉浸在消极、绝望、焦虑、阴郁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的状态。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年轻人通过表达丧,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借由丧的状态,让自己暂停高压节奏,从而能够休养生息、自我复原。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负面情绪也有其作用,比如低落能让人节约能量、自我关照;悲伤能让人深沉思考、收获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丧其实是年轻人自我调节的方式。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为了消解成功学价值观对自尊的威胁,年轻人用丧文化来自我调侃、抵御焦虑。年轻人会成为“丧一代”的原因:首先是现实原因。很多年轻人表示,丧是因为如今生活压力大。诸多现实问题,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就算再努力,好像也很难改变什么,于是心态从“鸡血奋斗”变成了“就地躺平”,由此获得内心的平和。其次是心理原因。年轻人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是:充满希望与幻想,内心有许多抱负,相信年轻一切皆有可能,而残酷的现实却让这种全能自恋感一点点幻灭。经过现实捶打,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有些梦想注定是不能实现的。这种幻灭感,让年轻人感到很沮丧。